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住宅》中时间并置

2020-07-09 17:38杨鹃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摘要:《教授的住宅》中,小说一、三部分是强调速度与效率的现代人为的日历时间,而小说第二部分的时间则重新回到古老时间系统:物理计时系统的缺失,与自然律动相一致的自然时间成为叙事的主线。通过两个不同层面的异质性时间的并置对比和思考,展现西部原生活与当下高效、机械的现代社会的抵触和厌恶。

关键词:《教授的住宅》并置;自然节奏的时间;日历的时间

首先,小说的第二部分回到了古老的时间系统中,自然时间成为故事发展的计时标识,故事的发展顺应着大自然的时间。

汤姆奥特兰的故事正文分成七节,故事第一节汤姆奥特兰以叙述者“我”的身份讲述晚上大学的原因,回忆起一连串意外绊住脚的往事,首先提到的則是自己与布兰迪相识及相处的经历,事件很具体,具体到从一场扑克牌开始。但是在讲述因这场扑克牌相识的故事时,“我”并没有指明具体的年份,而是模糊的提及“在一个寒冷而晴朗的秋夜”。接着“我”跟着布雷克回到家中,在寒冷的夜里 “我 ”与布雷克相处一夜,对这一夜的时间长度,“我”依旧没有用到具体的时间来表明,而是用具有与动物声音一致的时间形容。后来,“我”生病以及恢复,“我”依旧没有用具体的时间点形容,而依旧采用的是模糊宽泛的时间 “那年冬天”[1]、“到了春天”[2]。总之,关于“我”和布雷克初次相遇相识的时间标识方式预示了整个第二部分独特的时间标识方式,即原始的自然计时方式,并且在自然事物的特点、色彩中变化。

除了故事第一节中讲述“我”和布雷克相遇时的情景,故事的正文部分还包含另外六节。第二到第五节是“我”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与布雷克在平顶山并且探索悬崖城的经历,这四节基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并且呈现出自然律动的特点。其中,第二节是以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光照下,自然参照物的变化状态作为时间标识,以“我”和布兰迪出道到平顶山下为例:“在我们这里天亮之前,上边早就亮起来了,我们的营帐还是冰冷灰暗的[…]太阳早早就落在它后面,我们的营地就卧在他的阴影里,过一阵子,落日余晖就会从它后面渐显示”采用一天中光照的变化作为时间标识。第三节起,故事进入冬季,故事计时方式转变成能够引起季节联想的月份、节日或者温度气候来交代,这一节第一句话开始就是“十一月下旬我们把牛群带进了牧场”[3];接下来 “那天打早上之后开始变冷,看起来是要下雪”[4];“空气中弥漫的似乎是雪的信号”[5];“那晚是平安”[6];“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7]等都让人感受到冬天的气息。第六节开始进入春天,故事开始用季节或者季节相关的植物来交待时间。在“一月份的一个寒冷的清晨”[8]我来到华盛顿,历经数月坎坷,“我”又踏上了回平顶山的路。此时“野生的矮从中鲜花盛开…..阳光下那香气是那么浓郁”[9],春天来了。“太阳光透过扭曲的矮松林斜下来,充满了矮松的味道”[10]。总之,整个故事就在季节交替,自然万物的变化中流动。

不仅如此,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与季节的色调和节拍相对应,不同季节对应着与季节特征相似的事件。在金色阳光的普照下的秋天,孕育收获的季节里所发生的事件也是满载收获的。比如在秋天,“我”和布兰迪相遇成为很好的朋友,友情的收获带来满满的喜悦。也因打火鸡而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中找到与人类劳动生活有关的陶器,让人激动人心。然而,在寒冷暴雪的冬天,对应的则是“我”生病得了肺炎;第一场雪下下来的时候,我遇到了没有良心的商人把窝在身上二十年的燕尾服卖给“我”。在寒冷的一月,“我”满怀热心去到国会报告在平顶山发现的印第安人遗址,却发现国会的政府官员却对历史文化以及文物极度漠视。总之,故事中或残忍或愉快,或冷清或平的事件总是与四季不同色彩的景观作映衬。

相反,小说一、三部分的时间是属于的现代的物理计时标识,人为的“定时”日历时间成为故事发展的计时标识。其中在第一节,这种人为的“定时”计时标识就已经充分体现。教授刚搬完家就开始回忆起许多老屋的往事。教授一周的生活时间被人为的分割,这种被 “定时”分割的生活节奏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大突出特征。社会时间的计度被精确到月,周,日,甚至是小时,社会生活的时间分割越来越细,社会生活的节奏也在无形中加快。”[11]整个社会就好像一个庞大的机器,人就是运转的机器,在时间的指挥下有条不稳的运转。如果有哪一个部件,哪一个环节不听指挥,则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正如教授自己在文中说到:“家里要是碰巧有人生病,根本就不用进书房。”[12]

从第二节起,教授的生活进入到新房子。叙事时间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故事,但小说一、三部分的故事时间不再是第二部分一样的自然律动的象征,而是人为时间单调重复动作的象征。凯瑟在文中这样说到:“星期一下午,学校里的一天让他精疲力竭”;[13]“十一月上旬的下午”;“接下来的一周,圣彼得要去芝加哥做讲座”[14];“圣诞节的上午,圣彼得机械的开始他的工作,一上午就这样消耗了”[15];“周六上午,他在花园里干活”[16];“下午上完课,圣彼得下班回来的有点晚,他点上煤油灯开始准备工作”[17];最后到“圣彼得六点半吃饭”[18]等等各种关于圣彼得时间的描述无一例外使人联想到的都是他单调繁重、重复乏味的工作时间。早起,上班,工作,下班,处理家事,所有的时间都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被安排和“定时”,人只需要不停的重复。教授工作时间在疯狂的工作,休息的时间也被生活琐事和工作填满。工作丧失了神性,因为工作时被剥夺了自由;不幸的是休息时间也一样,因为休息时间一样被工作和琐事所填满。教授真正的“闲暇时间”被剥夺殆尽,最后被编进技术社会严密的时间控制网中。

另外,在小说第一卷的二、三小节中,故事虽然是搬进新家聚餐的情景,但是凯瑟同样用到人为的钟表时间标识,“那天是星期天,这一天他太太都会和他共进晚餐”[19];“半小时后,苏格特麦格雷格夫妇到了”[20];“ 苏格特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开到了湖边”[21]; “五点钟,圣彼得和麦格雷格都穿好衣服”[22];“只”,“都”暗含着现代钟表时间所强调的速度和效率,生活里每个时间都“被精心的分配和计算”[23],“定时”“速度”以及“效率”已然成为这个社会最大的特点。

总而言之,《教授的住宅》中一部分故事在浓郁的自然气息的时间中呈现,一部分在与自然疏离、机械、乏味高效的人为的时间中展开,这两种异质性时间的并置一方面实现了不同时间在同一平面呈现的高超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与自然节奏呼应的时间节拍,得到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时间体验。更为重要的是,让读者因疏离、机械、乏味的时间下产生的压抑和束缚感形成共鸣。通过自然与人为时间的并置对比,凯瑟想让人们意识到“这个世界脱离了自然环境的原始制约,脱离了人们直接生活的经验。”[24]人们的时间不再是“潮起潮落、日出日落以及季节的变化相联系,相反,人类创造了一个由机器发明和电脉冲动的人工时间环境:一个量化的,快速的,可以预见的时间平面”,从而勾起了人们对过往美好原始生活的向往怀念,对现代机器时间的厌恶。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2][12][13][14][15][16][17][18][19][20][21][22]薇拉·凯瑟,庄焰译.教授的住宅[M].2011.3.

[11][23][24]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作者简介:

杨鹃(1993—),女,苗族,湖北恩施人,文学硕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