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04 04:58韩文林马忠英陈晓华
医药前沿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韩文林 马忠英 陈晓华

(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骨科 青海 西宁 810007)

脊柱是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一般容易引起脊柱疼痛、身体活动性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1-2]。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患者病椎强度和稳定性的微创脊柱手术;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经皮椎体成形术上进行改良的方法,达到椎体复位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两种椎体复位术对治疗脊柱恶性肿瘤,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 例。临床症状符合脊柱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排除患者有凝血障碍、心肺功能障碍或肌无力等病症。

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12:28,年龄43 岁~78 岁,平均年龄(57.43±3.08)岁;胸椎17 例、腰椎14 例、骶椎9 例。

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15:25,年龄41 岁~75 岁,平均年龄(56.36±3.84)岁;胸椎15 例、腰椎18 例、骶椎7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来源经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脊柱核磁共振成像、肿瘤细胞浸润程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确认病椎部位,使用穿刺针从椎弓根进行穿刺,推进针尖位于椎体前缘后5mm 处,确定位后,进行椎体静脉造影,具体方法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0 ~5.0ml 进行注射,期间需要观察对比剂是否进入椎管内静脉或下腔静脉,随之调整针尖位置,避免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骨水泥)过早进入静脉系统[3]。随后先注射1ml骨水泥,观察1min后,确定骨水泥无渗漏情况下,继续注射骨水泥至5ml 左右。

研究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取俯卧位,局部麻醉后,在C臂X 摄线透视机下对病椎进行穿刺定位,定位后进行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椎体,针尖到达椎体后壁,再推进2.5mm,抽出针芯并植入导针,拔出穿刺针后,建立球囊导管通道,将球囊放入椎体最塌陷处,缓慢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压力<300psi,调配骨水泥,用专用推杆低压注射,根据每个人的病变部位确定骨水泥注射量,一般胸椎3.0ml,腰椎1.5 ~4.5ml。术后患者平卧,12 小时后可坐起,24 小时后下床走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疼痛表现程度,让患者自主进行VAS评分,分值0 ~10 分,分值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低;术后1周评估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脊柱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0.05,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经对比,两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均高于治疗后,且对照组的术后7d(7.48±1.47)分、15d(6.84±1.53)分以及30d(5.95±1.25)分的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6.63±1.61)分、(5.73±1.62)分以及(4.73±1.86)分,差异显著(P <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项目 n 治疗前 术后7 天 术后15 天 术后30 天研究组 40 8.63±1.96 6.63±1.61 5.73±1.62 4.73±1.86对照组 40 8.42±1.57 7.48±1.47 6.84±1.53 5.95±1.25 t- 0.53 2.47 3.15 3.44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达32.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差异不显著(P >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脊柱肿瘤多为溶骨性恶性肿瘤,主要病因是病灶侵入脊柱而引起腰背腿渐进性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并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下降。临床上多用手术治疗稳定脊柱形态,复位脊柱,提高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对比,两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均高于治疗后,且对照组的术后7d(7.48±1.47)分、15d(6.84±1.53)分以及30d(5.95±1.25)分的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6.63±1.61)分、(5.73±1.62)分以及(4.73±1.86)分,P <0.05。两组均能有效缓解因恶性肿瘤导致活动受限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看起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脊柱恶性肿瘤期间优选椎体后凸成型手术,其原因是由于此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患者可以快速止痛,并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骨水泥具有热效应,可以促进脊柱及周围神经损伤,降低神经痛阈,切断神经传导;其次,此方法还能够固定椎体,进而减少刺激,降低骨折的疼痛感受[4-5]。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恶性肿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