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桂甜613的选育研究

2020-07-09 12:55莫润秀黄开健黄爱花韦新兴翟瑞宁邹成林郑德波
种子 2020年6期
关键词:父本甜玉米果穗

莫润秀, 黄开健, 黄爱花, 韦新兴, 韦 慧, 翟瑞宁, 邹成林, 郑德波, 谭 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南宁 530007)

甜玉米,因其籽粒胚乳在乳熟期含糖量高而得名,含有多种糖分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E、叶黄素、叶酸等,是一种兼具休闲与保健的现代食品,深受各阶层消费者的青睐[1-3]。目前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达65万hm2以上,由于其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除了果穗可用于鲜食和加工外,采摘后其茎叶仍保持青绿柔软多汁、易于牲畜消化,青秸秆中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秆的 1~2 倍,可作为牲畜的优质饲料,是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农产品[4-6]。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消费大国,甜玉米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观念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甜玉米的选育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育种者要及时更新种质资源和更新的品种,充分挖掘甜玉米的遗传潜力,选育出品质优、产量高、多抗,而且商品性好的甜玉米新品种[7-9]。根据甜玉米生产及市场需求,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以高品质为重点筛选指标,以TL 1011为母本、GTL 990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水果型甜玉米新品种桂甜613,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商品率高、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于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9044)。

1 亲本来源和品种选育

1.1 母 本

通过杂交手段对基础育种材料进行改良和创制,聚汇优良性状,从而育成新的自交系,然后根据选育目标进行类群划分,再组建育种材料[10-11]。

TL 1011是2011年利用甜玉米品种夏密×华珍F1群体,再与华珍回交一次人工合成回交改良群体作基础材料,选择优良单株连续自交8代而育成。该自交系春播生育期(南宁点,同下)91 d,秋播生育期82 d。株高155 cm,穗位高65 cm,总叶片数18~19片,叶色浅绿色。幼苗长势中等,幼苗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匙形,主茎呈绿色,茎秆“之”字形强,着生苞位处易折断;雌雄花期协调,雄花呈束状,主轴明显,分枝较短,一级分枝8~12条,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丝为白色。果穗筒型,双穗率高达90%以上,穗长13.0 cm,穗粗3.5 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20粒,籽粒淡黄色,甜粒型,白轴。抗大斑病、纹枯病、粒穗病,中抗锈病,综合抗病性好。

1.2 父 本

父本GTL 990是利用泰国热带甜玉米群体TH 98×先甜90构建基础材料,选择优良单株经连续自交8代而育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该系的特点是配合力高、适应性广,抗倒伏,大穗型,花粉量大。春播全生育期95 d,秋播85 d。株高145 cm,穗位高60 cm,总叶片数17~18片,叶色浓绿,叶片半上冲,株型半紧凑。幼苗长势强,幼苗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匙形,雌雄花期协调,雄花主轴明显,一级分枝11~12条,护颖绿色,护颖基部绿色,花药淡黄色,花粉量较大,散粉期4~6 d,花丝为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2.0 cm,穗粗3.5~4.1 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25~32粒,籽粒淡黄色、超甜粒型,白轴。抗大斑病、纹枯病,中抗锈病。

表1 桂甜613在广西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鲜果穗产量表现

试验点 2018年春季 2018年秋季 产量/[kg·(667m2)-1]相邻ck比ck±/%产量/[kg·(667m2)-1]相邻ck比ck±/%广西玉米所668.0794.6-15.9786.3669.217.5柳州市农科所908.0835.08.7862.1813.46.0玉林市农科所808.0686.717.7785.0705.011.3北海市农科所915.0777.117.7689.6632.99.0贵港市良种示范场840.0865.0-2.9685.9815.5-15.9桂林市农科所888.8884.20.5741.3731.71.3平均838.0807.13.8758.4728.04.2

1.3 选育过程

2016年春季利用自选自交系TL 1011作母本,GTL 99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秋季在广西玉米研究所明阳基地以密度为 54 000株·hm-2进行甜玉米组合鉴定,同时进行品质鉴定,田间抗性好,果穗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好等表现比较突出。2017春季和2017秋季作为苗头组合进一步参加广西多点鉴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田间抗病性好、产量较高、果穗商品性好,皮薄无渣、口感脆甜。该组合以代号桂甜613参加2018年广西甜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商品率高、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通过广西甜玉米区域试验,于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9044),定名为桂甜613。

2 桂甜613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桂甜613在南宁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平均生育期为75 d,秋播生育期为67 d,属于早熟品种。株高215 cm,穗位高86 cm,叶色浓绿,总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幼苗长势强,幼苗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匙形,苞位着落生在倒数第6~7叶,雄花发达,主轴较明显,一级分枝18~20条,护颖绿色,花药淡黄色,花粉量大,散粉期6~8 d,花丝为白色。该品种分蘖率 19%,双穗率 2.0%,空杆率 1.2%,倒伏率倒折率 0,保绿性强,后期保绿度 90%。果穗筒型,白轴,穗长16~17 cm,穗粗5.2~5.4 cm,穗行数14~22行,平均16.5行,行粒数40粒,百粒重36.7 g,出籽率69.3%,籽粒淡黄色,皮薄无渣、口感脆甜。抗南方锈病、纹枯病、大小斑病、丝黑穗病。

2.2 产量表现

桂甜613在2018年广西鲜食甜玉米区试的产量如表1所示,其中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07.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3.8%,增产点次67.0%,居18个甜玉米品种第8位;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58.4 kg·(667 m2)-1,增产点次67.0%,居16个甜玉米品种第9位,比对照增产4.2%;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98.2 kg·(667 m2)-1,比相邻对照增产4.0%,增产点次67.0%,居第6位。

2.3 品 质

2018年春秋两季广西区域品质评价汇总感观品质 25.5 分,气味、风味 14.2 分,色泽 6.6 分,甜度 15.5 分,柔嫩性 8.8分,皮薄厚16.9分,品质评价总分为 87.5 分,居参试甜玉米第2位,比对照高2.5分,达国家部颁二级标准。

2.4 抗病性鉴定

2018年春秋两季广西区域试验田间记载大斑病 1~3 级,小斑病 1~3 级,纹枯病病情指数 0~35.6%,青枯病发病率 0,茎腐病 0,锈病 1~3 级,后期保绿性较好,抗茎腐病和青枯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种植区域

桂甜613适宜广西各地鲜食玉米区域种植以及东南生态区域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2 000 ℃以上的地区种植。

3.2 隔离种植,合理密度

为保证优质质量,防止串粉影响甜玉米品质,应与其它非甜玉米类型的玉米隔离300 m以上种植,或者采取时间隔离种植,春播相隔25 d,秋播相隔15 d以上进行种植[12-13]。根据不同肥力地块,以及该区域积温情况,合理密度种植,以充分发挥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

3.3 适时播种、科学管理

选择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块。广西春播最宜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气温稳定在 12 ℃以上即可播种,秋播以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宜[12]。播种前需精细整地,甜玉米种子比较瘪,不易出苗,而且种子价格比较高,可以采用育苗移栽,节约用种量,保证苗齐、苗全,利于管理,能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

施肥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播种时施足基肥,施腐熟农家肥22 500~30 000 kg·hm-2或复合肥450 kg·hm-2;苗期及时间苗、定苗,早追苗肥,5~6叶时,施复合肥45 kg·hm-2,或者施尿素120 kg·hm-2、钾肥150 kg·hm-2;重施攻苞肥,10~12叶时,结合中耕培土施尿素225~300 kg·hm-2。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注意预防玉米螟虫等害虫。同时注意防涝、抗旱[12]。

3.4 适期收获

适期采收是决定鲜食玉米品质好与差的关键环节,因其灌浆持续短,后期易出现籽粒回缩,因此,适时采收尤为重要。鲜穗一般在授粉后20~23 d采收(苞叶整体嫩绿色、边缘变黄、花丝由绿变为深褐色、籽粒色泽鲜亮、饱满),此时口感好品质优,风味食味最佳。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以免影响果穗口感和商品价值,采收后应在12 h内完成加工处理或市场销售等工作。

4 制种技术要点

选择肥力条件中等以上、排灌方便,以及隔离距离300 m以上的地块,或采取时间隔离种植,春播期需相隔25 d以上,秋季需相隔15 d以上,以防串粉。在广西制种时,为确保花期相遇,建议错期播种,父母本行比为1∶6,其中70%的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隔5~7 d再播第2期30%父本,母本种植密度45 000~52 500株·hm-2,父本52 500株·hm-2。科学田间管理,在苗期、拔节期及时去杂,开花期要及时把母本雄花彻底去掉干净,每天早晚各1次。另外,将雄穗带出地埋好,防止成熟后散粉[14]。若遇阴雨天,人工辅助授粉,每块地要进行2~3次。适时收获,去除病株,及时晒干,脱粒时防止混杂错乱。

猜你喜欢
父本甜玉米果穗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基于骨架的玉米植株三维点云果穗分割与表型参数提取
玉米新品系合17-7016的组配及表现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糯玉米保鲜三法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