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分析

2020-07-06 16:42江昭文李运华杨新宇陈智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学校

江昭文 李运华 杨新宇 陈智玲

【摘要】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情况,随机抽取广东省粤东地区城市和农村的6所小学共560名家长为样本,结合访谈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课后服务的家长需求现状。結果表明:(1)家长对课后服务的主要需求有服务目标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学生社交需求;(2)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水平较高,其中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目标需求水平、学生社交需求水平较高,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需求水平、服务管理需求水平、学生活动方式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关键词】学校;课后服务;家长需求;

课后服务是一项顶层设计的重要民生工程。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只有积极稳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后服务的制度设计和务实操作,才能把课后服务真正做到百姓心坎上,真正让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由政府或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对象是有需要的家长和学生,课后服务是为给家长和学生提供的服务行为,必须充分尊重她们的需求意愿。学校开展课后教育服务,应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精准发力,回应民生需求。本文以“课后服务的家长需求”为主题,探讨家长的需求结构特点和现状,为学校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提供借鉴和启发作用。

一、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粤东地区的梅江区、大埔县、兴宁市等共6所小学,抽取以上6所学校的学生家长为被试。按一定比例分年级随机抽取样本,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60份,回收率93.33﹪。其中小学低年级家长193名、中年级家长153名、高年级家长214名。

2.研究材料

采用自编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问卷”进行调查,辅以观察与访谈的研究方法展开调研。问卷均采用Likert5点自评方式,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问卷得分高低反映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水平。

3.问卷施测与数据分析

笔者为主试,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到各班去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以现场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回给自己家长填好的方式对被试者进行施测,第二天由各班班主任回收。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问卷编制

1.问卷结构模型的理论构建

为了准确把握家长的课后服务需求因素,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的科研成果,认真分析调研访谈资料,经探讨发现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对课后服务的目的、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在反复讨论后,认为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对学校所提供服务的需求”和“对孩子活动的需求”二个方面,具体可分为“服务目标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学生社交需求”五个因素。

2.问卷的项目编制

问卷项目来源。首先,我们在编制问卷项目时,参考了《石家庄市课后校内托管调查问卷(家长版)》和《浅谈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其次,我们认真分析了在调研过程中对几十位学生家长的访谈资料,经过筛选总结出大多数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需求的共同意见。我们最初设计的家长需求问卷题项55条,经过合并、提炼、删除,剩下有效题项36条,并初步拟定出“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要素”问卷模型。最初问卷由6个维度各6个共36个项目组成,问卷使用Likert5点式等级计分,分别为完全符合(5分)、比较符合(4分)、不确定(3分)、比较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1分),得分越多,表明越符合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

项目的初步筛选。我们以广东梅州3所小学180名学生家长为被试进行预测,经项目质量分析,删除15个区分度较低题项,确定由23个项目组成原始的“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调研问卷”。

(二)家长对课后服务活动需求的结构因素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为KMO=0.91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5个因子,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72﹪,各个因子载荷值在0.80~0.49之间,共同度在0.75~0.52之间,结果见表1。

2.需求结构因素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对问卷数据进行Cronbachsα系数检验,问卷α系数为0.91,属于较好;问卷各个纬度信度系数均在0.79以上,属于可接受范围,说明问卷信度符合测量学要求。

效度检验:(1)内容效度检验。在参考课后服务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和实践调研结论,设计出问卷维度及其题项;再逐条评审并确定问卷题项。因而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2)结构效度检验。对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各维度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24~0.69之间,为低到中度正相关,说明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维度与总分相关在0.57~0.86之间,为中到高度正相关,说明各个维度能较好反映问卷的测查内容,且与总体概念一致,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三)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现状

1.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总体水平

为考察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需求水平,对家长需求及其各因子得分进行统计,并对各因子均值作单样本检验,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得分均值为3.94,较接近“比较符合(4分)”水平,说明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水平较高。数据分析显示:服务目标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学生社交需求的得分均值与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总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目标需求、学生社交需求等因子得分较总分高,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等因子得分较总分低,说明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结构中,对服务目标和学生社交的需求水平相对较高,对服务内容、服务管理、学生活动方式等的需求水平相对稍低。

三、分析与讨论

首先,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要结构由“服务目标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学生社交需求”六個因素组成。

我们在小学调研时,发现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但家长需求主要集中在相同的几个方面,属于结构性需求,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的“服务目标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学生社交需求”等六因素结构与绝大多数家长的实际需求一致。

服务目标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英语交流能力、学习习惯等,服务目标需求反映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期望。由于大多数学校的课后服务打包给社会机构承办,学生缴费参加,许多家长担心课后服务机构会类似一些课外辅导教育机构一样,对学生应付了事,家长希望课后服务机构要有明确的服务目的,使孩子在课后服务活动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服务内容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活动体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学习、科技实验、艺术活动、社会活动、智力训练、课外阅读等,服务内容需求反映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课后服务中的学习内容。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许多家长反映学生的课程作业负担太重,希望课后服务不要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希望在课后服务中让孩子学习有助于提高智力、拓展能力的非学校课程内容。

服务管理是学校对课后服务实施管理的制度和方式,主要包括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制度制订和管理监督等,服务管理需求反映家长希望参与课后服管理。课后服务的管理和实施主体是校外机构,学校只是参与者,一些家长为此忧心仲仲,担心在课后服务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但举办机构无力解决,许多家长要求自己参与到课后服务管理中以便及时警示或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方式是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活动形式。家长对孩子的课业学习和身心健康都很重视,许多家长都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身心健康更重要”的观念,在我们的调研中,有较多家长表达“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孩子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课后服务要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的诉求。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里缺乏能一起玩耍的伙伴,他们在家经常自己独自玩耍,父母担心孩子养成孤僻的个性。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她们希望孩子在课后服务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参加与伙伴沟通交流、游戏、学习等的活动,以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

其次,家长的课后服务需求水平较高,其中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目标需求水平、学生社交需求水平较高,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需求水平、服务管理需求水平、学生活动方式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等是顶层设计课后教育服务的意图,课后服务目的是满足家长的现实需求。在我们调研中,绝大多数家长表达出有较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水平,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家长,她们在指导孩子课外学习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认为需要专业从教者来指导孩子的学习;许多城市家长还表示她们因为工作时间较长,不能按时接孩子回家。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不少家长焦虑重重,她们认识到自己欠缺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认识到家庭教育存在一些缺陷,经常处于无助和无奈中。许多家长渴望课后服务能减轻来自教育孩子方面的种种压力,希望课后服务能对孩子开展精准教育,能弥补家庭教育中“孩子缺乏伙伴”的不足,她们对课后服务的服务目标需求水平、学生社交需求水平较高,而对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需求水平、服务管理需求水平、学生活动方式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四、结论

家长对课后服务的主要需求有服务目标需求、服务内容需求、服务管理需求、学生活动方式需求、学生社交需求;总体来说,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水平较高,其中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目标需求水平、学生社交需求水平较高,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需求水平、服务管理需求水平、学生活动方式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钟慧怡,李运华.课后服务:课后托管的蜕变升华[J].教育观察,2018,(10) :22.

[2]刘馨.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桂海钦,李金奇.浅谈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1) :87.

[4]胡竹青.心理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6.

[5]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31.

课题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小学课后服务活动方式的需求调研——以粤东地区小学为例(201810582102)。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如何加强中学课后体育服务的探究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于校外课后服务机构入驻小学校园问题的探究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