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2020-07-06 09:01王家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患指手部屈曲

王家林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兰高中心卫生院,山东烟台 265709)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且以切割伤居多,患者常合并指骨折、神经伤等,手部相应关节失去活动功能(指深屈肌腱断裂为远侧指间关节无法屈曲;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为远近侧指间关节均无法屈曲)。 手部肌腱断裂后伤口在8 h 以内,伤口整齐,污染不重,肌腱没有缺损或缺损较小的患者在以上情况下均应进行早期手部肌腱断裂术,手术最大难题为术后肌腱粘连,临床目前尚无统一的解决方法,若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减少粘连,获得较好疗效[1]。 该次研究旨在探讨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以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该院收治的50 例行手部肌腱断裂术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6 例;年龄28~63 岁,平均年龄(45.38±6.2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0~305 min,平均时间(65.47±13.26)min。 观察组男18 例,女7 例;年龄27~64 岁,平均年龄(45.43±6.2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0~300 min,平均时间(65.52±13.22)min。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进行手部肌腱断裂缝合术;②均为单纯手部肌腱断裂;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沟通交流障碍者;②精神类疾病患者;③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石膏外固定于腕关节背伸位。

1.3.1 对照组 常规治疗: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嘱患者抬高患侧肢体,2 周后进行拆线,8 周后拆除石膏外固定,后嘱患者进行屈伸患指运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治疗:术后第1~2 天给予患指被动屈伸运动,可借助橡皮筋牵拉,幅度以患者忍受为宜,并保证近指间关节屈曲10~30°后缓慢放下,3 次/d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前臂主动屈伸运动,30 组/次,3 次/d ;术后3 d~2 周内适中被动屈曲,进行单关节充分屈伸练习,可辅以理疗,如热敷等,达到促进血运,改善肌腱滑动、关节活动,软组织消肿的目的;术后第3 周进行轻度主动双关节联合屈伸练习,腱周肿胀消退后肌腱滑动辐度可增加,加大屈曲练习力度,进行手指主、被动屈伸, 手部及前臂主动屈伸运动,60 组/次,3 次/d;术后6 周可继续加强运动,增加患指主动运动,对术口、术口周围进行按摩,对伸直较差患指给予夹板固定伸直位。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肌腱粘连发生率,参照《临床骨科并发症学》[2]进行评价,轻度: 吻合处周围组织厚度接近正常肌腱,分层较清,有回声,运动后出现轻度粘滞,滑动度比正常低; 中度: 吻合处周围厚度比正常肌腱厚,回声与正常肌腱接近,有乱回声及钙化点,明显肌腱粘滞,滑动度有限;重度: 吻合处厚度较正常肌腱明显增加,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回声杂乱,肌腱滑动短或不滑动。 (2)比较两组术后肌腱再断裂发生率。 (3)比较两组治疗前、 治疗6 个月后患指总主动活动度,患指总主动活动度=(掌指关节+近位指关节+远位指关节主动屈曲度)-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患指总主动活动度指数越高说明患者患指总主动活动度越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肌腱粘连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肌腱粘连轻度5 例,中度3 例,重度1例,总发生率为36%,观察组发生肌腱粘连轻度1 例,总发生率为4%,观察组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05)。

2.2 肌腱再断裂发生率

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肌腱再断裂。

2.3 患指总主动活动度

治疗前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对比[(±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70.54±13.28 70.43±13.31 0.029 0.977 141.26±21.54 187.69±28.47 6.503 0.000 13.974 18.655 0.000 0.000

3 讨论

手部肌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取“无创伤”操作技术,遵循肌腱损伤治疗的原则,掌握熟练的肌腱修复法,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康复治疗是指通过药物、运动训练等方法促进患者恢复,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伸展运动,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肌腱再断裂,观察组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表明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提高患指总主动活动度。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给予患者康复咨询、安排康复训练项目,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伸展运动[3]。 早期康复治疗工作中康复贯穿于治疗中,与临床医生相配合,确定治疗方法、强度、疗程,严防不良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工作,注意患者治疗的效果、病情、反应,积极给予康复宣教,指导患者、患者家属掌握自主康复训练、了解康复中的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4]。

手部肌腱断裂术后肌腱修复经历渗出、 增殖、瘢痕形成、塑形4 个时期,在渗出期阶段早期康复治疗只可进行轻微被动屈曲, 幅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宜,因该时期损伤、手术创伤产生的粘弹力增加,断面胶原生成较少,患者活动阻力增加;在增殖期阶段早期康复治疗被动屈曲范围要适中,只可进行单关节的充分屈伸练习,同时可辅以理疗,如热敷等,以利于软组织消肿,改善肌腱滑动、关节活动,因该时期患者组织增生多,肿胀较为明显且脆性大,无法耐受大张力;在瘢痕形成期阶段早期康复治疗由辅助性屈曲转为主动性屈曲,患者可进行双关节联合屈伸练习及主动轻度练习,可加大屈曲练习力度,因该时期大量胶原纤维生长,肿胀消退,肌腱逐渐增大强度,腱滑动辐度增加; 在塑形期阶段早期康复治疗可主动及被动屈曲,对伸直不足患指采用夹板伸直位固定,因该时期患者局部胶原含量开始减少,但腱强度并无降低[5-6]。 肌腱粘连是损伤后影响手功能较关键的因素,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肌腱愈合,抑制修炎症反应,使断端应力增加,减轻粘连,胶原纤维重新排列,有利于新结缔组织选择性再塑,早期被动活动恢复腱强度,粘连带伸展延长形成非限制性粘连, 且肌腱反复的滑动,可打断周围组织、吻合端接触,抑制粘连形成[7-8]。

综上所述, 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提高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患指手部屈曲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和营止痛汤治疗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患指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弹响指 自我推拿来调理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