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

2020-07-04 03:02赵一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新时代小学生

赵一彪

内容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实际上是相对漫长且极为繁琐的,甚至是十分曲折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却又是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共同形成,一同作用的一个综合化过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上还并未产生一个正确的品德理念,也并未养成一个优秀的品德习惯,所以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里,教师必须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健康且和谐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并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整合,促使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新时代 小学生 良好品德 养成教育

在小学阶段设立思想品德课程,不只是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而且还是让学生树立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实际上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首要目标,最终为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高质量与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1.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品德教育进行阐述

小学生年龄大多处于6至12岁范围内,这恰好是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论中的潜伏阶段,这时学生的身体处在一个成长与发育的时期,体质比较弱,没有一个较强的自保能力,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同时他们此时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处在一个启蒙的阶段,具有喜欢思考,拥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开始尝试接触一些社会活动等特点,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同年龄段之间的团体活动以及体育等也说明了这是人一生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学习与品德养成时期,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事物认识与思考的深度还不够,没有具备真正的辨别能力,一定要通过适当引导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能力。

品德教育其实就是要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从事德育问题研究的专家指出,品德教育,需要教育人员培养学生道德的认知、道德的情感以及道德实践的能力,通过综合化的构建方案,来提升学生品德素养。换而言之,品德教育实际上就是推动个体进行品德自主构建的引领过程。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进行品德教育时,需要教师来构建出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里养成正确的品德观念、良好的品德行为与习惯。

养成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最明显的一个品德教育的特点与重点。养成教育其实就是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思维以及行为习惯。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了专业分析之后发现,小学阶段实际上是行为以及品德养成效率最高、实际效果最好的一个阶段。小学教师在进行品德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先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各科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传输正确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与品德思想,倘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认真或者是分神行为,要进行及时纠正,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而且教师自己也要发挥出榜样作用,让学生的潜意识里便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

除此之外,新时代背景之下品德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一定要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还不能对思想品德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在进行小学生品德教育时一定要额外关注这些因素,并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新时代背景之下,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际内容与目标

当前时代背景之下,教育部门要求各个阶段的学校推行素质化教育,而素质化教育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从而使品德的养成教育能够与和科学文化位于同等的地位。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之下都具有着极为关键且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可以辅助学生养成正确与科学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养成一个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让学生在未来可以实现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化发展。在新时代课程标准要求之下,开展小学生品德的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明确品德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

2.1新时代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西方的教学专家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教育最终的一个目的,站在某种角度上而言,品德的教育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最终的教育目标。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本质上其实就是由品德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新课改要求将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作为新时代教师教学的重点,其中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给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以及基础。除此之外,在进行小学生品德的培养时,还要让他们养成努力奋进、乐观积极的性格,形成为班集体以及社会所服务的意识,最终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2.2新时代背景之下,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需要通过科学安排、合理规划才可以实现,品德教育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便是德育內容,即在进行品德教育活动时所传授的一些具体价值观念与品德的规范体系。实际上,德育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社会状况不断发展而改变。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德育内容包括学生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教育。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制度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在《小学生的德育纲要》当中便包含着小学生品德教育所有的内容,除此之外,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守则与思想品德课程里也曾多次提及学生负责家务、体贴与尊重父母、理解关心长辈等品德教育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家庭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体现,而家庭品德教育正是学生品德教育的起点与基础,但是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关于这一方面的教育却显得比较稀缺,而家长的言传身教恰好又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家长是第一位教师,因此家庭也需要变成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阵地,家长除了要培养小学生的家庭品德之外,还要监督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让小学生自一开始便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

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策略

3.1让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当前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所用的教科书早就不是过去简单的用于知识传递的载体,当前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让学生有效的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换句话说,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教材,而且学生还可以在实际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当前教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教师教学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有效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周边发生的一些事,来感悟人生道理,同时还可以把社会当中所发生的一些新闻、实际成果或者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苦恼等添加到教学课程里,从而实现小学生品德有效、合理的提升。例如,教师在通过《粒粒皆辛苦》这篇课文来进行品德教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施来演示稻谷种值全过程或者是农民的种地状况,从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粮食收获的不易,最终形成一个节俭、不浪费粮食的良好品德观念。

3.2创建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最关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于品德教育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世人公认的最聪明的人,他指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其实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确实如此,在经历了岁月无數次的检验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兴趣更为关键。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一定要重点关注并了解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发展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教学方案,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品德课程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演示,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生动以及直观的幻灯片,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并自觉养成优秀的品德行为习惯。其次,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频率。在我国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一个严厉、不苟言笑的角色,通常借助“灌输式”教学形式来进行品德方面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其实是完全被动的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书本知识,并未加入自己的想法,从而很难对知识实现真正掌握。在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时,运用过去传统教学的模式往往无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学生优秀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阻碍。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一定要紧随时代潮流,及时的转变教学的方式,从而增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某些问题进行提问,同时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进行积极评估价,借助“一言一语”的提问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并让课堂整体氛围得到一定活跃,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品德教育的内涵。最后,还要重视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想要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单纯依靠教科书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教师能力再强也只是能让学生处于道德认知的层面之上,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良好品德行为所带来的感受。因此一定要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从而让学生可以从心底感悟思想品德,进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去街边清除垃圾或者是小广告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相对优秀的品德习惯。

3.3构建家校合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化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学校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教师是家长与学校之间交流的一个纽带,所以一定要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作用。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以及教育讲座等,让学生家长意识到良好品德教育所具有的关键作用,使学生家长能够有目的、无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有关家庭品德的养成教育,最终营造出一个出色的成长环境。

结束语:古往今来,小学生的品德教育都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从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要与时代潮流相联系,摆脱掉教材产生的束缚,并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最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一个全新的方式来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卫标.塑品育德 行知一体——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90-91.

[2]刘伟.小学生品德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3]单丹宁.国学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17.

[4]李祥国.让良好品德点亮孩子的“心灵”——谈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23.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途径研究》(课题批号:BY[2019]G172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新时代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