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发展研究

2020-07-04 03:26朱飞张勇张寒序温永强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智库院校建设

朱飞 张勇 张寒序 温永强

[摘 要] 高校智库作为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提出,就是要确立新的理念和目标,从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高校职责与使命等方面进行决策咨询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建设要正视思想认识、规划设计、管理模式、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从明确发展理念与目标,加强内部治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打造地方本科院校特色新型智库。

[关键词] 智库;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06-02

一 智库的时代内涵概述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英文为Think Tank) 最早称为“思想库”“智囊团”,起源于20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智库主要从事软科学研究工作,以社会公共领域的现状与问题、改革与发展趋势等为研究对象,对政府决策、行业企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推动作用愈加明显。国内外知名高校智库主要开展战略规划、政策研究、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工作,依托各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机构,其智力成果表现为研究报告、期刊论文、图书、新闻报道、政策等形式。

国内外现代一流智库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引领,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重大现实问题,聚集专家队伍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政府行政决策、行业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咨政建言。因而,智库建设已成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地位与意义日益凸显,受到国内外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 中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提出及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14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这为各类智库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包括建设目标、发展方向、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队伍、成果传播等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加强科技强国,即通过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科技创新力,以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也客观上需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研发与应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等方面建设。

高校智库与政府官方智库、民间智库、其他社会智库共同构成现代智库体系,截至2018年11月20日,中国智库索引(CTTI)共收录706家来源智库,其中高校智库441家,占比达62%。因此,高校智库作为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协同性、适应性和复合性等特征,并成为当今世界国家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智力、舆论引导、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汇聚人、财、物力资源,理清发展方向、内容与方式,在目标定位、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发展模式、人才智力、科技研发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创新,着力提升高校智库建设水平。同时,建设高校新型智库应充分依托高校已有的科研机构、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迫切需求,开展决策咨询研究。

三 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建设现状与困境

智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它有国家智库和地方智库之分,国家智库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其发展体系日益完善。而地方智库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应有效地回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与多元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改革与发展进程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地方本科院校智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受到普遍重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主体的领导人员、管理者和教职工们对高校智库在科学、民主决策时代地位与作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高校智库机构的发展方向模糊,服务地方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内容与方式明显不足,影响着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改革与发展进程。

二是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内部各智库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分散且力量相对薄弱。校内各科研机构的优势和特色未能得到充分施展,尚未形成优劣互补、协同推进的态势,不能发挥智库研究的合力;地方智库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不够科学,科研资源分散、封闭、低水平重复建设、设施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科研经费没有真正发挥实效;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社会服务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主动性和創造性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地方本科院校智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改革与创新。高校教职工个体、独立、分散研究多,集体、合作、协同式攻关研究少,与校外资源跨界协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不高,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智库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或稳定的长效合作运行机制,互动交流的频率、范围和深度有限。高校内部科研机构研究偏向学术性和学科领域研究,轻视应用型研究,忽略了研究成果的实际贡献和社会服务功能;教学科研人员的职称职务和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侧重以科研项目、论文、著作、发明专利、获奖等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而社会服务业绩与职称职务、绩效考核的关联性不大,这样导致了政策性、应用开发型研究智库成果被漠视或者受到的重视力度不够。

四是高校智库研究成果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用户的需求无法有效对接。由于高校智库机构针对地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实践应用型研发的意识、条件与能力不强,研究成果抽象,理论性强,实践操作性弱,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咨询应用价值不大,导致服务政府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水平整体不高。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机构的决策咨询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畅,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未健全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制度,高校智库研究成果向上传送机制不健全,导致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不大。

四 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析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校类型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加强应用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工作。从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热点、难点问题,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加强智力产出水平与影响力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更好地为国家、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增强高校智库建言献策的水平与质量。

一是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理念与目标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的“新”,就是要确立新的理念、方向和目标,从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高校时代赋予的新职责与新使命等方面着手,研究如何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教育、科技等不同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决策参谋助手。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建设不仅要重点开展对策性、应用性研究,还要探索开展战略性、长期性、跟踪性研究,探讨如何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学者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转化、学术研究成果向应用对策建议转变,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产生、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争取成为党政机关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决策参考智库机构。

二是重视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智库职能实现的工作机制。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建设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定位,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智库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努力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建设要在组织设计、机构设置、人才管理、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薪酬待遇、科研管理、成果评价、经费支持等方面加强改革与建设,尤其是要从加强科研组织管理、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应用型科研工作量考核与奖励机制、研究成果转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发挥人才队伍、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升智库研究与服务水平。例如,以理论创新和政策咨询为着力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调研、动态研究、科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工作,发挥自身应用型学科专业、科研人才、智力成果密集的优势。

三是加强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质量控制、质量监测与评估等质量保障行动分工协作,保障新型智库发展质量与水平。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机构可以采取分周期滚动评估的方式,形成“资质评估、年度报告、终期考核、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动态管理机制,深化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方法创新,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和人才评价制度,引导高校教学科研评价导向,把咨政建言和社会影响力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考量标准。例如,将咨政成果纳入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质量效果意识,构建以实质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增强各类教学科研人员开展智库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力争产出优秀标志性科研成果。同时,建立健全高校智库成果宣传推介与转化渠道,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运行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智库成果运行质量。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应不断统筹整合校内现有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机构和人才智力等智库资源,着力建设成为地方亟须、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高水平、专业化智库机构。

参考文献:

[1]洪银兴.立足基础,发挥优勢,顶天立地,释放活力——关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

[2]习近平为何特别强调“新型智库建设”?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2014-10-29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9/c148980-25928251.html

[3]朱旭东,李育球.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新内涵建构[J].重庆高教研究,2018(3).

[4]于亮,王传奇,王斯敏,李刚,曲一琳.2018CTTI高校智库及“高校智库百强榜”报告[N].光明日报,2019-01-07-16版.

[5]董小平,苏姗姗.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7(4).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智库院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