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

2020-07-09 03:34罗芹仙
散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天竺葵密林花球

罗芹仙

密林宫是一个道观,崇惠是一个道姑。一个阳光和我的心情一样寥落的深秋下午,我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待会儿,便想到密林宫。穿过太平山冈,顺着下坡路绕几个转弯,半山腰上有一个掩映在竹木中的四合院,就是密林宫。离门口还挺远,听见一个女声说:“有人朝这里走过来了。”那么远的脚步声都能听到,我心想这耳朵可真够灵的。进了门,见东厢房门口稀薄的阳光里沉默地坐着两个人。左边的那个老妇人是英师父,她很热情地邀我坐下,并给我倒了一杯桂花茶。右边的就是崇惠,刚才通报我到来的就是她了。

我在崇惠身边的长凳上坐下,崇惠盯着我看了几眼,我也很注意地看她。她张着嘴,几个参差的门牙和牙床一起裸露着,耙子似的向外突出。头发乱糟糟的,潦草地扎成一把,用一根白色的塑料簪子在头顶固定成一个发髻,这是道姑的发型。

英师父见我看崇惠,像是对我解释,叹口气说:“二十六岁了,饭也不会做,越来越傻了。”崇惠低着头坐在一边一言不发地听着,好像接受审判似的。她两只手互相挖着指甲,十个指头的指甲全被她挖得只剩半边了,大半边指甲肉光秃秃地裸露着。她转头偷偷打量我,好像在看我有什么反应,盯着看了几秒钟,又突然转过身去。然后站起来,走到大殿台阶前,那儿摆着许多盆栽,红红绿绿的,兰花、菊花、仙人掌、芦荟、燕子掌、天竺葵等,阳光照着它们,有一种热热闹闹的美好。崇惠伸手摸摸天竺葵的花朵,又扭身往左边的围墙走去,围墙很高,有一个不大的窗口,她的头刚好探出去,趴在那里看着外面。墙外有一条通往村庄的路,路那边是一片竹林。她张望了一阵,又回到凳子上坐下。

崇惠是一个弃儿,刚生下就被父母抛弃在善岙张村一个只有三个儿子的人家门口。那家人将她养到六岁时,又送给了临县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那户人家送她上了学,她读了三年,连个“一”字也认不得,又把她送回来了。善岙张那户人家也不愿意再接收这个毫无希望的弱智女孩,将她送到密林宫。那时密林宫的老师太一个人住着,心想有个伴儿也好,便收留了崇惠,崇惠从此成了道姑。

现在密林宫里住着三个人:老师太、英师父和崇惠。密林宫很小,一年里就做两个较大的法事,平常鲜有人来,大多时间是寂寞的。一百多平方米的院子,大殿里供着神像,院中摆着烛亭、香炉,墙高,四周竹木繁茂,清幽是有的,没有阳光的时候,就难免有些阴沉压抑。像今天这样的日子,她们上午坐在西厢房门口晒晒太阳,下午移到东厢房门口坐两个小时,一天就过去了,五点多就关门上楼睡觉。

英师父继续与我说崇惠的傻事。那一次崇惠来例假了,英师父让她把身子洗一下,她不洗,英师父打了她一下,她拉起英师父的手臂张口就咬。白天从来不敲木鱼不念经,有一天半夜却坐在床上“笃笃笃”地敲木鱼。她撕破了几十件衣裤,把被子毯子也撕了,还把床头给拆了,这些大概都是在晚上做的。衣服鞋子不会洗,澡也不洗,房间里弄得臭烘烘的。衣服却要换,这件穿一天换了丢在那儿,过几天又拿来穿。英师父说这些话时,口气是不满的。崇惠坐在一边,不知道在听没有,无动于衷的,好像不是说她一样,也可能说得多了,不当一回事了。

我暗暗叹息,二十六岁的大姑娘,虽然智力欠缺,生理和本性仍是正常的。她也爱美,无聊,烦躁。从本质上说,她是一个被遗弃和禁锢的孤儿,这么狭窄的天地,这么漫漫的长夜,她能做什么呢,只能选择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来打发和发泄。

我们两个说着,崇惠又走向墙边,一声不响地伏在窗口,像一个渴望放风的囚犯。她是在向往墙外那个世界里的生活吗?她可能不知道,对她来说,现在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最好的了,至少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吃饱穿暖。

在窗口看了好一阵,她才回过身来,自顾自朝屋里走去,嘴里还哼着歌儿,过一会儿提出一个水壶给花浇水。

我起身去看那些花儿。天竺葵有四五盆,大概是分栽出来的。它们不懂寂寞,花繁叶茂无忧无虑的样子。被绿叶簇拥的花枝顶端,长长的花茎擎起一个红艳热烈的花球,真正的花团锦簇。英师父跟过来,说:“这花好种,剪一枝种在花盆里很快就活了。”我不善养护花草,听说好种,有些心动,问她:“种下去,它自己就会活吗?”英师父答,只要有时浇点水就行了。我说那我带一枝种种看。

英师父拿来剪刀,剪下一个枝杈,说,找个袋子装起来。这时崇惠几步跑到屋里,找来一个尼龙袋子递给我。我笑着说,崇惠蛮活络懂事的,她听了有些害羞的样子,忽地又扭身走开了。我走出门,英师父在门口说,慢点走,山路不好走。崇惠什么时候也跟到门口了,学着英师父说:“慢点走!”我走过一道转弯回头看,她还倚在门框上朝我这个方向望。

回家后,脑子里一直留着崇惠的影子。晚上洗澡时,把头发用夹子夹在头顶,看到玻璃里模糊的影子时,觉得很像崇惠头上的那个发髻。

家里正好有一个种兰花失败后空着的小花盆,挖开泥土,把那枝天竺葵插进去,填回土,浇点水,就算种好了。这种方式似乎过于简单潦草,心底还是不太相信这样就能让它开出那么隆重的花朵来。

种的时候发现,天竺葵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味,很难说是香还是臭,有点辛,又有点腥,很浓烈,又很隐秘,稍远点不觉察,凑近了就能清晰地闻到。这应该是它的一种防身术,用这种特殊的气味像金钟罩一样把自己武装起来,防止敌害靠近。有人说它能驱蚊,大概就是这个缘故。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手触摸过它的叶子后,这种气味沾在手指上,久久不散。

偶尔给它浇水的时候,发现它长得挺快的,没几天就长高了一截,还长出几片新叶子。它的叶子是腎形的,比巴掌还大,中间有一圈暗红色的马蹄形环纹,边缘有些木耳边那样的皱褶。两个月后,大雪节气刚过,花茎顶部结出了一簇花苞,让我忐忑不安的期待有了确凿的结果。数了一下,一共十七个花苞。又几天后,花苞全都绽开了,花朵挨着花朵,花瓣叠着花瓣,十七朵花攒成一球,鲜红的颜色娇艳欲滴。只是这花也散发着和叶子一样的气味,就像一个有狐臭的美女,让人很难亲近。

看来英师父说得没错,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种的花。这个花球与我在密林宫看到的一样艳丽。心想,若是花也有心情,那么这枝天竺葵对这次迁徙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为逃离清寂的道观而庆幸,还是为身陷喧嚣的红尘而悲叹?这种原产非洲南部的草本植物,一千六百年前偶然被一艘停靠过好望角的船只带回荷兰莱顿的植物园,到如今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想必早已习惯迁徙。在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天竺葵》里,原本生活在美国南方的老达德利搬到纽约与女儿同住,在格子般的公寓里,他每天注视着对面窗前的天竺葵。他的“家乡有很多天竺葵,更好看的天竺葵”,他觉得“我们的才是千真万确的天竺葵”,而“不是这种淡粉色的玩意儿”。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天竺葵安然若素,一如既往地绽放美丽;而老达德利却根本无法适应变迁,看不惯新环境里的一切。

开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造物主安排无喜无悲的植物来完成是最合理的——若是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想必会有许多花会因为愤怒而开得丑陋不堪,有许多花会因为哀伤而不愿绽开。爱恨情仇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也是所有痛苦的根本,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是幸或不幸?不喜不悲,无欲无求,是禅的境界, 植物一出生便已达到,多少人修炼一生却难以臻至。崇惠若生为一株天竺葵,她亦能随遇而安,在密林宫无忧无虑地开出美丽的花朵。

至今,天竺葵开花已有两个多月了,这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两个月,这个花球一直那么鲜红艳丽地举着,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好像不知道凋谢似的。这么长的花期,应该算是花中的长寿者了。看不出,这样单薄脆弱的花瓣不但对抗着严寒,还对抗了强大的时间。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天竺葵密林花球
天竺葵
天竺葵复兴
密林迷宫
密林中的神迹
密林中的迷宫
一诺千金
茉莉和天竺葵
花椰菜几种常见的花球异常及其预防措施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七彩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