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在洛川苹果园发 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方法研究

2020-07-08 13:50陈玉兆鲁承晔邹养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洛川粘虫食心虫

闫 淼,陈玉兆,鲁承晔,刘 超,邹养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属鳞翅目蛀果蛾科,主要是为害桃、梨、 苹果、枣等多种水果。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至少已达27 省,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流等地区,在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一致[1]。为害方式是幼虫先蛀食果肉,再随之蛀食果心,最终导致果实畸形,此时苹果表面产生黑褐色小孔,1~2 d流出果胶,干后成为蜡质膜,果实表面呈 “流泪状”,是果树生产中危害比较严重且发生较为普遍的食心类害虫,被列为果园常年防治的主要对象[2]。果实套袋是防治桃小食心虫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果实套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不套袋栽培模式成为必然趋势[3]。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属鳞翅目细纹科,是危害苹果的主要潜叶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为害方式是幼虫潜入叶片,致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造成大规模的早期落叶,严重影响产量[4]。金纹细蛾发生严重主要原因有高感品种红富士栽培面积扩大、气候适宜、果园生草面积增大、化学农药的滥用、密植苹果园的增多等[5-6]。

性诱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因其无污染、无毒害、保护天敌、针对性强等优点,深受国内外欢迎[7-9]。性诱芯防治是指在田间气流的作用下,利用昆虫在性成熟时所释放的激素吸引同种异性成虫,以完成交配为目的进行群体诱杀和交配干扰。此方法可用于害虫的田间预测和防治[10]。现由性诱芯开发的防治产品受到各国科学家的肯定, 因其高效性、环保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绿色防控手段[11]。目前,人工合成多种昆虫性信息素的类似物即性引诱剂,如棉铃虫、松毛虫、桃小食心虫、玉米螟等,为这些害虫测报和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1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生长势一致,树龄为6 a的‘长富2号’ (中间砧为M26 ,基砧为八棱海棠),株行距3 m×4 m。

供试试剂为金蚊细蛾、桃小食心虫的性诱芯: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呈绿色。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 长5 cm,宽20 cm,高12 cm。

双拱型(诱杀器):大拱形直径11 cm,小拱形直径5.5 cm。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为陕西省洛川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洛川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易干旱季风气候。海拔1 481 m ,境内气候较温和,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年均气温9.2 ℃,年降水量622 mm ,无霜期167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

1.3 试验方法

1.3.1 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2018 年 5 月-9 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采用带有桃小食心虫性诱芯的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对不套袋苹果园进行监测。每667 m2挂置2个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2个桃小食心虫性诱芯,粘虫板每周更换一次,性诱芯每月更换一次,备用诱芯于0~2 ℃冰箱内保存。在越冬代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前(5 月11 日开始调查)。将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挂于距地1.5 m苹果树外缘树枝处,各诱捕器相距50 m ,每周调查1次各诱捕器诱捕的雄性成虫数。

1.3.2 性诱芯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不套袋栽培的苹果园设置 4 个不同处理,即处理1:每667 m2挂置7个诱杀器;处理2 :每667 m2挂置10个诱杀器;处理3:每667 m2挂置12个诱杀器;处理 4 :不挂置任何诱杀器,也不喷洒任何防治桃小食心虫的农药。每个诱杀器放置 2个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性诱芯每月更换一次,备用诱芯于 0~2 ℃冰箱内保存。将诱杀器悬挂于距地1.5 m苹果树外缘树枝处,各诱杀器相距50 m,同时每个处理下挂置2个带有性诱芯的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每周调查 1 次各诱捕器粘虫板诱捕到的雄成虫数,在越冬代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前(5月11日)开始调查,以减少处理前成虫羽化交尾产卵量,在试验期间不喷洒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杀虫剂。通过此方法,可以对比选取最优处理,即诱杀器最佳挂置数量。

1.3.3 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2018 年 5 月—10 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采用带有金纹细蛾性诱芯的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对苹果园进行监测。每667 m2挂置3个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2个金纹细蛾性诱芯,粘虫板每周更换一次,性诱芯每月更换一次,备用诱芯于0~2 ℃冰箱内保存。在越冬代金纹细蛾羽化前(5 月 11 日)开始调查。将三角型诱粘虫板捕器悬挂在树冠下距离地面1.5 m 的树枝上,各诱捕器相距50 m ,每周调查1 次各诱捕器诱捕的雄性成虫数。

1.3.4 性诱芯防治金纹细蛾试验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设置4个不同处理,即处理1:每667 m2挂置7个诱杀器;处理2 :每667 m2挂置10个诱杀器;处理3 :每667 m2挂置 12 个诱杀器。处理 4 :不挂置任何诱杀器,也不喷洒任何防治金纹细蛾的农药。每个诱杀器放置2个金纹细蛾性诱芯,性诱芯每月更换一次,备用诱芯于 0—2 ℃冰箱内保存。将诱杀器悬挂于距地1.5 m苹果树外缘树枝处,各诱杀器相距50 m ,同时每个处理下挂置2个带有性诱芯的三角型粘虫板诱捕器。每周调查1次各诱捕器粘虫板诱捕到的雄成虫数,在越冬代金纹细蛾羽化前(5月11日)开始调查,在试验期间不喷洒防治金纹细蛾的杀虫剂。通过此方法,可以对比选取最优处理,即诱杀器最佳挂置数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泊松分布)分析虫口数量与性诱芯数量处理的关系,用似然比卡方检验分析上述处理对虫口数量的影响是否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5%水平)。若达到显著水平,则利用 Tukey 检验法进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检验。数据处理采用R软件(R version 3.2.1 )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桃小食心虫雄成虫发生动态

调查发现,2018 年洛川苹果园田间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始末期为 5 月上旬至9 月上旬,田间诱集到的桃小食心虫数量在6、7、8 月上中旬出现虫量高峰。与对照相比,处理 1 (z = -5.56,P< 0.001 )、处理2 (z = -6.73,P< 0.001 )、处理3 (z = -6.69,P< 0.001 )在田间的数量均显著下降。

2.2 性诱器数量对田间桃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性诱芯诱杀器数量处理对洛川苹果园田间桃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有显著的影响(χ2=121.95,P<0.001 )。与对照数量2.53±0.42(均值±标准误,下同)头相比,处理1 数量0.79±0.16 头、处理2 数量0.37±0.08 头、处理3 数量0.18±0.06头,分别显著降低68.77% (z = -5.56,P< 0.001 )、85.36%(z=-6.73,P< 0.001 )和92.89%(z = -6.69,P<0.001 )。处理1与处理3 相比,显著增加77.22%(z = 3.47,P=0.02 ) ,其余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3 田间金纹细蛾雄成虫发生动态

调查发现,2018 年洛川苹果园田间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田间诱集到的金纹细蛾数量在5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出现虫量高峰。全 年1年发生5代,平均一月发生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5月上旬到6月上旬开始活动,第4代进入9月以后开始以蛹的形式潜伏在落叶上越冬。与对照相比,处理1 (z = - 8.14,P< 0.001 )、处理2 (z = -10.26,P< 0.001 )、处理3(z = -10.59,P< 0.001 )在田间的数量均显著下降。

2.4 性诱器数量对田间金纹细蛾成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性诱芯诱杀器数量处理对洛川苹果园田间金纹细蛾成虫种群数量有显著的影响 (χ2=190.18,P< 0.001 ),与对照数量195.30±21.02头相比,处理 1 数量70.98±7.87头、处理2 数量38.54±3.93头、处理3 数量31.49±3.16头,分别显著降低63.66%(z = -7.44,P< 0.001 )、80.27%(z = -9.38,P< 0.001 )和83.88%(z = -9.68,P< 0.001 )。处理1 与处理2 相比,显著增加45.70%(z =3.11,P = 0.01);处理1与处理3 相比,显著增加59.85%(z = 3.87,P< 0.001 ),处理2与处理3之间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健康果品的生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13]。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生物农药的应用、天敌昆虫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与不育性的利用、害虫致病微生物、拮抗微生物和的利用、转基因技术抗虫抗病等[14]。笔者主要是选用昆虫性诱芯诱杀洛川苹果园两种鳞翅目害虫,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的监测害虫的发生动态,降低为害,有利于有机健康苹果的生产。

2018 年洛川苹果产区田间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始末期为 5 月中下旬到9 月上旬,这与翟浩[15]等人研究不一致,他们研究指出,桃小食心虫在山东地区发生始末期为 5 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差异是因为湿度会影响桃小食心虫的生长消长规律,桃小食心虫发生数量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空气湿度高至75%到81%时,虫口发生量会激增[16]。洛川县属于陕北旱塬,9 月入秋后,降雨逐渐减少,气候也相对干燥,所以 9 月很少见桃小食心虫成虫。桃小食心虫发生量出现 3个高峰,这与桃小食心越冬代幼虫出土的时间早晚有关。

目前,国内对桃小食心虫性诱芯生物防治方法研究中,对性诱芯诱杀器挂置高度有研究报道,但对信诱芯诱杀器挂置数量鲜有报道。李爱华[17]等认为挂置高度一般为 1.5 m 处或树体高度三分之二处;陈川[18]等人认为桃小食心虫在传统乔木砧苹果园中,活动范围为1.0 m~2.0 m,性诱芯诱杀器挂置高度应在1.0 m~2.0 m处最为合理。通过试验研究认为,每667 m2挂置12 个性诱芯诱杀器最为合理。

2018 年洛川苹果产区田间金纹细蛾一年发生5 代,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至10月,平均每月发生一代,这与史志峰[19]在2015年陇东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牛军强[20]等人认为性诱芯对金纹细蛾危害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诱杀器挂置高度应在1.0 m~1.5 m处,周栓菊[21]等人指出金纹细蛾性诱芯诱杀器应连片进行,大面积挂置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但没有具体研究每 667 m2最佳挂置数量。通过试验研究认为,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每667 m2挂置10个性诱芯诱杀器最为合理。

猜你喜欢
洛川粘虫食心虫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运城市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迷向效果调查
北方大豆食心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陌上谁家年少
美国铝业认领洛川苹果树
洛川苹果品牌价值52亿位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