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探讨

2020-07-04 03:39张璐颖卢媛慧强威
兰台内外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医学院校

张璐颖 卢媛慧 强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健康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以满足自我身心健康管理需求。本文以贵州省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省内公众开展健康信息需求问卷调查,以了解本地公众健康信息需求、医学图书馆认知程度、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及服务形式方式期望等情况。从履行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责任、满足公众健康信息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和丰富服务手段出发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医学院校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随之增长,渴望获取权威准确的公众健康信息,以满足自我身心健康的管理需求。图书馆应该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主要以专业医学信息资源为载体为本院校医护师生服务,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提升,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思考如何利用医学信息资源向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贵州省地属西南,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本文课题组选取贵阳、遵义两地常住居民了解公众健康信息需求,医学图书馆认知度、服务方式期望度等情况。通过设计并发放“贵州居民健康信息需求调查问卷”于2019年5月-7月通过网络发放(问卷星平台)和现场发放等形式向贵阳、遵义两地居民进行健康信息需求问卷调查。本次贵阳、遵义各发放问卷500份,去除无效问卷后,贵阳市收回有效问卷454份,问卷有效率为90.80%;遵义市收回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82.4%。

本次调查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excel、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次数分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贵阳市长期居住居民545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277人;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40岁,18岁以下仅12人,60岁以上仅16人;6成调查对象学历为大学本科/专科;职业以大学生/研究生、其他职业、国家公职人员、企业白领为主。遵义市常住居民412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264人;年龄段集中在18-30岁,50岁以上仅16人;学历多为大学本科/专科(74.8%);职业多为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企业白领。

2.平时对健康信息的关注情况和查询动机

贵阳、遵义两地均有6成以上居民平时会关注或查询健康信息,不到3成的居民表示平时不会关注和查询健康信息;调查两地居民健康信息查询动机来看均有超过7成居民在感觉身体不舒服时会去查询健康信息,这是两地居民健康信息查询的主要动机;另外,当居民检查指标不正常时、媒体报道某些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医疗过程有疑问时等情况发生时会主动查询健康信息。只有少量居民会习惯性定期关注健康信息。

3.对不同类型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获取途径和提供形式

两地居民关注健康信息类型对比情况所示,公众最关注的前三类健康信息分别为疾病预防(63.09%)、营养饮食(62.75%)和运动健身(59.17%);有半数左右的公众会关注医疗保险、疾病症状及诊断、疾病保健与护理类信息,中医养生;关注度较低的信息有医院挂号及就诊信息(25.95%)、两性、孕产、育儿(25.95%)类信息。

两地居民最常用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为互联网(71.63%),其次为咨询医生(55.48%),第三为通过微信/微博号获取健康信息;最不常用的途径为街头广告(6.57%)、公告栏(10.15%)及电视广播(23.53%)。

就健康信息的提供形式而言,人们最喜欢健康信息是以照片图像(60.44%)、文字(60.09%)及视频短片(58.48%)的形式提供;有34.03%的人希望在獲取健康信息时可以进行实时咨询和互动,还有7.38%的人希望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健康信息。

4.居民对医学图书馆的认知情况

问卷显示,两地居民对医学图书馆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认为了解的居民均不足20%;“只了解一点点”的居民占比达50%以上;“不了解”的居民占30%左右。但在认为医学图书馆是否应向公众健康提供相关服务时,有9成以上居民认为医学图书馆应提供健康相关的信息服务。

5.公众对医学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期望和类型

两地居民8成以上期望接受医学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1成左右的居民选择意向不定。

居民对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类型表明,两地有83.7%居民选择健康信息咨询,是两地所有健康信息服务类型中接受度最高的;5成以上居民选择微信微博公众号服务(59.9%)和建立健康信息网站(58%);4成左右居民选择图书报刊借阅(48.6%)、提供参与、体验式健康知识技能培训(44.7%)、举办健康知识讲座(44.8%)和联合社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38.2%)。

三、结论与讨论

1.健康信息需求动机

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居民有超过6成平时会关注或主动查询健康信息,这表明我省居民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识,对公众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研究还表明,我省公众健康信息需求的动因主要为感觉身体不舒服时或有检查指标不正常时,人们想要获取健康信息的意识会更加强烈,更愿意主动了解、获取与自身健康问题相关的信息。此外,公众在媒体报道某些疾病或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于健康信息的关注度也随之增长,说明大部分居民比较关注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实事,如“非典”、“新冠肺炎”这类事件发生期间,关于这些疾病的症状、预防、保健等信息量都非常巨大。

2.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类型、获取途径和接受形式

由研究结果可知,两地居民比较关注的健康信息类型为疾病预防、营养饮食与运动健身类信息。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疾病的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身材的管理,对此类信息的关注也自然比较多。关注度较低的信息为医院挂号及就诊信息以及两性、孕产、育儿类信息,因为这类信息只有在由特定需要的情况下才有产生需求,如自己或家人有疾病需要就医时才会关注挂号及就诊信息,怀孕、生产时才会关注孕产方面的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最常用的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依次为互联网、咨询医生、通过微信/微博号获取健康信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健康、大数据的发展,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从传统的电视广播、公告栏等向互联网、微信微博等途径转变,且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青中年人,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较为熟练与普遍。

研究结果表明,文字描述为目前网络上最主要的健康信息传播方式,照片图像能够更直观展示健康信息,视频短片则更为生动,因此这三种形式都比较受公众喜爱。实时咨询互动的方式能够直接解答读者的疑惑与需求,也较为受欢迎。

3.对医学图书馆认知程度

通过研究表明,两地居民对医学图书馆了解认知程度整体不高;有5成以上居民对医学图书馆的认知程度仅限于知晓;还有部分居民对医学图书馆完全不了解。造成以上原因是我省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单一,向公众开放程度不高,起步较晚。虽然两地居民认为自己不了解图书馆或了解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但大多数调查者仍希望得到医学图书馆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这显示医学图书馆比较容易取得公众认可和信任,这为接下来医学图书馆提供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显示出积极的前景。

4.居民对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服务使用意愿和服务形式的期望

经分析研究表明,若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两地居民显示出较高的使用意愿。但有超过10%的居民使用意向不明确,这也表明医学图书馆需要改变单一的服务对象,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在公众曝光率和知名度,依托医学图书馆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提供公众所需健康信息服务。

就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形式调查表明,两地居民对于健康信息咨询的期望度最高,这样的方式对医学图书馆馆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医学背景的专业馆员担任健康信息咨询员。针对建立健康信息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服务形式,医学图书馆在提供公众健康信息服务过程中可以结合新媒体进行考虑,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健康咨询服务。另外,还有些居民选择图书报刊借阅、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参与、体验式健康知识技能培训活动、联合社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等形式,医学图书馆可以有所偏重的采用多种形式满足公众期望的健康信息服务。

5.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举措探讨

据以往研究表明,图书馆的医疗信息资源更为可靠,而且图书馆也有专业人员提供相关医学信息咨询,甚至开展相关培训与延伸服务。结合调查结果分析,贵州省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贵阳、遵义两地居民整体信息素养较高,较多医学院校和医疗资源分布,具有丰富的医学馆藏资源等天然优势,为我省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具备了较好的实施环境和条件。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履行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责任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倡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健康中国建设。这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合作,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创造了机遇。笔者认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政府和院校资金保障支持,通过和附属医院合作,整合过滤社会健康信息资源,利用政府和医学图书馆信息权威主导权,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健康信息服务,充分履行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责任。

(2)建设公益性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满足公众健康信息服务需求

居民对健康信息咨询服务非常热衷,亟待建设真正满足公众需求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起步较晚,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以企业商办为主,多以盈利为目的,内容权威性有待考证,且部分内容含有医院或药品推广等广告信息。根据本次调查所示,我省公益性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缺失,居民目前使用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也存在前文所述特点。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整合区域医学院校信息资源,以特色资源库为基础,搭建公益性、多元化、一站式服务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优化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信息质量,对健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确保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和易读性,按公众信息服务需求开设健康咨询服务,满足公众需求。

(3)优化医学院校图书馆人员结构,提高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医院校学图书馆专业学科馆员是提高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图书馆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往往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纽带或桥梁的作用。我省医学专业馆员人员结构和层次普遍不高,但随着近几年学校和学科发展,医学院校图书馆更加重视专业馆员的引进和培养。笔者认为,现阶段优化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需要:一是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特别是具备医学专业背景和有较高文献信息分析能力的专业馆员,起到学科引领作用;二是重视现有学科馆员的培养培训,这部分馆员是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工作和深层次服务的骨干力量。三是聘请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医学专业人才,参与到馆员队伍中来,形成医学专业人员提供学科咨询,图书馆员整合权威的、科学的健康信息资源,协作配合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通过人才引进,培养专业的健康馆员,能更好的提高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4)利用多种信息服务载体,丰富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手段

本次研究结果所示,公众对健康信息类型和服务形式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多元化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倾向于移动化、智能化,这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创新健康信息服务手段,在广度与深度上同步推进。要以建立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开发相应的移动APP、方便公众及时获取和查询所需的健康信息;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平台向公众推送健康信息和健康科普活动,提供健康信息在线咨询服务、推广优质健康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医学院校图书馆还可以邀请本校权威医学专家录制一系列健康知识讲座,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免费提供。

四、结语

目前,我省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医学院校图书馆积极获取政府重视和持续的资金保障,高效利用自身优势和软硬件设施、有效的拓展信息服务形式、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如此能更好地提高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

[3]张静仪,张 敏.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述评[J]. 图书情报知识,2018

[4]侯 丽,康宏宇,钱 庆.医学图书馆公众健康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18

[5]曹海霞,汪 庆.国外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综述[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9

[6]柴 荣,任慧玲.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科普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

[7]焦玲霞,譚世芬.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公众健康信息服务举措探讨[J].管理观察,2017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医学院校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微信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