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适老化研究

2020-07-08 02:44白梅李爽
关键词:住区空地老化

白梅,李爽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75000)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住区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成为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当今老龄化背景下,基于适老化视角对现存老旧住区进行研究,是关乎我国公民老年期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问题。老旧住区往往拥有良好的区位环境、较为完善的周边服务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稳定的邻里关系。基于以上便利条件,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老旧住区中。2015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既有社区中老龄化程度大多在18.6%至21.3%之间,普遍高于全国平均老龄化程度15.5%,老旧住区中的老年居民人数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新建住区[1]。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很难进行长途的旅行,他们的活动范围将会越来越多地局限在住区内部及其附近。退休之后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和工作角色发生变化,造成老年人原有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少,此时户外交往活动成为老年人寻求新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老年人是住区户外活动场所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同时也是最敏感的重要群体,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改善现有的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不适老的现状,以此来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交往,显得尤为重要[2]。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学在了解和认识社会状况、分析和解释产生各种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有直接的作用。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绝对不是简单的无障碍设施引入的问题,需要根据老旧住区中老年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及住区现状提出具体改造的策略。老旧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不仅仅是规划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还是一项社会工程,它涉及到住区中老年居民的行为偏好、社会关系以及老年群体交往活动需求等多种因素。因此,老旧住区的户外空间适老化改造需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弄清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交往需求、行为特点,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二)老旧住区

老旧住区一般是指我国单位制改革之前,由政府和单位共同出资建设的住区。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住区中配套设施不完善、违章搭建情况严重、无序停车等问题日益突出,单一的户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活动需求,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数。

(三)交往空间

交往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往活动的空间,是能使人们聚居、停留以及从事一定活动的场所。它主要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在具体的地点;二是在这个空间环境中有人们的交往行为发生[3]。老年人交往活动的类型由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等决定[4]。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休闲活动、亲子活动和健身活动。

三、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适老化现状

本文以邯郸市永安里住区为样本住区,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对老年人主要的社会交往活动及户外空间现状进行研究。永安里住区始建于1976年,位于邯郸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约为3.9万平方米,内部共有25栋住宅楼,周边交通便捷。住区现有居民2 000多户,其中大部分为原汉光机械厂的退休员工。永安里住区在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及人口构成等方面均具备老旧住区的典型性,因此选择永安里住区作为样本住区进行研究。

经过现场调研,永安里住区老年人的主要交往活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在住区道路、宅间空地、健身广场周边进行的休闲活动,例如下棋、打麻将、打扑克、遛宠物、整理花草、晒太阳等;第二类是在健身广场以及宅间空地进行的亲子活动,例如带孩子玩游戏、一起散步健身等;第三类是在住区道路、健身广场、宅间空地进行的健身活动,例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打球、使用健身器材健身等,见表1。

表1 永安里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

针对上述老年人的主要户外交往活动,现有的住区户外空间不适老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内部交通空间混乱、宅间空地空间浪费以及住区广场空间使用效率低。由于住区建设年代较早,内部的道路空间狭窄,没有进行人车道路分离设计,人车混行的现状容易造成老年人发生意外,成为老年人进行日常户外交往活动的不利因素。住区内部的道路基本没有铺装路面,有些地方甚至泥土裸露,路面坑坑洼洼,给老人的出行以及散步等健身活动带来不便。由于没有规范的停车场地,宅间空地大部分空间被乱停乱放的机动车占据,使得老年人在进行亲子活动和休闲活动时没有充分的空间。宅间空地没有配备可供老人使用的完善的户外设施,不能满足老人进行多种户外活动的需求。唯一的健身活动广场位于住区的西北角,位置较偏,长20米、宽12米的广场空间没有进行任何分隔,造成跳广场舞、打太极拳与打球等集体活动互相影响,并且内部没有供老人休息倚靠以及放置物品的设施,不利于老人积极开展交往活动。这些因素降低了老年人在此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本该最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活动场地被浪费。

四、基于老年人社会交往需求的户外交往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化设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为保障老年居民的出行安全而增加住区内部的无障碍设施,同时还应该兼顾老年人在社会交往活动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在休息交谈、亲子活动、健身康复等方面对于空间及设施的需求都应该在住区户外空间的适老化改造中实现。

(一)方便步行的道路空间

在住区的道路空间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将人行和车行分离,提高老年人出行散步的安全性。将车行系统设置在住区边缘处,避免对行人的干扰。将人行步道设置在住区内部,贯通每一栋住宅楼,方便老年人进行休闲以及健身等户外交往活动。人行步道的宽度应注意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方便使用拐杖、乘坐轮椅以及由人搀扶的老人共同使用。道路铺装采用颜色鲜明的防滑材料,不仅能保证老年人的安全使用,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以及交往需求,在道路两侧适当的位置进行局部拓宽处理,放置休闲座椅供其休息和交流,同时兼顾乘坐轮椅的老人使用。步道两侧宜采用落叶乔木和灌木进行围挡,这样既保障了周边住宅的私密性,也能在夏日给活动的老人提供阴凉,同时植物的设置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户外环境,愉悦老年人的身心,提高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二)规划合理的宅间空地

供老年人日常下棋、打牌、晒太阳、聊天、散步等的小型活动场地宜安排在宅间空地上,更能方便老年人就近进行户外活动。在住区边缘位置设置规范的停车空间,将原来乱停乱放的宅间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不同的交往活动需求进行不同的场地划分,例如在楼侧阳光充足的空间设置座椅方便老人进行晒太阳、聊天交流的活动;在背风处设置木质桌椅方便老年人进行打牌、打麻将、下棋等休闲活动;在靠近住宅楼、偶尔能见到阳光的位置设计绿化景观,对住宅楼进行适量遮挡,并可以给喜欢观赏植物和整理花草的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改善住区环境,创造适宜的微气候;在有阳光、景观优美处设置小型儿童游乐设施及休闲座椅,方便老年人进行亲子活动等。场地可以通过地面铺装划分开放空间,也可以采用矮墙或者植物构成半私密空间,这样可以避免交往活动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户外交往活动需求。

(三)功能丰富的活动广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住区内的活动广场应根据老年人活动半径围绕住宅楼进行设置,方便所有老年人就近使用。在广场周边应种植高大的乔木以及低矮的灌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对空间进行界定。广场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活动进行区域划分,并相应设计适宜的场地铺装,方便老年人进行安全的交往活动。在广场周边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花架、座椅等休闲设施方便老人使用,增加广场的舒适感。在公共休息设施的选择上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如座椅的高度应方便老年人起坐,选择木质材料代替金属材料来增强触感与舒适度。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可以倚靠支撑的设施来引导老年人强身健体,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锻炼的机会,吸引老年人进行更多的户外交往活动。

五、结语

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住区老年人营造方便活动交流的适老化户外空间,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的户外交往活动的需求进行分析,以邯郸市永安里住区为例,总结老旧住区户外交往活动空间在适老化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改造策略。近年来对适老化改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住区空地老化
第六章 神秘的空地(续)
空地一体化技术在IFTD试飞中的应用
席地而坐
假如你有一块空地,千万别做庭院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杜绝初春老化肌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