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钧瓷壶泥片拍打成型工艺的探究与发展钧瓷釉的创新与研究

2020-07-09 10:30高跟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窑变钧瓷釉色

高跟长

天生万物,地养万物,人成万物 ,天地人三才和合,文明始兴。钧瓷艺术因艺术大师们赋予独特的制作工艺、人文气息,而浓缩为中原文化的一个剪影。

继承传统,不断创新。靠着精湛的工艺、神奇的窑变,将钧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成就了华艺钧瓷在中原乃至全国艺术领域都拥有优势地位。

高跟长,男,汉族,1956年11月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共党员。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神垕镇办企业工作。1994年创建华艺钧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董事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禹州市大禹工匠、中国收藏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许昌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原钧瓷原创壶创始人等。

自创办华艺钧窑有限公司以来,在传承钧瓷烧制技艺上大胆创新,其作品造型独特、寓意新颖,创意制作了万余件钧瓷精品、珍品,获得各种奖项近百次,成为钧瓷界的佼佼者。为弘扬钧瓷文化,发展钧瓷文化产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八宝壶》

主要获奖或收藏的作品有:

1996年,创意设计钧瓷《大寿桃》作品获得国家专利并被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收藏。

2005年,《花口瓶》等作品在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上被评为“精品”。

2006年6月,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本人被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

2006年10月,作品在“大厨房”杯全国陶艺大赛中获金奖。

2006年11月,《日月乾坤瓶》作品在中原陶瓷名家作品精品展期间被专家评为“中原陶瓷文化艺术最佳珍藏品”。

2007年,《鸡心尊》作品获中原陶瓷文化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银奖。

2008年,《将军尊》等作品在中国钧瓷文化节上被评为“珍品”。

2009年,《聚宝盆》等作品获“闵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电视大赛一等奖。

2010年,《高升瓶》作品被确定为中国房地产夏季峰会唯一指定礼品。

2010年,《菊花葫芦瓶》作品等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2010年,《三足炉》作品被禹州市钧瓷鉴定专家委员会评审为“精品”。

2010年4月,《羊》作品在钧瓷文化台湾行作品展上评为“精品”。

2010年8月,《吉象瓶》、《吉祥如意尊》、《三龙尊》作品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泰国政要。

2010年,《平步青云》、《莲花尊》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2011年,《莲花尊》作品被韩国木浦生活艺术陶瓷博物馆收藏。

2012年,《春芽瓶》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培训项目“优秀作品”选。

2013年,钧瓷《鱼》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2013年,在第八届禹州钧瓷文化节上,华艺钧窑荣获“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2014年钧瓷《三龙尊》作品等在第四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铜奖。

2014年《马到成功》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金奖。

2015年《将军罐》作品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中获“金奖”。

2015年《富贵尊》作品在中国工美美术“百花奖”中获金奖。

2015年《喜传捷报》作品在五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6年《润泽四方》作品在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9年《艺术挂盘》作品在第七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另外,积极参与多种慈善捐赠活动,先后为希望小学、青岛大学、北京、开封、周口和家乡学校捐款及作品三百多万元。

一、钧瓷壶的成型工艺与研究

近年来,钧瓷壶大行其道。本人潜心研究,邀请宜兴紫砂壶大师共同探讨,在借鉴的基础上力求突破。采用拍片成型的手工制瓷工艺,讲究壶形与釉色的搭配,从泥料的调制,钧釉的处理,到最后的烧成,均有别于传统的手拉坯或注浆工艺。其创作的《根雕壶》、《福圆小把壶》、《天圆地方壶》作品受到市场热捧。

钧瓷壶的造型,首先不会水位太高闷茶,而且使用时摆放更加稳定,大口盖便于倾倒残茶,小容量是文人雅士人手一壶,不但洁净卫生,高贵雅致,而且便于茶友斗壶。三五好友,品茗赏钧,天青月白、紫玉铜蓝,真正把钧瓷的天地之大美发挥到了极致。钧瓷壶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

对于钧瓷艺术的创作来说,型为其根本,一坯之际在于型。近年来钧瓷的成型工艺主要以拉坯、合模、注浆、印坯等工艺为主,其中最常见的还是采用模具和手拉坯制作,手拉坯因其固有的成型原理的限制,拉制的作品均为圆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钧瓷的造型,尤其是对于钧瓷壶来说。在这些古老的钧瓷成型工艺中,唯独没有泥片拍打成型工艺。

《功夫瓶》

二、全手工泥片成型工艺

手工壶的制作程序比较复杂:制泥;醒泥、做作料;拍壶身筒;做上下封片;做地足和天口;做流、把、盖、摘手;按流、把等。

手工壶是手工成型中最难的器型,业内有“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 之说吧,从手拉圆弧成型,然后仅凭拉坯工的眼力和神助攻的双手一分一分地下收,力要匀,扁又不能塌,还要考虑烧成后纵横两方面的收缩比,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我们也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真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至是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就是在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鼓舞下,走过了最黑暗时光,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实践的过程是既艰难也辛苦的,研制组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室,对制作的过程排流程,把几十道工序,重新组合,研制制作工具,做好一把,编号一把,然后又重新排列工序,每把壶里边都签着本人的名字,就这样在几十道工序排列所做的壶,一次装窑素烧,优选出完好的方案组合,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尝试,以几万次的组合,和几万把壶烧毁的代价,最终找到最佳方案。

全手工制作钧瓷的工艺是:不带任何机械以及模具辅助,运用自制简单工具、手转盘完成制壶过程。它是集紫砂壶手工制作工艺和钧瓷成型工艺于一体的技术突破,结束了钧瓷无拍打成型工艺体系的历史,让陶与瓷成为真正的一个整体,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写下浓厚的一笔。

《垕 缘》

三、釉色,也是制作钧瓷壶外观美的重要环节。

坯体经过素烧稍冷后上釉正烧。钧瓷之所以名贵,在于它有独特而神奇的窑变。它的釉色都具有窑变而成,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誉,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欣赏,各有不同的情趣,耐人寻味。每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谓“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1.钧瓷釉的概念。

钧瓷釉属颜色釉的范畴。一般来说,陶瓷釉是熔融在陶瓷表面的,由长石、石灰石、陶瓷黏土和草木灰配制而成的釉料,在焙烧陶瓷的高温下熔融,温度下降时硬化成薄膜而与胚体紧密结合。如果在釉中加入某种呈色氧化物,釉面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种釉称之为“颜色釉”。在长期的陶瓷实践中,中国窑工在东汉率先烧成青釉瓷器,其青色系氧化铁经高温还原烧成。继之在青釉的基础上烧出褐釉、青釉、白釉、黑釉,以后发展到运用氧化铜烧出铜绿釉、铜红釉,运用氧化钴烧成钴蓝釉、钴青釉,以及运用锰、锑、铬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烧成出色彩斑斓的各种颜色釉。

颜色釉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在釉中调整各种釉料的微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氧化物金属色剂,在相当的条件下,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某种色泽。古陶瓷的颜色釉种类繁多,仅青釉就有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多达20余种。但是用色釉来装饰瓷器,其实难度相当大,好的色釉器却正是以其单纯、清丽、隽永而著称于世。

2.钧瓷釉的分类

我国颜色釉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就烧成温度而言可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两大类,高温釉的烧成温度通常为1250°C以上,多系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烧成。低温釉因在釉内加入了较强的助溶剂,故其烧成温度只有750°C到1250°C,一般是在烧成的素白瓷或涩胎上挂釉入炉,第二次焙烧而成。高温色釉的特点是表面坚硬、颜色深沉、化学稳定性好、胎釉结合牢固,低温釉的最大特点是呈色均匀稳定。关于古代瓷器的分类清代瓷史专著《南窑笔记》分为两大类,凡是在窑内高温烧成的称“高温釉”,在彩炉内烧成的称“低温釉”,近人认为:如按温度划分颜色釉,应分为高温釉、中温釉、低温釉,另一种观点认为:颜色釉可分为纯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片纹釉。然而按颜色划分难以反映我国古陶瓷全貌,高、中、低温色釉属现代陶瓷范畴,有此方面不一定适合古陶瓷。相对而言,近人的划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一般来说,我们将颜色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如:青瓷、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其实每种颜色釉还可以再细分,如青瓷就可以分为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种。要注意的是颜色釉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来确定的,比如宋代建窑的青白釉瓷,直观看上去是青白色的,但由于其中含微量元素的比例,决定了它仍然是一种青白瓷釉。窑变釉,一种结晶釉应纳入颜色釉的范畴之中。

若按釉色来分,可将颜色釉分为红釉系统、蓝釉系统、白釉系统、黄釉系统、青釉系统、绿釉系统、黑釉系统、结晶釉系统以及其他系统。

若按成色机理分,颜色釉又可分为离子着色,高温铜红釉及低温金红釉即属于胶体着色,厂官釉属于晶体着色。

钧瓷颜色釉——彩釉的烧成是一门“火的艺术”,其发色随火的变化而变化,产生窑变基本上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若烧成条件不同,即使同一配方,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真可谓变化莫测。要烧出好的理想的产品,除根据釉的化学组成和成色要求,制定适当的烧成制度(包括烧成时间、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等)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入窑坯体不宜含水量过高,一般应小于3%,否则容易造成坯体开裂。

b.选择适当的窑位,窑内不同的部位,其温度和气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对温度和气氛要求比较敏感的颜色釉制品必须选择适当的窑位。

C.烧成温度和升温或冷却速度与釉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关系,如挥发性较大的铜红釉宜快烧快冷;结晶釉则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以利晶体的析出。

d.大件产品升温或冷却都不宜过快,以防发生惊裂。

四、钧瓷釉的呈色机理

钧瓷釉的呈色是很复杂的,因为色釉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坯体形成一体的,并且需要经过入窑烧成才呈色,所以从原料的选择配合比例、粉碎程度,到釉的厚度、坯体性质、烧成制度等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窑工常说:一釉、二工、三烧成,生在成型、死在烧成。釉的颜色是由元素的着色引起的,最常用的着色氧化物釉铜、铁、铬、钴、锰、铀、锑、钒、镨等氧化物,还有金、铱等元素的单质和镉的化合物,这些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从元子序数钒起到元子序数29铜止,还有原子序数白57到71的稀土元素,这些元素的外围电子结构,决定了外围电子容易跃迁,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将这些着色氧化物与其他物质混合烧结,形成稳定的色剂即色料,色料与釉的其他原料混合,施釉烧结,从而使钧瓷制品五彩缤纷。对于陶瓷制品,特别是美术陶瓷釉的颜色是特别重要的。在颜色釉中,失透釉、无光釉、结晶釉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乳浊釉可以说是光泽失透釉,无光釉就是在釉的表面布满微小的结晶体,而不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釉,结晶釉就是所生成的结晶,一般用肉眼看出来的釉,色彩缤纷的颜色釉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了人们对陶瓷美的追求和美的艺术享受。

《豆 壶》

《福 气》

釉在陶瓷器上,除了给陶瓷器一副强韧的无渗透和卫生容易洗涤的表面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有广阔的色调范围,包括种类、浓淡、光泽及耐久性等,釉内颜色可能起因于黏土泥浆,釉下彩的彩色透过透明釉而出现的,或者是金属氧化物溶于釉中而着色的,这是最普通而且是最特别的釉色。

颜色釉的品种繁多,为我国最富有历史传统的瓷器,其色泽不仅优雅美观而且古朴浑厚。在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每一个时代突出表现,宋朝的青瓷和钧瓷,明朝宣德之霁红,清康熙之朗窑红釉桃花片,清乾隆之窑变花釉、乌金釉、茶叶末等均为世所珍视的瓷品。

钧瓷的意境美,钧瓷的窑变釉色美,它是钧瓷的魂,钧瓷活的艺术生命力的象征。钧瓷器物表面由于釉色窑变效应及各种奇美纹路的相交叠置,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奇的、朦胧的天然图画。这种独特的钧釉图案,是钧瓷珍品、绝品的必备条件之一。自宋代以来,虽然意境美妙的窑变釉画十分难得,但不管是文献记载,还是珍藏文物中,都有不少钧瓷窑变图画的描述和展现。特别是现代钧瓷艺术家和钧瓷专家,在研究了大量宋代钧官窑实物瓷片,窑炉构造、烧造工艺、釉料配方、泥料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烧造出来的钧瓷珍品,已再现了这种神奇的景象。一幅幅神奇的窑变釉色画面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千幻万化,呈现出动物图案、传说故事、绝妙奇景等。如著名的“高山流水”、“峡谷飞瀑”、“满山翠竹”、“雨过天晴”、“层峦叠嶂”、“江河万里”、“星辰满天”、“明月高悬”、“凤凰展翅”、“积江红叶”、“瑞雪纷纷”、“天马行空”、“伯牙抚琴”等等。钧瓷意境釉面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纯粹火功窑变,二为点斑釉面。

从钧瓷窑变釉画的形成可以看出,有些窑变釉画是自然窑变生成,有些是采用技术手段形成,前者属无意釉面,后者为有意釉面。对于这两种钧瓷釉面,现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无意釉面是纯天然的自然窑变效应所偶然形成,这才是真正的正宗钧瓷。

中国钧瓷以“窑变万彩”著称,特别是在一件器物上窑变出多种色彩,所以,宫廷中也不以颜色分类钧瓷器物,只以器型式样注册。钧瓷颜色名称,多出自鉴赏家、收藏家、及商人之口,究竟何种釉色为好?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好,各有千秋。从传统的观点来看,钧瓷釉色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也就是钧瓷的“鸡血红、玫瑰紫、天青、月白”被誉为钧瓷的名贵釉色。但现在无论何种釉色,只要形成好的艺术效果,能给人以美的遐想就是好釉色。

《钵》

五、结语

无论收藏什么时期、什么造型、什么人制作的钧瓷,都应把釉彩与意境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钧窑艺术品的收藏首先要有钧瓷的基本色,如:“天青、月白、宝石蓝、宝石红”等,更需要讲究复合色,把五彩渗化,相映生辉的作品予以收藏。最后,钧窑艺术品的意境是钧瓷收藏的灵魂,有的作品即便有些缺陷,只要奇特的意境,如“寒鸦归林”、“富士霞光”、“牡丹富贵图”、“天马行空”等,具有高雅且蕴含哲理的意境的钧瓷艺术品,确实千窑难遇。正因为如此,釉彩与意境相和谐的艺术品才是钧瓷收藏的最高境界。

钧瓷艺术品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美的探讨过程,它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对钧瓷艺术品的欣赏,能够观察其形色,品评其优劣,领略其玄妙,感悟其道,激励情绪,陶冶性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欣赏钧瓷还可以说是一种对话,与钧瓷对话即是与历史对话,与艺术对话,心交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心交丰富多彩的东方艺术。

《吉庆有余》

当下,虽然市场相对稳定,人们消费收藏,比较理性,但精品,特别是大师的作品,仍然是藏家翘首以盼,明壶难求。进入新时期,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必给钧瓷艺术带来新的收藏机遇。就目前趋势,一是传统文化的原创作品,将会看好,这是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决定、所促进的。二是时代感的创新作品,将会坚挺。三是贴近生活的新颖独特作品,将会走高,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主义矛盾所推动的。四是权威的获奖作品将会热销,这是收藏者的心理和经济条件所达到的。五是文人气息的文化作品,将会被追捧,这是历代文人墨客和茶文化所带动的。六是当代精品、名品将会升温,这是收藏的规律所遵循的。

“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艺术品也是一个家庭文化品味、经济地位的一种象征,一件好的钧瓷艺术品有可能成为一个家庭的传世之宝,因此。又有“纵有万贯家财,不如钧瓷一件”之说。

钧瓷壶的欣赏是一种艺术活动,通过对钧瓷艺术品的欣赏过程,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领略美的奥妙,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使身心得到休息,情操得到陶冶。同时,钧瓷欣赏与收藏也是艺术品投资的一个重要市场。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品,无论从艺术欣赏、现代交往、艺术品投资、陶冶情操等方面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常道:“三分茶,七分品”。品味茶、茶壶,醉人,漫游在这样的意境中,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领悟茶的魅力。品茶也好,品壶也罢,不过是引导我们内心趋于平和、旷达。不论风云人物,还是平凡人家,都有苦或无奈。每当此时,最需静养。

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道路上,似乎所有的名人大家都是各自为政,发扬和传承着自己领域的技艺,从来没有哪个艺人想过把这两种非物质文化技艺进行过融合和创新,推陈出一种新的技艺,本人把紫砂的泥条拍打手工成型工艺灌注于钧瓷壶制作中来,随心制作出形状各异的原创钧瓷壶,由于瓷泥可塑性的缺点,使得本人前期的作品屡屡失败。作为一个热恋手工制作的匠人,本人有种不服输的犟劲,经过数次去宜兴实地调研、走访艺人大师、并去高校询问专家,经过反复试验和调配,结合专家的意见,终于攻克瓷泥可塑性差的难关,把钧瓷的烧制技艺和紫砂的手工泥条拍打成型工艺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制瓷体系,达成两种制瓷记忆的强强联合,做出来的壶兼具着紫砂和钧瓷的优良基因,在外形上更加灵动,经过钧瓷窑火的精炼,油面瑰丽多彩。

匠人需要以技养身,更需要以心养技。这是一种匠心、一种就本质而言,是人们对自然与物质的一种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以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投注一生。匠人应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心无旁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穷尽一生,磨砺自己的技能,并能很好地享受专注做事带来的内心安静。

猜你喜欢
窑变钧瓷釉色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如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