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弦加把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07-04 12:33
当代党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攻坚精准政策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是各个省区市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重庆市的代表委员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精彩的建议提案。重庆在脱贫攻坚方面有何成果?未来还应向哪些方向继续着力?看看他们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涪陵区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集合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发起总攻,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滚动排查,把贫困对象动态识别出来,累计摸排22.9万户、63.8万人,准确识别出全区现有建档立卡对象17661户、54764人;采取“画像式”排查,将贫困人口精准分为稳定脱贫户、巩固脱贫户、临界脱贫户等3种类型,分别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滴灌。涪陵还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做到思想不缓、焦点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让贫困群众吃上“定心丸”。同时,涪陵既立足当前、解决脱贫问题,又着眼长远,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解决能致富的课题。涪陵把乡村振兴作为长久之计,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项目、政策、资金、措施等优先安排在贫困村,优先落实到贫困户,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路、水、电、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自然、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为持续发展铺就康庄大道。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截至2019年底,巫山累计实现24384户、89003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3.7%降至0.14%,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正信心满满奔向全面小康。当前,我们正集中精力、聚焦重点、倒排工期,强力补齐短板,对标强化弱项,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最后的“收官之战”。一是坚决打赢打好“百日攻坚大会战”。重点是聚焦还未脱贫的248户、662名贫困群众,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6月达到脱贫标准。聚焦市级深度贫困乡镇、4个定点攻坚村,点对点落实攻坚措施,实打实解决突出问题。聚焦国家普查指标,开展普查指标学习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二是坚决打赢打好“突出问题歼灭战”。重点是对标对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考核等反馈问题,推动各类问题全面高质量整改到位。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一户一户对标,一项一项核查,确保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及基本医疗全面保障。三是坚决打赢打好“稳定收入保卫战”。针对疫情影响,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精准发力。抓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抓好贫困户就业保障,抓好惠农政策兑现,抓好社会兜底保障。同时我们将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这次人代会上,我提出了“持续实施中央单位定點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推进‘消费扶贫向‘消费帮扶升级,推动‘携手奔小康向‘携手现代化延伸,促进区域协同,推动共同富裕”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刘文贤: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精准,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科学方法,就是要通过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精准实施帮扶政策、精准选择帮扶路径等,真正让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让教育帮扶的政策效应得到有效发挥。在“精准”的基础上,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特殊”的政策和方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完成学业,并用知识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终完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要完善科学的多维度考察教育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在精准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家庭学龄孩子特别档案;要精细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防“显性辍学”,尤其要注意“人在心不在”“名在人不在”等“隐形辍学”现象的发生,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在接受义务教育上掉队;创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制度化、稳定性安排救助资金和项目,整合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标准,借鉴美国的“资助包”政策,实现贫困程度与救济金额成正比;鼓励校企结对帮扶,对安置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优惠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短板在于偏远农村学校,且不能回避其所面临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建设难以快速提升等难题。此外,尚有一系列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农村“空心化”引发农村学校数量减少,农村学校办学硬件普遍较差,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贫乏,以及城乡差别导致的社会观念影响。为此,首先要更新理念观念,以“全面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一是把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确立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落实各级政府工作责任,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建成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在合理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过程中,办好偏远农村地区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或办学点,甚至扩展其范围以覆盖学前教育;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共同体,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其次,在教师共享机制上高起点、高要求,推行“县(区)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招聘办法、现行教师交流办法,补齐偏远农村学校优质教师不足的短板。此外,在教育环境优化上要高标准、高效益,夯实偏远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基础设施、教育经费、教育技术、教育舆论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丁时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因此我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规划衔接,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做到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在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基础上,适度预留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发展空间;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在政策的承接和延续,要系统梳理、评估现有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研究脱贫攻坚政策如何向乡村振兴过渡,能推广的上升为普适性政策,不能推广的明确执行期限和后续措施,推动符合发展需要的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可延长到2022年,以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制定出台收入“临界户”帮扶政策,研究制定相对贫困人口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制定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作衔接,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脱贫攻坚期内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要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导,统筹推进两者在领导机构、工作班子、人员队伍、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向乡村振兴工作平稳过渡。现行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机制可适当延长,同时要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

猜你喜欢
攻坚精准政策
政策
政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助企政策
政策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