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的灵性,动人的人性

2020-06-30 10:12叶青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婢女灵性动人

叶青

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因其语言隽永传神、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历来备受人们喜爱。

近来翻阅《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的第三则小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活泼的灵性、动人的人性,扑面而来,让人回味不已。

故事很短,全文转引如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说的是: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胡为乎泥中?”她回答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两个婢女的对答是亮点,令人称奇。熟读《诗经》的人都知道,她们的一问一答,都是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胡为乎泥中?”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余冠英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聲”。抱怨的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何不能把家回?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何不能把家回?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郑玄叫人把活没干好的婢女拉到泥里作惩罚,此情此景,让另一个婢女灵光乍现,一句“胡为乎泥中?”脱口而出,将原句的抱怨之词化为询问原因的问句,贴切无痕,又让人想见问者提问时的俏皮之态,堪称妙问。

“你怎么站在泥地里啊?”此问可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消遣取笑的意味明显。郑玄惩罚该婢女乃公开之事,她能不知道?何况,谁会吃了没事干站在泥地里发呆啊!成语“泥中隐刺”即由此而来,用来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这回答太妙了。一来答者听出了所问之语出自《诗经》,二来答者思维敏捷,她不假思索地援引《诗经》之语应答,旗鼓相当,且同样贴合无痕,既回答了问题,又化解了难堪,还宣泄了不满,尽显灵性之美。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出自《诗经·邶风·柏舟》第二章:“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意思是: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诗句表达的是女主人公自伤遭遇不偶,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恨之情。那个婢女“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其遭遇,其心境,“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可谓是为此量身定做。

“胡为乎泥中?”一个问得巧;“薄言往诉,逢彼之怒”,一个答得妙。一问一答,尽显高手过招的精彩。后人将此浓缩为成语“泥中之对”,作为“掉文之典实”。如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每一掉文,如匡说解颐,不数郑家婢泥中之对也。”这两个婢女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书中也没有对她们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但是,她们的俏皮机智,她们动人的灵性,令她们熠熠闪光,丝毫不输于《世说新语》中的名士。

“妙答”对“刁问”,其机敏睿智、巧妙高雅,让人会心一笑,大为叹服。不由想起陆侃如妙答的故事。1935年,后来担任山东大学校长的陆侃如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主考突然提出了一个刁钻古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第一句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人们面面相觑、满脸愕然。陆侃如思考了一下,朗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这句话引用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西北”刚好跟“东南”相对,西北的楼高耸入云,孔雀飞不过去,只好改道东南飞了。

两个婢女能巧妙援引《诗经》诗句对答,说明她们已经熟读《诗经》。而这,同样令人感到惊奇。奴婢乃丧失自由、被人无偿役使之人,地位低下,《王莽传》记载:“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栏)。”而“郑玄家奴婢皆读书”,这让人对郑玄肃然起敬。郑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大师,学术成就斐然。他出于什么原因让家里的奴婢“皆读书”,我们不得而知。但此举给他增添了人性的光彩。他在一两千年前就践行了众生平等的理念,这让人感佩。他的开明,他对下人的尊重,让他散发着人性温暖的光芒。

感谢郑玄,他的开明博爱让身为下贱的奴婢沐浴着文学的光辉,让她们生发出活泼的人性。我们甚至要感谢他的那次生气,如此才有了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亦让这两个不知其名的婢女永远巧笑嫣然地活着。

【简评】对人们视为掉书袋的“泥中之对”,作者读出了非一般的内容:两个婢女动人的灵性;又寻根究源,礼赞郑玄的开明博爱。短短的一则故事,读出了动人的内容。援引陆侃如妙答的故事为本文增色不少。多读多思,用心品悟,诚为读书之道。

猜你喜欢
婢女灵性动人
婢女与羊
婢女与羊
荷品
婢女与羊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爱拍摄?从明艳动人的你开始!
佛教小故事
动人只在庸常处
道不远人楼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