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尘肺病患者实施延续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2020-07-08 10:03马玲俐龙丹丹符凤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8期
关键词:尘肺病本院康复

马玲俐,龙丹丹,符凤莲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0 引言

尘肺病是在职业或生活环境中,因长期吸入无机矿物质粉尘,从而引起发现弥漫性结节状或网格状肺间质纤维化的一种疾病[1];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患者病情与发展,和患者的体质、粉尘、种类、粒径、浓度、患者对粉尘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2]。病程发展较慢,但健康威胁大,严重的尘肺病致残率高,预后不良;临床除对症给予对症的平喘、化痰、止咳等措施外,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管理,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措施[3]。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两组尘肺病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对比的方法,研究样本选择82 例经本院临床确诊为尘肺病的患者;所选患者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时间为2018 年3月至2019 年11 月;患者分组方式:41 例在本院住院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在本院接受延续性肺康复护理的41 例患者为观察组。所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尘肺病分期等相关临床资料数据,在分组后的组间对比结果,指标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影响两组患者的相关研究指标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尘肺病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的同时,增加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由主治医师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成立延续性肺康复护理小组,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和患者临床表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整体护理方案,并监督严格实施[4];(2)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针对其不良心理状态予以安抚和疏导,帮助患者勇敢面对、积极配合治疗;(3)对患者给予健康宣教[5]。通过对尘肺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的讲解,让患者了解尘肺病的发病机理和康复措施,引导和督促患者严格遵医服药,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6];(4)调整饮食和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食物,少吃或不吃高脂、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提高机身的抗病能力;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的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护胸、下蹲等肢体动作练习,提高肺呼吸功能;指导患者自主排痰,教会家属帮助患者叩胸、震颤等,采取恰当的引流体位[7];(5)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随时调整患者的药物和康复训练方式,加快患者的康复[8]。

1.3 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生存质量指标

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在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使用本院自拟的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疾病症状、疾病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四个维度[9];统计各指标项目的分值,并进行生活质量的各组总分均值对比。分值与生活质量的好坏成正比。

1.3.2 肺功能指标[10]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用 力 肺 活 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四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 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质量的统计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分大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后,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中患者护理后的MVV、FVC、FEV1及FEV1/FVC 四项指标好于对照组,且较护理前的指标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指标组间对比

表1 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指标组间对比

注:*较对照组护理后P<0.05

指标项目 对照组(n=41) 观察组(n=41)护理前 护理后 P 护理前 护理后 P疾病状态 15.25±5.50 16.15±5.50 <0.05 15.50±5.15 19.25±3.50* <0.05疾病影响 14.35±3.50 16.85±2.25 <0.05 14.15±2.25 18.65±2.50* <0.05日常生活 10.05±2.20 11.45±1.55 <0.05 10.85±3.25 14.85±2.50* <0.05心理状态 10.05±1.50 15.50±1.35 <0.05 10.25±1.50 21.55±1.05* <0.05总分 49.70±3.18 59.95±2.26 <0.05 50.75±3.04 74.30±2.39* <0.05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较对照组护理后P<0.05

指标项目 对照组(n=41) 观察组(n=41)护理前 护理后 P 护理前 护理后 P MVV/L 41.45±1.50 42.25±1.25 <0.05 41.15±1.50 43.25±1.50* <0.05 FVC/L 2.05±0.50 2.15±0.45 <0.05 2.04±0.55 2.75±0.50* <0.05 FEV1/L 1.65±0.50 1.65±0.15 <0.05 1.75±0.35 1.95±0.50* <0.05 FEV1/FVC(%) 41.15±4.52 42.15±4.55 <0.05 41.45±4.50 44.25±3.05* <0.05

3 讨论

尘肺病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疾病。该病病程长,治疗过程进展缓慢,临床治疗以对症综合治疗方式为主,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发病后的痛苦,控制病情发展,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全面健康管理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临床对尘肺病患者的治疗,需要给予患者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改善其临床症状外,还要针对尘肺病患者容易发生的呼吸系统感染、慢阻肺、肺心病等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预防[11]。而患者治疗期间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延续性肺康复护理,是在对患者给予尘肺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出院恢复期间,实施了全程的持续性护理干预;通过成立针对性康复护理小组、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恰当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后的回访和持续护理干预等措施,对患者治疗全程予以全面的康复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12]。本研究相关指标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充分证实了肺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在对尘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延续性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尘肺病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尘肺病本院康复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