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明清陶瓷多孔花插

2020-07-09 10:3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七孔五岳插花

宋 雪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一、概述

以花插二字来描述某些专门用以插花的器皿,普遍认为是在明代。笔者目前尚未考证到确切的出处。然而可以明确的是清雍正时期已有花插这一类器物的明确文字记录。如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太监王安交哥窑花插一件,传旨:“配一色紫檀木素圆座子。钦此。”又传旨:“定窑瓶一件将原紫檀座子去矮些。龙泉窑花插一件,配紫檀木素圆座,木把子要可着瓶底。钦此。”[1]另外,乾隆时期养心殿造办处记载了“鱼子纹汝釉双耳有盖花插八件”[2]从上述记录来看,被称作花插的瓷器应为瓶的制式,故需配置木座来使插入花材后保持稳定性。

今日被称作花插的器物包含了多种材质,主要有瓷器、玉器、铜胎珐琅器、玻璃器等等,形制有瓶、觚、象生器等,在外观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样式。然而他们被称作“花插”的一大共同点就是该器物是被作为插花使用的容器。本文介绍的陶瓷多孔花插即是其中一类,它以陶瓷为制作材料,并且在器皿上设制多个孔洞。其多孔的特性使得它同其他由原本的水器、酒器或礼器直接当做花插的器物区别开来,可以看出而是为了插花有意设计制作。

二、明清陶瓷多孔花插类型与造型来源

明清时期的陶瓷多孔花插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器皿顶部为一体,其上开多个孔洞。一类为多个独立的容器粘接在一个承托容器里。还有一类为瓶罐式样,下部分为一体,上部伸出多个独立的小管。

第一种器型有方形、圆形、鼓形等。如图1所示的花插呈四方体形,顶部开四个圆孔。该花插产自明代石湾窑,石湾窑作为广东地区的民间窑口,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善于模仿各窑所产的陶瓷器,包括仿龙泉窑、钧窑、哥窑、吉州窑、建窑等。其中以仿钧窑器最著名,该窑生产的仿钧窑窑变釉产品又被称为“广钧”。其广钧产品中的精致之作,更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3]图1的明代石湾窑绿釉四孔方花插即为清宫旧藏,四个圆形插花孔排列整齐,中间贴塑一梅花纹,墨绿色釉面上布满了黑色芝麻点,并有细碎裂纹。四方的造型规整,做工在明代石湾窑中算得上十分精细了。明代较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图2式样的七孔花插,该花插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为一对。花插外形似一球体附着在底座上,上部分球体的顶部开设了七个圆形孔洞,中间一个,周围均匀环绕六个手指大小的孔洞。球体腹部两侧绘有圆形嵌菱形的开光,内部以阿拉伯文书写“哦,神保卫他的国家”“以及他的子民”。同类型的青花阿拉伯文七孔花插还有一件藏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于这件器物的用途,学界提出了各种观点,包括作为帽子架、香熏器、花瓶和笔筒。如果是作为帽子架,则没有必要在顶部开孔。若是香薰器,则上部分的球体和下部的底座实为一体,不利于放置香料。笔筒的话,这种多孔的样式虽说可以分别插笔和墨条,用起来并不方便且不美观,正如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笔筒一条写道:“又有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4]。因而,最有可能的是被用来插花,这也是大部分文献中都将其称作花插的原因。

图1 明 石湾窑绿釉四孔方花插 故宫博物院

图2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七孔花插 大英博物馆

第二类陶瓷多孔花插似多个独立的小瓶放置在一个盘里,如图3的清雍正粉青釉七孔花插即是如此。该花插为一托盆上放置7个小撇口瓶,瓶底粘于托盆之上。这种器型并非为明清时代首创,根据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编辑的《故宫瓷器录》中记载,有一元代临川窑七孔花插,描述其为“外盆似洗,直腹,平底。盆内置觯式小瓶七只,底相牢固。胎骨较薄。釉色粉白。盆外饰仿铜器饕餮纹。底外刻「子子孙孙宝用」六字。高八.七公分,深五.二公分,口径一七.四公分,底径一五.二公分,腹围五二.八公分,重一一一0公分”[5]同图3的花插十分相似。可见,这样的器型在元代就已经有了。

图3 清雍正 粉青釉七孔花插 故宫博物院

上述两种花插器型有许多学者推测是从占景盘演变而来。占景盘意为“可辅助、支撑植物景观站立的盘类器物”。“占”同“站”,意思为“站立、直立”,“景”指花卉、绿植一类景物,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广口、浅腹、宽底的造型特征。对于占景盘这一名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宋代《清异录·器物门》中,是对五代时期郭江洲发明的一种新式花器的称呼。其中描写到:“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简中,可留十余日不衰。”从上面可知最初郭江洲创制时是以铜为材料,样式为盘式容器上立多个圆筒,筒底部开孔,在盘内盛上清水之后,筒内和盘内的水可相互连通,保证在插入花枝后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占景盘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花器只能将花枝或稀疏或拥挤地插于单独盘、瓶中的情况。占景盘的多个细管,可以使花材按照插花者的意图固定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布局搭配。且无需捆扎,避免花束因捆绑而过渡挤压花枝加速衰败,有效延长花枝的鲜活度,增加观赏时间。

占景盘的确切样式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实物认证。有学者认为其样式如现藏美国波世顿美术馆的一北宋晚期耀州窑青瓷器皿(图4)。然而此前不少学者认为这类青瓷镂空钵形器为香炉或薰炉,美国波式顿美术博物馆对图3-7器物的介绍也是薰炉。笔者认为,如果是薰炉的话上部分的钵底应该是空的,以便同下部的炉座连通,使下部的香薰散发上来,在通过上方的镂空孔洞飘散出来。若是插花器的话,钵㡳便不应有孔洞,这样才能储蓄住水分,使花枝保持鲜活。然而到底是镂空还是实体,笔者并未在博物馆方面查到,因此该器物是薰炉还是占景盘不得而知。对于占景盘的样式,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是图5黄永川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插花史》中所绘的样式:底部似一平盘,上有数管。不论是哪一种,值得肯定的是这种独立管状或孔洞的形式为插花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也启发了其他插花器设计,多孔花插或许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

图4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薰炉美国波式顿美术博物馆

图5 占景盘 黄永川《中国插花史》

第三类陶瓷多孔花插由于外形整体似瓶类容器,也被称作多孔瓶,其形制是在瓶的口部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孔,有三孔、五孔、九孔等,中间的孔大而高,四周较低小。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介绍:“三孔者,口际同样突出,三孔如‘品’字形,有大有小,以东青、豆青等色为多。有豆青而夹五彩花者,制自乾隆,盖其时说西风渐渐输入,已与西餐桌中插花之器略有相同矣。”[6]根据他的说法,这种口部呈“品”字形的三孔花插出现于乾隆时期,是受欧洲西方国家的风俗影响而产生的。然而,在黄永川的《中国插花史》一书中展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宋代官窑三孔花插[7],同图6的明代仿官釉三孔花插十分相似。明清两代仿宋之风十分盛行,生产了大量的仿官窑器,或模仿官窑器物造型,或模仿其釉色,或二者兼取,并在雍正、乾隆时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8]这么来看,许之衡说的“制自乾隆”大概是不准确的说法。关于五孔花插,《饮流斋说瓷》中论述:“五孔者,又名‘五岳朝天’亦市人炫逸之名称也。”[9]五孔花插在清代又被称作五岳花插、五岳瓶或五岳朝天瓶。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史料中便记载了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汝釉花觚一件……大观釉五岳花插一件……”[10]其中“大观釉五岳花插”便是仿宋官窑釉色的五孔花插。这样的形制在满足插花需求的同时,还赋予其恢弘的名称来展示其独特性,表现非凡气派。图7为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时期的仿哥釉五岳花插,可以看到花插外身呈方形,顶部向上突起五个圆孔,中间孔径最大,四周较小。整个外形取自琮式瓶,另外在四个肩部增加向上突起的孔洞,可以说是巧妙的创新。

图6 明 仿官釉三孔花插 故宫博物院

图7 清雍正 仿哥釉五岳花插 故宫博物院

这种瓶体上衔接多个口部的形制较早可见于汉代,如图8的东汉原始瓷五管瓶,最上方的瓶口微侈,同颈部衔接呈竹节状,肩部等距离镶饰四个筒状管口。五管瓶,又称多管瓶,有五管、六管、十管等多种形制。从东汉经三国、西晋、南朝和五代,到宋代发展到鼎盛,而各个时期的制式也大有不同。其中以浙江龙泉窑烧制的较多,最为出名。宋代以前的五管瓶多见于墓葬中的出土物,是民间的随葬明器。元代龙泉窑五管瓶销到海外,一九七六年在韩国新安海底的一艘元代沉船上即有发现,器物变得小巧而精美,五管瓶有了更多的实用功能。[11]图9为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南宋龙泉窑青瓷五管瓶,高仅13.3cm,底径7.7cm,釉色青翠,盘口、直颈,肩部平斜,腹部微敛,圈足,肩外缘均匀立有五个长直圆管,同样器型的还有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五管瓶同稍早一些北宋时期作为墓葬冥器的五管瓶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作为冥器的五管瓶多数带盖,瓶身分为多个层级,且形体较大。类似的陶瓷器皿还于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的窖藏中出土过。沉船和窖藏中皆有发现,显然应是生活用器。对于这种五管瓶的用途,有人认为是烛台,有人认为是油灯,有称为花插。这一类五管瓶的肩部五管同内腹部是相通的空心管,不大可能是烛台,而宋代常见的油灯多为盏碟状,腹部较浅,因而作为花插的可能性更大。

图8 东汉 原始瓷五管瓶 浙江省博物馆

图9 南宋 龙泉窑青瓷五管瓶 浙江省博物馆

三、结语

从上述可以看到,多孔花插的造型部分为明清时期首创,部分为对前代的模仿。这种创造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对原有插花器物的学习改造,二是将其他器物在使用功能上进行转换,再以此为基础推陈出新。从占景盘和五管瓶上可以看到这种演变的脉络。多孔花插的出现可以说是器物造型和功能成熟及细分的体现,插花的陶瓷器不再是选择古已有之的水器、食器或礼器中造型优美的几种独立出来专门做插花用[12],而是为了插花而设计创造新的器物样式。而这种式样在明清时代达到一个生产制造高峰大除造型和功能演化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陶瓷工艺的进步使得在器物样式上求新求异的追求变得相对容易。

猜你喜欢
七孔五岳插花
插花吟
“五岳”为何少黄山
江善明
游大小七孔
贵州大小七孔
讽刺插花欣赏
五岳
游荔波小七孔
插花如何保鲜
花瓶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