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现代传承意义

2020-07-04 02:24李新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探索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热议的一个话题。文化,中国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传承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随时代变迁更新的现实性。[1]那么,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们到底需要传承什么,这个问题直抵灵魂深处,急需挖掘和深思。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深度阐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现代意义;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绵延数千年走到今天,它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不管社会是否处于转型的时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历史久经积累,民族振奋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使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各具特色的价值观体系。”[2]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会消失不见,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它处于社会在某个阶段,传统文化也许会潜藏以来,埋于人心,潜于书籍,但我们细细挖掘现如今的社会现象便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把它所蕴含的强大核心价值观散布于中国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世间风吹雨打的洗礼下,留下那些使民族自信国家富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核心价值体现

(一)和谐与和平发展理念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风格的新文化无不传承着儒家的思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很多方面体现着儒家文化中的思想意识。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中和为美”,也就是将人、社会、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以追求“仁”为核心,以体现“和”为表现。其中《礼记·中庸》主张“执其两端”,让相互对立、矛盾的事物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以便达到中和的最佳效果。此外,孔子在《乐记》中也强调“和”,认为音乐就起到统一和谐的作用,“所谓‘和乐要求的就是情和理的和谐统一,要求情合理,理顺情,两者不偏不倚,恰当适中。”[3]其他诸子百家尽管在许多思想观念上各执一词,但在“和”的观念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如被称为杂家的《吕氏春秋》对音乐的要求就是:“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4]在这种“中庸”“中和”“中行”的影响下,我们当今的时代是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追求和而不同的社会。不论是人际交往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抑或是个人身心和谐发展等方面都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衍生出的生存规则。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是一味强调“和”与“同”,而是强调“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这无非是在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凡事都有一定的界限,不可强行逾越,也不能遥遥远望。我们只有把握好理解透传统儒家文化传承于我们的核心才能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人本意识与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5]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不像西方思想家一样狂热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崇尚个体的独立自由发展,但其又没有完全否认个体的主体意识与作用。儒家思想认为主体中的类主体及类意识非常重要,它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性的类存在,人在自然与苍茫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此外,儒家思想强调家族血缘关系,把人伦社会做为人生存发展的依托,认为人的社会价值、人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价值要远远高于个人自我。也就是当今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强调的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不论在何等岗位,人们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大局意识,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复兴。正是在这样的角度上去理解,儒家强调“人贵物贱”,人的高等之处其他事物无法比拟;强调“民为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和基础;强调“民贵君轻”,强调人民始终是首位,君主决策不可违背民心。儒家的这些主张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都在反映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民主观念。当今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很多方面也是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的养分。

(三)忧患意识与责任承担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就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6]这便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羑里而演周易一事。早在古代,先人们对天的敬畏就是一种忧患意识,他们担心违背天命就会受到惩罚,这促使国君不能昏庸治国,需要顺从天意,尽心朝政,当时的忧患对象是巩固政权。而儒家文化所谓的忧患意识也是通过在忧患境遇的深刻体验而提出的。孟子曰:“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儒家的忧患意识具有激励作用,让历代仁人志士学会居安思危,奋发进取,不懈追求。即便在现代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们仍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社会在迅猛发展,人类迎接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尤其需要有孔孟儒家那样强烈而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去扛起时代的重任,变忧患为动力,砥砺自我灵魂,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执着坚定,面对困境不消沉、不动摇,为理想为目标顶风翱翔,不舍追求。仔细品品孔子的忧患意识,何尝不是包含着另外一种境界——责任与担当。儒家文化强调担当思想,要求士“以天下为己任”“士志于道”,激励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儒家文化中的担当思想启示我们,担当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股信仰的力量。而如今,我们现代人的担当可以理解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正是这份担当让无数中国人兢兢业业履行职责,而尽责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则标注着人生价值的刻度。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意义

(一)中华文化传递古今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经历长期积淀,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给华夏儿女提供了特有的情感,成为古往今来文化的纽带。不论是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林则徐……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用自己的民族气节抒写着不朽的篇章,这些先人楷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与凝聚力。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理念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全球化时代,手拉手,心连心,心中秉承着报效祖国的信念,在国际世界大舞台绽放光彩。

(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的教育、话语的传递,更是生生不灭的精神寄托与动力。面對无数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使当代年轻人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无比崇拜的心态,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挫败,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挑战。几年来,中国学校更加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如设置校园古代先贤名句事迹宣传栏,开设道德大讲堂,改变传统的文学教育模式,不以灌输知识为主,而以精神领会为目的。此外,学校还重视举办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传承红色经典的文艺活动等。这些不拘形式的教育都是在对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教育,让他们不是背故事,而是会精神,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并发扬传统美德。

中国需要发展,中国的发展和腾飞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对中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培养,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帮助。年轻人是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中流砥柱,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让这些冉冉升起的新生代团结一心,无所畏惧,自强不息,抵御侵害。在传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颗大树更加茁壮,更加繁盛!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M].山东:齐鲁学刊,1994.

[2]闵勤勤.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J].时事报道,2007.

[3]安贤仙.中学德育中的传统道德经典教育研究[J].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4]李泽厚.论语今读[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5]方克立,曹耀明.中国文化概论[J].哲学研究,1989.

[6]张应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作者简介:李新(1988-),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助教。

猜你喜欢
研究探索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