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中的具体表现及关系

2020-07-09 17:38梁玉玲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摘要:江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海面为素材创造的非遗舞蹈《思乡面》传递出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完美地诠释了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的具体表现及关系。本文从舞蹈动作语言、舞蹈人物形象、舞蹈作品结构三个方面论述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中的具体表现及关系。

关键词:动作语言;人物形象; 作品结构

优秀的非遗项目与人民的生活密切关联,并与五邑侨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组成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这些文化遗产也成为五邑侨乡海内外乡亲凝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外海面以独特的面质,扑鼻的清香,得到人们的喜爱,也因为它的软、韧、爽、滑, 成为了侨乡的独特饮食文化,外海面的文化不断拓展,延伸到舞蹈领域。

舞蹈《思鄉面》(原名《打面女》)的创作素材选用了来自于江海区的江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海面。曾获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摘取了省级舞蹈类的最高奖项,并频频在各类华侨、旅游主题文艺晚会上演出。该作品通过五邑华侨对侨乡传统美食特产的眷恋之心传递出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舞蹈由制作面和以面抒怀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运用了近两米的竹升和丝线制作而成的“面”成品作为道具。和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来源于外海面手工制作的独特动态,外海方言"吖面"富有节奏地运用在舞蹈音乐中,令人倍感亲切。演员在具有浓厚侨乡色彩的音乐主旋律下,把生动朴实、韵律醇厚的舞蹈动作演绎得美轮美奂。完美地诠释了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的具体表现及关系。以下笔者主要从舞蹈动作语言、舞蹈人物形象、舞蹈作品结构三个方面论述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中的具体表现及关系。

一、动作语言与非遗项目风格元素的联系

以“非遗”为题材的舞蹈剧目创作,动作语言与非遗项目风格元素的重叠是可以成为舞蹈剧目创作的重要手段。“风格的形成,来自严格的程式化训练及其严格的规范与要求。” 《思乡面》动作的风格形成,也是由延续至今的压面、打面、切面等制作外海面的一系列的动作形成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舞蹈的主要动作和风格动作。

在群舞《思乡面》的开头阶段,舞者提着竹升侧屈膝姿态保持有规律的脚尖点地做压面动作,表现舞蹈内容的,同时也能表现劳动人民给海外亲人做面欢愉的心情;整个舞蹈剧目的动作语言就是通过“侧屈膝跺脚尖”贯穿整个舞蹈的题材始终。晒面、煮面的阶段,对面的快速摔打,翻滚再现出面在装满沸水的锅里翻腾的画面。在作品高潮阶段,把面制作成面丝后,对面条闻、品尝以及轻柔的捋面等一系列动作,当成围巾围在脖子上等一系列的动作,表达对面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进而抒发思乡之情。从而非遗项目风格动作不断的延展出现在观众面前,使动作语言风格一致。以“非遗”为题材的舞蹈创作,动作语言与非遗项目风格元素的重叠是可以成为舞蹈剧目创作的重要手段。这种重叠可以与民俗文化、技艺的重叠、也可以与题材内容情感的重叠。

二、人物形象与非遗项目核心符号内容的联系

“形象是指引起人的思想或者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而在以表达人物角色的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就要设计所要表达人物的具体形态和姿态。非遗项目的核心符号内容不仅在形式上可以塑造人物像,同时在内容构成上也可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以核心符号为舞蹈作品的环境氛围也可以塑造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

《思乡面》的构思是华侨常年在外,把对家乡的思念是在对家乡特产食品的思念上体现,舞蹈一开头,远在海外的爷爷面对浩瀚的大海,说:“阿娟,你问我要家乡的什么特产,我就是忘不了家乡的外海面。整个舞蹈以为远在海外的爷爷做面展开,一群打面女就是外海面非遗传承人“阿娟”的化身,从上述非遗风格元素中提炼出来的“屈膝站立”动作,经过动作分析,确定人物的整体形象为辛勤劳作的侨乡人民。富有韵律的压面声音中,展现侨乡人民劳动的快乐,象征人民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舞蹈的第二阶段,在外海面制作成功后展示晒面、煮面的阶段,打面女化身“煮面女”,激烈欢快的音乐表达出期盼海外亲人归来的焦急心情。高潮部分伴着柔和舒缓的音乐,一群打面女又化身为一个“阿娟”,把对海外亲人的思念用缕缕面丝展现出来,升华为四海之内一家亲的意境。

三、作品结构与非遗项目人文历史的联系

“确定了舞蹈的主题以后,就要赋予这些生活内容以相应的舞蹈形式,使它门成为可被观众感知的物质外化形式形态。”非遗项目都经过百年以上的时间性,艺术作品在表达过程中也具有时间维度。将舞蹈作品的时间性与故事本身的时间性重叠,在作品的内在结构上构成逻辑意义。舞蹈作品的内在结构形式都是通过舞蹈的外在形式结构去物化的。对舞蹈物态化了的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结构进行了探索。

非遗舞蹈《思乡面》中的竹升是用来压面的,而黄色丝线做的面丝,象征着海外游子的思念。这两个物品作为道具,构建整个舞蹈作品的结构。舞蹈结构是舞蹈段落不断的通过有组织的聚和散安排顺序。用道具进行创作,道具贯穿整个舞蹈创作的始终。从整个舞蹈作品结构看,不同的构图将整个舞蹈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舞蹈开始爷爷对着阿娟说想念家乡的外海面,到舞蹈结尾阿娟的女儿对着大海呼唤:“太爷爷,快回来吃面了”, 不由得让身在他乡的远游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情感的传承与道具的聚和散使舞蹈的主题得到升华。构图作为内容和情感的物态化形式就是舞蹈结构的连接视觉点也是舞蹈内容的集中体现。有内容的逻辑形式连接使得舞蹈作品结构清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青弋,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刘建, 《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形式的结构过程》[J],北京: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1998 (10)22-23.

[4]仝妍编,《舞蹈艺术价值论中国当代舞蹈价值分析》[M]. 北京: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梁玉玲(1975—),女,汉族,广东新会人,肇庆学院音乐系毕业,新会东方红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舞蹈创编。

江门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课题《戴爱莲艺术思想与五邑地区“非遗”舞蹈的发展性传承与创新》(课题编号:JM2019 B2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