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哲蚌寺

2020-07-03 07:41
广东园林 2020年3期
关键词:达赖喇嘛大殿建筑

陆 琦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更培乌孜山(增善山)南坡的山腰上,白色为主调的建筑错落重叠,远望犹如米堆,遂以“米堆”为寺名,音译汉语为“哲蚌”,所以称哲蚌寺。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论规模,哲蚌寺为三大寺之首,喇嘛定额达7 700人,僧众最多时超过10 000人,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成功地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同年他亲自倡建格鲁派祖寺甘丹寺,至此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得到全藏僧俗群众的信奉。格鲁派势力日益强大,信徒与日俱增,哲蚌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建起来的。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嘉祥曲吉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全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大米堆积,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

明万历六年(1578年),蒙古可汗俺答汗邀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时,赠三世达赖索南加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之称谓即此于始,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为藏语“上人”之意。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追认其前两世分别为一、二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封之前,一直住在该寺,1642年,其在寺内的甘丹颇章宫建立地方政权,是宗教正式参与政治的开始。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临正式册封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地位,五世达赖从此掌领西藏地方政教大权。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哲蚌寺与拉萨甘丹、色拉两大寺一样,类似于佛教大学。寺内有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大部。寺内原有七大札仓(经学院),后合并为四大札仓,其罗赛林、果芒和德央札仓以学习显宗理论为主,阿巴札仓则研习密法,藏区众多的名僧大都曾在此学经。札仓之下为相当于系一级组织的康村,也是习经喇嘛的宿舍。如桑罗康村是蒙古族喇嘛的住所;哈木东康村是青海地区喇嘛的住所;罗巴康村是四川、丹都地区喇嘛的住所等。

寺院占地面积约25 hm2,规模宏大。前临拉萨河及开阔的谷地平川,整个寺院依山势逐级修建佛殿经堂、札仓僧舍,群楼耸立,错落有致,寺内的主要建筑大都是明清两代陆续修建的,主要有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四大札仓及康村、僧舍等,各组建筑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各组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组建筑基本上分为3个平台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其中甘丹颇章富丽堂皇,措钦大殿雄伟庄严,札仓浑厚古朴,大殿和主要经堂屋顶均覆以金顶,用法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殿堂楼宇交相辉映,具有西藏大型佛寺建筑的特点。

拉萨哲蚌寺总平面图

甘丹颇章位于哲蚌寺的前部左侧,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单元,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寝宫。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达赖喇嘛住在这里,直到公元1648年才由此处移居布达拉宫。甘丹颇章又称兜率宫,意为“天神宫殿”,始建于1530年,由哲蚌寺第十任堪布(住持)、第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主持修建。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进行了扩建,形成当前的规模,是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坐床驻锡之地。甘丹颇章建筑群也是逐层升高,平面可分为3个部分,即前、中、后3幢平顶宫堡式建筑,恢宏壮丽。步入前门是一小院,登上石阶穿过门厅到临该殿大院内,大院内左右和前部为上下两层的连廊建筑和一些住房。后部是颇章的主体建筑,高3层,前有庭院,第2层是原达赖喇嘛处理政教事务的场所,第3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设有经堂、卧室、讲经堂、客厅等,另外还有卓玛殿和护法神殿。甘丹颇章殿内供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等人佛像。

哲蚌寺殿堂中,措钦大殿最为宏伟。“措钦”意为大法堂,位于位于哲蚌寺中心,是一座平面按转经礼仪布置的经堂式建筑,占地面积近4 500 m2。措钦大殿由门厅及前廊围成的天井、经堂,和佛殿组成。殿前有石铺地面的广场,面积约200 m2,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前廊。经堂是札仓建筑的主要部分,其规模大小取决于该寺喇嘛的多少。措钦大殿经堂近2 000 m2,可容9 000喇嘛诵经,内有立柱183根,柱上的雕刻装饰精美。经堂中部有凸起天窗采光,天窗周围满挂彩色唐卡、帷幕,形成光怪陆离的宗教气氛。幽暗的佛殿只有一小束光线穿过天窗直射佛像,呈现出“举世浑黑,唯有佛光”的主题思想。该殿二层为藏经室,其中经架无隙,三藏皆备。二、三、四世达赖的灵塔,设置在措钦大殿的配殿。为了向诵经喇嘛供应酥油茶,大殿旁还附设伙房。

拉萨哲蚌寺

甘丹颇章第一层平台小院

甘丹颇章第三层平台院落

措钦大殿后部“堆松拉康”的三世佛殿

罗赛林札仓

大殿后部为“堆松拉康”的三世佛殿,三进三间,前门顶部开有高敞天窗,较好地改善了室内采光。堆松拉康是哲蚌寺最早的拉康(即佛殿)之一,其内现有的建筑和塑像带有浓厚的早期色彩。拉康背后和侧面筑有一周回廊,回廊北段保留着珍贵的早期壁画,出口处还存有清同治年御笔匾额一方,中心楷书“输诚向化”四字。

堆松拉康的左侧是“弥旺拉康”,其内塑一尊高大的12岁身量的强巴佛坐像,身在下层而头部达于二楼。该佛像由颇罗弥旺出资塑造,故其称为“弥旺强巴”,佛像比例匀称,刻画细腻,形象亲切感人。堆松拉康的右侧是“伦崩拉康”,其内前边有2座较小的白塔为“伦布佛塔”,后部并列3座银塔,中心为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灵塔,高6.16 m;北侧为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灵塔,高5.57 m,加上1 m高的木制束腰须弥座,通高达6.57 m;南边为摄政王灵塔,通高4.6 m。灵塔制作精致豪华。

大殿二楼只有一个“甘珠尔拉康”,余为库房。三楼有一小殿叫“强巴通真拉康”,内供巨型的强巴通真铜像,据说是强巴佛8岁时的身量像,塑像颇带几分稚气,为佛造像中的佼佼者。佛殿顶部的金顶特殊,为方形尖顶式。佛殿门上悬挂“穆隆元善”汉文匾额一方。大殿四楼为释迦佛殿,主供释迦牟尼说法像,两旁置银塔13座。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佛殿顶部建有一金顶,为歇山式,金顶下有华丽的斗栱,系借鉴内地建筑营造法式。

罗赛林辩经场

阿巴札仓经堂

罗赛林札仓经堂入口檐廊

康村建筑入口

僧舍天井

札仓既是格鲁派寺院的学经单位,也是措钦大殿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其建筑规格也仅次于措钦大殿。札仓建筑基本可分为2个部分:一是该札仓僧人聚集的大经堂,二是各佛殿。札仓下面是康村,每个康村又有若干米村,米村是以更小范围划分的僧团组织。

阿巴札仓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僧人在其札仓修习密法。阿巴札仓位于措钦大殿的右后侧,最前部为一封闭式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僧房,后部为经堂,经堂共有48根柱子,面积467 m2,经堂四壁绘有密宗题材的壁画。

罗赛林是哲蚌寺最大的札仓,它的建筑面积约1 860 m2,经堂内有102根柱子,面积1 053 m2,两边经架壁立,总长约60 m,放满各种经典。经堂陈设装饰不亚于措钦大殿。经堂后背是强巴佛殿,并列三室,前部相通,佛殿内供满各种佛像。其僧人数是全寺最多的,主要来自康区和云南等地,札仓下辖23个康村;果芒札仓仅次于罗赛林札仓,经堂面积985 m2,其建筑格局、柱子排列均与罗赛林札仓相同,也是102根柱子。佛展部分由3个拉康组成,即且巴拉康、敏主拉康、卓玛拉康。果芒札仓下属有16个康村;德央札仓在4个札仓中建筑面积最小,约952 m2,其经堂共有62根柱子,面积375 m2。经堂后部为佛殿。寺内有几处树木繁盛的院场,是哲蚌寺的辩经场,每个札仓都有辩经场,一般设于札仓附近。

猜你喜欢
达赖喇嘛大殿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完璧归赵
建筑的“芯”
中央高层曾多番争取达赖喇嘛
故宫三大殿之火
故宫三大殿探秘
松涛吟唱的诗行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