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2020-07-07 04:25姜萌党玲
贵州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胃泌素萎缩性胃炎

姜萌 党玲

(铜川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铜川 727000)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2位,我国新增和死亡病例数均列世界第1,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数量≥20万[1-2]。胃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过程较长,与正常人相比,萎缩性胃炎患者罹患胃癌的几率更高[3]。目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及病理学活检,但由于具有侵入性、禁忌证多、费用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等原因无法实现普查,因此,简单可靠、无创或微创的大通量胃癌早期筛查的检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4-5]。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主要有CA19-9、CA72-4、CEA等,近年来,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较多[6-9]。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17)的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5例。7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7~75岁,平均(56.0±18.5)岁。35例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平均 (51.5±16.0)岁。另收集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5~77岁,平均 (55.5±17.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第 2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样本3 mL,离心分离血清置于-20 ℃保存备用。PGⅠ、PGⅡ及 G-17 检测采用ELISA方法。试剂盒由芬兰Biohit公司提供(PGⅠ批号: 16PA1-609;PGⅡ批号: 16PB1611;G-17批号: 20GC1612),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 果

2.1PGⅠ、PGⅡ、PGR及G-17结果比较 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 PGⅡ水平高于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 (P<0.05)。见表1。

组别nPGⅠ/(μg/L)PGⅡ/(μg/L)PGRG-17/(pmol/L)正常对照组30115.31±49.8211.12±6.809.52±3.611.25±3.61萎缩性胃炎组3572.25±31.00a16.12±5.705.62±2.6a15.80±3.58a胃癌组7051.21±25.55ab23.05±2.31ab3.84±2.4ab19.97±9.54abt-2.3252.6823.0122.796P-0.0010.0000.0010.002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bP<0.05。

2.2PGⅠ、PGR及G-17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比较 PGⅠ、PGR及G-17单独检测阳性率偏低,联合检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各检测指标单独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GⅠ、PGR及G-17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比较

3 讨 论

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0-11]。胃癌的恶性程度高,且易转移,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且病灶多较小,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常常忽视病情,因此许多患者发现患病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率显得至关重要[12-13]。胃蛋白酶原是一种主要由胃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与分泌的蛋白酶原,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也可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储于细胞中,当进食、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促胃液素等刺激存在时可促进其释放,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后,在盐酸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从而发挥消化食物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物质[14]。

PG主要分为PGⅠ及PGⅡ两种亚群。PGⅠ亚群由1~5组分组成,其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PGⅡ亚群则由组分6和7组成,胃贲门的贲门腺和胃窦部的幽门腺和近十二指肠腺产生[15]。GAS17是由胃窦、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胃黏膜中的G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迷走神经兴奋时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G-17其与胆囊收缩素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主要参与刺激胃酸分泌及营养胃肠道黏膜[13]。胃泌素释放入血后,随血液循环至靶细胞处,发挥作用,其可通过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也可通过其他简介方式引起胃酸的分泌,在消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胃泌素还可促进黏膜的生长,为其提供营养,并调节胃肠道功能。胃泌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并且可影响癌细胞的生长与恶性转化。本研究发现,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 PGⅡ水平高于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 (P<0.05)。同时PGⅠ、PGⅡ及G-17 三个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比较PGⅠ、PGR及G-17单独检测阳性率偏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6.21%、83.39%、95.67%、64.54%和74.85%,其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各检测指标单独检测值(P<0.05)。研究[10-11]表明,血清G-17还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血清G-17可以提示患者胃黏膜的功能状态,用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筛查,因此在胃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严波等[16]认为G-17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表达越高,其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推测G-17可作为筛查胃癌的一个辅助检查指标。乔正梅等[17]研究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组 G-17 水平下降,胃癌组水平升高,与本研究与其一致。

综上,PG与G-17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胃癌的一种重要方式,能为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行胃镜检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胃泌素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