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高校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7-04 02:24李铮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信息化

【摘 要】后现代工业社会亟需信息化专门人才,而电工学作为电学和信息化的基础学科,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高校在电工学领域从多次实践中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以及技能,可是在课程、科目、教师等方面还有着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视域下高校电工学课程教学进行简要梳理,提出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工科专业重点是指将互联网以及工业智能作为中心的专业,其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科学等相关工科专业。当前,国家踊跃进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1],将新型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作为重点的新经济,社会以及单位也对人才的需求提高。2018年开展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但改变的却是战略大问题,为此要建设高质量课程,摒弃低质量课程。打造高质量课程需要坚持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性的标准,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客观上还需要各高校再次创建工科传统课程的教学法[2]。

1   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1  重视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EDA软件、DSP、MATLAB通信系统的分析以及仿真软件等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要将电路设计中的FPGA的使用以及嵌入式系统的授课沿用到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中。还要将学生的应用看作主要的,将掌握计算机技术当作基础,并将软件以及硬件两者融合起来,适应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1.2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踊跃学习

要将授课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向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逐渐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身制定学习任务、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及时做笔记,并完成制定的任务,学会在探索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要开展专题讲座,实施课堂交流的模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的学习习惯。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多种技能,就必须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达成目标的前提条件[3]。

2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2.1  实践实验教学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在实验教学方法以及手段改革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进行启发式、自行研究式授课方式。如依照DSP以及EDA的创新组合实验,学生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采取自身设计开发的模块在实验台分析自身构思的方

法[4]。要重点带领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为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开展开放式探究性创业型授课模式,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技能、思维、态度;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生培育成从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从专业型转变为素质型、从适应型转变为创造型、从被动就业型转变为主动就业型的人才;促使学生可以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电工专业人才的培育效果;促进实践授课活动的完备,深入实验授课的创新,大范围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工程化教育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落实[5]。

2.2  整合与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将单调的课程实验按照课程划分为不同类别的专业实验,增强实验的针对性。在实验内容上应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入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授课的内容,这有助于实验授课内容在整体上有一个提升,使得重新组合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成为比较独立的教学体系。利用独立的教材、独立的学分,鼓舞学生主动提出更加高效的实验解决方案,培育学生自行探究问题以及化解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踊跃进行探索求知[6]。在整合之后减少不必要的实验项目,增加选做实验项目,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实现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与此同时,加强专业主干实验课实践改革,有序、逐步推进创新实验项目,打开学生的思维逻辑,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7]。

2.3  实施开放性、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要组织学生踊跃参与到各类竞赛当中,在选题、申报、实现、总结等多种环节上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校外专业实习、培训场地,给学生建立可以挑战自身的平台。此外还要创设口径的实验平台,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延长,努力达成在空间上以及时间上的全面开放,培育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以及合理使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等的多项技能。

2.4  原理结构模拟仿真

电子设备的原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单一的图片加上课本的知识是很难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地向学生讲解透彻的,也比较难于使得学生理解。为了促使学生对通讯设备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要针对设备的构造以及运行过程作模拟仿真。计算机虚拟系统能够将这项目标实现,公共计算机软件具备真实的设备内部环境,电脑屏幕能够展现出操作设备内部的原理构造图像,内部线路和外部操作按钮两者的关联,而且还可以以动态的样式呈现出设备内部电流的方位、数模变换、信号转换等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基础变换。这种动态图像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清晰掌握到相关设备的内部构造,由内及里地对所学习的设备有一个完善、清晰、深刻的印象。

中国现阶段已经处于信息化社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理应持续创新电工授课的方式以及途径,努力给社会不断供应子信息方面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献】

[1]李翠,亓祥.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信息化模式应用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2).

[2]陈美谦,王荣杰.“电工电子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

[3]狄甜甜.信息化背景下电工电子专业学与教的变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

[4]冯大勇.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29).

[5]卢冬梅.电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

[6]陈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电工电子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高考,2018(22).

[7]李珺,宋文龙,尹力.高校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3(8).

【作者简介】

李铮(1981~),男,汉,安徽巢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

猜你喜欢
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浅谈《电工学》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