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2020-06-30 10:07李志远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李志远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要求。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岗位需求标准,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保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职业院校  物流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b)-0162-02

2016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方案指出,要加快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开展郑州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创建示范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智慧物流升级行动。这些规划显示出河南经济全面发展对现代物流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14年,《國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下发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此后,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部署了“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然要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对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亟需大批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物流专业人才的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要求

根据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多方共同努力、多元参与、相互配合才能不断完善。在此系统中,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包含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标准、职责、素质等多方面的对接。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与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培养,以师傅带徒弟等形式逐渐完成。因此,现代学徒制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职业院校承担着主体作用,要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同时需要政府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等支持,也需要企业真正把政府政策充分吃透,合理利用。在各方配合下,职业院校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技能,学有所用,实现理论教育与岗位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衔接,从而推进社会经济、行业经济快速发展。

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对接岗位需求标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2.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市场需求相对接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过去,物流行业从业门槛较低,对从业人员各项要求较低。但是,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整合完善,物流企业对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专业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物流人才越来越受欢迎。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目的就是为市场提供专业人才支撑,满足市场需求,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与行业对接,人才与企业对接是基础性要求。职业教育承担着物流行业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从专业设置到人才数量、结构都需要根据物流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动态管理。

2.2 物流专业人才技能与物流岗位需求相对接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技能培养需要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相对接。一是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未来职业中无用。学校需要与行业企业对接,共同参与、共同制订符合职业现场实际情况的理论教材。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才能掌握未来工作中的技能。二是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企业各个岗位要按照操作流程、环节、步骤确定固定的操作标准,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训练目标。学生在学习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操作标准进行仿真训练,有一种提前进入职场的体会。三是毕业证与岗位职业资格证相对接。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相应理论知识,通过全面考核后拿到毕业证书,这只是拿到了学校认可的“通行证”,还需要拿到行业职业“通行证”才行。因此,需要物流行业权威部门、协会共同研究,制定合适的行业准入资格证等相关技能证,让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更要通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拿到进入职场的“通行证”。

2.3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以物流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走入职场要能够立刻上手,而不是进入企业后再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培训适应。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要更加重视现场仿真训练,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也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加强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就缺乏兴趣,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必然的教改方向,甚至要更加偏重实践性的操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去验证理论是否有用有效,也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去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物流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氛围,不能纸上谈兵,靠几个模拟软件,参加几次模拟竞赛,进行一下模拟操作就算完成。因此更多的职业院校选择让学生到真正的物流企业现场去实际操作,真实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创造实际经济效益。

2.4 物流专业人才品行符合物流行业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都很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精神、大国工匠精神都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需要重视人才品行。物流专业人才品行直接影响着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制约着物流行业发展的高度。根据对物流企业用人要求的调查,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才品行是企业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随着暴力分拣、产品错乱、延误送达等物流行业投诉量的增加,物流企业评价员工、挑选员工越来越注重道德品行、综合素养。因此,职业院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把职业道德品行作为最基础的要求,一方面要转变观念,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院校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物流专业、物流行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物流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情操、职业价值观等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去。特别是在物流实习实训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流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物流行业、物流领域中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3  结语

职业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不断磨合。根据现实情况的反馈,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曲折甚至矛盾,还需要各方参与者更好的去理解、去适应、去尝试、去磨合,但是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物流专业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物流行业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琳,梁宁森.现代学徒制建构的实践症结及对策探析 [J].教育现代化,2016(1):103-106.

[2] 余景波,刘美云,齐富磊.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24-29.

[3] 肖先举,唐学红,王德堂.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校企融合的意义与途径[J].职教通讯,2016(23):10-12.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