“抗疫”主题现代文阅读训练两则

2020-06-29 07:36张静华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肺泡老张抗疫

张静华

医生的“谎言”

侯发山

大年二十九,就在她哼着小曲准备下班时,忽然得知医院接收了几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凭着多年的经验,她隐约觉得这个病不简单。没有丝毫犹豫,她取消了这次年休假。可是,可是,该怎么给他说呢?

她想了想,给他发了一则微信:老张,抱歉,庚子年的这个春节又不能跟你在一起过了。记得你说过,身为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必须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我想你会理解的。

很快,他回了微信:好的,安心工作,别担心我!我一个人去海南浪漫。

她松了一口气。

如她所料,这次的肺炎果然凶险,像是一种传染性的瘟疫!医院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且查不出来具体是什么病毒。最后还是科学家团队从分离样本中,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

为了方便穿防护服,也为了防止脱落的头发传染病毒,她毅然决然地剃了光头。检查,输液,消毒,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几乎昼夜连轴转。要坚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因为装备穿脱太麻烦,而且一旦上厕所防护服就得报废。有两天,她都穿着尿不湿。脱下手套,稚嫩的双手已经被汗水浸泡得肿胀、发白;摘下防护镜和口罩,鼻尖上红红的,额头上被勒出深深的印痕;吃饭也是在值班室,年夜饭就是蛋黄派、饼干和方便面;累了就趴在凳子上打个盹……她怕他担心,趁着闲暇,给他发了个“人还在,你放心”的微信。他呢,只是回复一个“好”字。在生活中,他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我爱你”三个字他从来没有表示过。

不幸的是,她被传染上了,要接受隔离和治疗。她想,要是他在跟前,她或许一点都不用担心。他所在的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他虽是医院的管理者,也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1997年,他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他曾率队前往抢救伤员;2011年除夕,他作为本省首位“无国界医生”,还在巴基斯坦的蒂默加拉医院救治病人……他真的是太累了,要不然也不会早早就得了关节炎、腰肌劳损。他是该好好歇歇了,好好享受一下这个年休假……她对医生说:“如果我有不测,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她想,若是他知道,也会同意的。

幸运的是,经过同行们的救治,她痊愈了。她要继续留在岗位工作,大家劝她回家休息两天。她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因为她患的是新型传染病,为了他人,她应该回家隔离观察。

走出医院的大门,她才知道封城了!街上少有行人和车辆。她这时才懊恼自己的愚笨,忙拿出手机查看,发现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凶险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这次疫情的新闻和消息!她打他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再看他的朋友圈,除了春节那天发了张三亚的照片外,再没有更新。直觉告诉她,他没有去海南!他是专科传染病医院的医生、院长,这时候怎能少了他?!她拦了辆的士直奔他所在的医院,两个医院相距十几里,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

那里人来人往,就诊者都戴着式样不一的口罩,医护人员穿着一模一样的防护服,到处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气息。来到他的科室门口,她看见那里放着一副熟悉的拐杖——他果然在医院!因为是传染病医院,他备有两副拐杖,一副下班时使用,放在门外;一副上班时使用,放在门里。到了门口,隔着玻璃窗,她看见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并排躺在地上休息,睡姿十分的不雅。她认出了他,他侧躺着,蜷曲着身子,防护服后边是他的字迹:“有我在,别害怕!我爱你们!”一位小护士小声告诉她,他们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后来在电视上,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她才知道他得的不是关节炎,也不是腰肌劳损,而是目前无药可治的渐冻症!记者问他:“当时你妻子感染了病毒,你知不知道?”他说:“朋友告诉了我,但我这里都是危重病人,顾不上她。有天晚上,大概是凌晨两点,我拄着拐杖去过一次,隔窗看了几眼……”说到这里,他流泪了。几乎同时,她的眼泪汹涌而出。

(摘自《文摘周刊》,2020年2月14日)

人体如何反击病毒

邱晨辉

一种病毒要想入侵人类体内,要突破“重重防线”,而人体也终将发现它的存在,然后“奋起反抗”——这就是人体的免疫机制。

“打喷嚏、咳嗽、咳痰,这些都是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的表现。”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告诉记者,人类的呼吸系統尽管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系统;但这个系统从头到尾有多个环节,均部署免疫细胞“重兵把守”,防御病毒入侵。

据他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时,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人体咽喉部后,将进一步蔓延到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不过,这些病毒进入肺泡的每一步,都会遭到免疫细胞的“防御”和“监视”。

具体来看,人体气道表面的大部分细胞,都含有“像刷子一样”的细长纤毛,这些纤毛表面还有能够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这些黏液能够包裹病毒,并依靠纤毛向上推动,经气道从口腔排出——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咳痰”。当然,咳出的痰上,也就沾着不少病毒颗粒。

“如果病人出现干咳症状,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病毒突破气管、支气管部位的防线,侵入到了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细胞,同样会被激活。”黄波说,如此一来,一整套环节中的免疫细胞都会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这也是为什么感染病毒后,人类会有发热症状,并且成为一个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

此外,病毒入侵肺泡后,如果引起大量肺泡上皮细胞死亡,其释放的死亡物质,还会进一步刺激免疫细胞,引发更强的发热反应——具体表现就是持续高热。

“发热反应其实也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方面过高的温度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温度升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黄波说。

除了发热症状外,这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部分病人,还出现了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黄波说,这是由于咽喉与食道相连,部分病毒可能通过咽喉部进入到消化道,通过感染腸上皮细胞以及激活肠道免疫反应,产生相关症状。

不管年轻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多么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规律作息、通宵玩手机、吸烟、饮酒以及旅途疲劳等,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临时紊乱,从而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

黄波说,当病毒短时间内大量入侵机体时,即使是健壮的年轻人,其机体免疫系统也可能没法控制住全部的病毒。

这时,人类免疫系统的“最佳助攻”——药物和疫苗就要登场了。

(《中国青年报·九问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

【参考答案】

《医生的“谎言”》:

⒈老张背着妻子去医院救治肺炎患者,他怕妻子担心,就在给妻子的微信中谎称自己到海南去旅游了。

⒉丈夫的泪是愧疚的泪——妻子患上新冠病毒肺炎,自己医术高明,却不能守在妻子身旁,感到对不住妻子。妻子的泪是感动的泪——尽管丈夫身体不好,肩上的担子非常重,他还是挤出时间拄着拐杖来看自己。

⒊有高度的责任感,他视疫情为命令,把患者的健康看得重如泰山。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有侠骨,也有柔肠,他关心妻子,体贴妻子;妻子感染新冠肺炎后,他为不能守护妻子而落泪。

⒋言之成理即可。⑴主人公是院长老张。这篇小说主要是歌颂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老张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的。题目中的“医生”指的是院长老张。⑵老张夫妻俩。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老张夫妻俩的形象表现出来的。

《人体如何反击病毒》:

⒈利用自身的免疫机制,通过打喷嚏、咳嗽、咳痰、发热、腹泻等方法反击病毒。

⒉症状轻重跟人体免疫力的强弱有关,也跟入侵的病毒量的多少有关。免疫力强的、入侵病毒量少的症状就轻一些,反之就重一些。

⒊病毒感染后,人体会有发热症状的原因。

⒋打比方。把药物和疫苗比作人体免疫机制的“最佳助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药物和疫苗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肺泡老张抗疫
“画”说抗疫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团结抗疫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刺激肺部细胞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各付各的
意想不到的效果
给乞丐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