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重拾“交际”魅力

2020-07-04 14:21倪典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内容

倪典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把“口语交际”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有着同等地位。的确,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口语表达,口语是用来表达每个人心中所思所想,既是自身需要又是社会交际需要。

口语交际的侧重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以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编排来说,每册编排4次,六年级下册编排3次,其中1次是以功能交际为主,包涵了倾听、表达、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大部分话题内容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关。以课堂为主阵地,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部编教材的优势,扎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

一、激发兴趣——我想说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选择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一堂口语交际课,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训练,学生难免会因为内容的枯燥而无从说起,最终导致无话可说;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结合形象的插图等,学生就会有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小兔运南瓜》,这一单元主要是以故事题材的课文为主,对于入学几个月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故事是最有吸引力的,但是学生对于有明确目标的“听”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喜欢讲故事,但是将故事连贯、完整地“讲”出来还有难度。《小兔运南瓜》的步骤清晰、画面丰富,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听故事、讲故事”式口语交际很好的实践素材。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讲述,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听”的生动素材;而最后插图的留白,很自然地就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唤起了学生想象和表达的兴趣,给学生预留“讲”的空间,满足了学生想象、创编故事的需求。

2.运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口语交际不仅要关注交际的内容,更要注重交际的形式。这就需要教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选择充满乐趣的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笔者主张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画龙点睛”“还原现场”“我是小小指挥员”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一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师创设简单的小游戏,“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为了“玩好”这个游戏,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认真倾听”。通过设置有难度的游戏,学生的好胜心被充分调动,为了能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学生不仅能“认真听”“听清楚”,还能“说清楚”,而“说不清楚的地方”同伴会予以补充,或者加上相適宜的动作。课堂不再严肃,在欢乐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滔滔不绝地表达,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3.创设生动温馨的交际情境。在二年级上册《商量》一课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要关注“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在商量时得体地面对别人的拒绝,这一课的内容不仅包含礼仪、 意识等方面,还包括言语交际技能等要求,达成教学目标很有难度。因此,笔者在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播放了生活中与人商量时的短视频,学生们的注意力霎时被精彩的画面调动起来了;接着结合视频抛出话题:为什么这些视频中的人都以失败而告终,几句话后甚至导致了误会。学生的话匣子逐渐打开了,他们从说话者的语气、表情、动作和语言等方面交流着各自的体会,这时笔者顺水推舟地向学生宣布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在生活中学会商量,并创设出不同情境下的商量话题,瞬间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们畅所欲言。

二、营造氛围——我敢说

课堂上,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位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各不相同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胆子小、爱面子,有话不敢说或不愿说,此时的师生互动是一种差异性互动,如何缩小这种差异性呢?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是重要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克服和消除紧张的心理,还能树立他们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1.热情鼓励,建立自信。教学中,教师难免在学生的选择、师生互动的内容和方式上带有主观偏向性或者倾向性,尤其是在无人举手的情况下,抓住部分敢于表达的学生不放,忽略其他“默默不语”的学生。教学时,笔者尤其关注不举手的学生,主动邀请他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锻炼胆量和口才;而面对胆怯有想法的学生,则拍手欢迎他们走到前台上来,使其克服自卑心理,在试一试中参与表达,从勇气、语言、动作等方面热情地给予鼓励,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慢慢提高,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内驱力也会越来越大。

2.团结合作,学会尊重。在口语交际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一个学生在练习说话,其他学生有的争先恐后,有的无所事事,有的窃窃私语,这样的氛围会让学生难以完成训练的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勇气就会明显降低。让学生做一名文明听众,教师的“以身作则”格外重要。在学生练说时,教师需专心致志地聆听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点头都是对学生的鼓励,即使学生说得不通顺、不连贯,也不必着急,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其他学生在教师带动下自然而然地学会尊重别人,最后可以真诚地邀请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最让你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想夸夸他吗?”“你有什么小小的建议要告诉他?”有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还学会了评述、补充等说话技能,口语交际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融洽。

三、耐心指导——我会说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想说”和“敢说”的交际信心后,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完整。因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口语表达方法,培养他们的说话习惯,最终形成“会说”的能力。

1.掌握观察方法。说话其实就是口头表达一篇文章,只有事先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说得“形象生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时要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身边的“小事”》为例,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四幅插图,帮助学生勾连生活、唤起回忆,紧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身边令人温暖的“小事”,对比不文明的“小事”,聚焦其中问题突出的“垃圾处理”这一件事,最后在小组里交流观察、谈论看法。这样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会表达得有理有据。

2.参透表达方法。一些学生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容易扯东扯西,没有主题,泛泛而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传授表达的方法:说话要有中心、有重点,阐述观点有详有略。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讲历史人物的故事》一课,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人物搜集整理大量资料,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练习说话的时候,不要求面面俱到,对历史人物的外貌描写可简单讲述,而在人物的某一个品质或者性格上可以重点讲述。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突出历史人物的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围绕特点有条理地练习说话。

3.发挥合理想象。麦考莱曾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要对想象内容加以引导与梳理,防止学生因不合情理与偏离轨道而说出不合情理的话,最后让学生勇于说出创意无限的话。

4.培养良好的习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这就要求学生在交际时和听话时能领会主要内容,说话时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普通话,把内容说完整,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不同的场合要注意音量高低、语气语调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真正落实语言、内容、听力、表达四个维度的目标。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听话与说话,它需要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思维能力,只有教师不断地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和耐心指导,才能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最终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内容
两块磁的交际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