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西藏高校体育课程实施问题探讨

2020-07-07 09:34徐锋陈子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

徐锋 陈子超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西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西藏高校体育课程应以健康理念为引领实现课程向社会体育及心理健康课程的转型、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植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课内外一体化重过程的考评机制的相应对策,以此为后续西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  西藏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5(c)-0077-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ibet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the Tibe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lead to health concept so as to realize the cours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ports and mental health courses,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 system, clas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eavy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of Tibet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2030;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ibet;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1  西藏普通高校體育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较为传统缺乏与社会体育及心理健康的融合

从目前西藏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仍注重竞技类体育项目为主,而社会体育类项目在课程设置中较少,从而导致了学校里教授的运动项目与社会上群众所喜好的运动项目相脱离,导致学生在学校从事的运动项目在进入社会后无从施展,从而终止了该项运动,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实施。从课程开设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大一开设体育公共课教学,主要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其锻炼方式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力量和速度类项目的训练,因西藏特殊的高海拔高寒、缺氧等气候条件的限制,其耐力项目的训练往往都不够受到重视,从而产生了一边倒的现象。大二开设体育选项课,所开设的项目还停留在以往重竞技轻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上,没有和社会体育形成良好的衔接,未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开设的项目看,大多都以竞技类项目为主,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乒乓球等,而像太极拳、健美操、有氧跑步类等与社会体育过渡性较好的项目开设则较少;从学生实际上课的人数和效果来看,健美操、太极拳位居第一梯队,羽毛球、乒乓球位居第二梯队,篮球位居第三梯队,学生参与热情较高,效果较好,而田径、足球、排球器等项目选课的人数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从健康理理念来看,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更多偏向于身体健康的发展,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促进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存在缺失。

1.2 教学重过程轻实际

体育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和是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从目前来看,西藏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大都还停留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这一涂鸦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上课不是上给学生的,是上给教务部门和校领导看的,致使教学实施形成了一种管教不管会的表演式教学现象,这与终身体育理念形成了背道而驰这一现象势必导致学生想要学的和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尽管各项目任课教师根据项目特点都采取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最终都落在了教学目标实现,缺少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造成学生永远只是出于一种被动接受地位,思想严重被固化,难以形成“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我会锻炼”观念的转化。

1.3 考评方式缺乏科学性

体育考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一种综合评价机制。就目前而言,西藏普通高校的考评仍采取的是期末技能达标和平时成绩(考勤占30分,课堂表现占70分)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这样的考评方式的重心落在了课堂学习,只要平时不迟到旷课,考勤分基本都可以拿到,这一考评方式的缺点是更多注重学习技能的达标情况的考评,缺少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过于片面。长期以往会形成学生为分数而学,基础好的学生不怎么练也能拿高分,基础差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拿不了高分,缺少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缺乏科学性。技术考评多数学校更多注重达标与技评死板式的考评方式,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不能真正转化到实践,形成了产能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2  西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2.1 以健康理念为引领实现课程向社会体育及心理健康课程的转型

在国家倡导健康中国2030的背景下,要更新观念,一切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目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变以往以竞技运动为主的项目课程向社会体育类项目及心理健康课程的过度,使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相融合发展,使体育训练学课程成为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真正实现全民健康。社会体育中广大群众广泛参加的运动项目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为此应增设易于开展健身价值较高切能够实现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平稳过度的运动项目,项目不再与多而在于精,最好能够覆盖到群众体育的各个年龄层,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场地器材的需求,能够实现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如有氧运动的跑团、健步走、广场舞、自行车骑行、轮滑、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健身健美、体育康复与训练等,将其列入体育教学大纲中,并形成定制。对其进行创编设计引入课堂,不但能能够丰富课程体系,而且还能够实现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平稳过度,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建立起课上培养体育意识,课下实现自我锻炼的新格局,最终促使全民健康的实现。在心理课程建设方面,要探究具体的运动处方,通过不同项目、强度、时间来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向学生传授如何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各种负性情绪。为此各高校应加强该方面人才的引进,开设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体育心理课程。

2.2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植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式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方法围绕学生需求开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实现教学方法从以往涂鸦式的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模式过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师生、生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如何自我科学开展训练的能力。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往传统的涂鸦式、表演式的教学方法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为此西藏普通高校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研究发现,采用MOOC教学模式、翻转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完善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在執行过程中要结合西藏当地学生的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去其糟泊,探索出适合西藏高原特有的先进的教学方法。

2.3 课内外一体化重过程的考评机制

要以健康中国、终身体育理念之指导,建立全面、全新、科学的评价指导机制,从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化评价体系转化,改变以往针对考试达标实施教学的现状,将考评理念转变为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一种综合性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学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对学生的考评机制,实行课内外一体化考评办法,实施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平时考勤、课堂参与、课后锻炼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最终成绩比例五五开,即期末成绩占50分,平时成绩(考勤和课外锻炼)占50分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对教师的考评应加入课外体育指导的考评,并制定相应的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质量监督,并与其绩效挂钩,为鼓励教师的积极性,落实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各项工作,学校要制定合理的绩效制度,以鼓励广大体育教师和相关社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促使学校校园体育文化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5):1-4.

[2] 李洲鹏,王蛟,李喜梅.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5):39-40.

[3] 李玉华.关于高校体育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15):207.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研究
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综述
体育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探研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初中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