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对国际物流运输的影响

2020-07-09 08:48胡婉婷王威李迎赵婷婷杨爱嘉
中国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世博会国际贸易一带一路

胡婉婷 王威 李迎 赵婷婷 杨爱嘉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物流运输也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中,如何将商品的实用价值最大程度地进行空间转移,缩小时间成本,创造商品的时间与空间效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欧班列应运而生,中欧班列正向着产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与传统的海运相比,中欧班列具有较多优势。但中欧班列发展中也发现如通关手续复杂,回程货源短缺等问题。本文将深入探究中欧班列在运行中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  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运输  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b)--03

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逐步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交易的不断增长,物流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正在逐步形成完备的物流体系。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产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发展好物流行业,保证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才能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本文以中欧班列中的义新欧班列为例,对其进行SWOT分析,浅析中欧班列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浅析中欧班列对中国现在物流体系的影响。

1 义新欧班列发展概况

1.1 义乌商品城简介

作为中国小商品贸易发展的重要基地,义乌商品城在我国小商品贸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占浙江省进出口总额的86%。

1.2 义新欧班列的形成条件

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集装箱班列从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后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3 义新欧班列的发展现状

义新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运力水平。义乌市整体出口额达111.2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义乌市出口比重的51.1%。

2 义新欧班列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1)通关简化。影响跨境物流的一大关键时效问题即通关次数多,通关手续烦琐等。而义新欧班列在通关手续上给予了班列很多綠色通道,如一次报关,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等政策。这样简化的出关手续,海关检验步骤的减少,也极大地提高了班列的办事效率,更加高效地节约了过关时间。

(2)运输时间。我国义务商品城中的商品百分之七十以上出口欧洲,传统的航线是货物在广州、上海等地装船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运往欧洲,耗时约三十至四十天。而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货物从广州、上海等地出发,海运到朝鲜半岛或至大连港,再由海参崴市改铁路运输,货物通过第三亚欧大陆桥运往欧洲,耗时约二十至二十五天。而义新欧班列的修建与运行,无疑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欧洲的重要捷径。义新欧班列只需要十五至二十一天即可抵达。

(3)利润增加。欧洲市场上注重实效问题,在长途跨国快速的国际贸易中,速度极为重要。运行时间缩短了近二分之一,可以给商人创造更多的时间价值。短期的资金回流给予商人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欧洲商人进口的数量增多,扩大我国贸易出口量。而短期的运输时间也给予了义乌小商品商人更多的出口商机,运行时间的缩短可以使商人接受更多下单时间短,准备时间短、季节性强、实效性强的商品订单,这也将极大地扩大我国出口额。

(4)运费优势。义乌小商品贸易的产品附加值较低,成本较小,如果商人在运输上面选择航空运输,势必会导致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甚至会影响盈亏平衡,这样就失去了交易对于商人的意义。所以大多数商人不愿选择航空运输方式。

如今义新欧班列的开通,成为义乌小商品通往欧洲的捷径,运行时间缩短了近二分之一,而成本为空运的三分之一。随着沿袭几十年的铁路固定价格制度也在2014年改为了浮动定价制度,即商人根据自己货物所承载的列车编号可以查找出相应的运输价格,这也极大地降低了铁路运价,节约了运输成本,义新欧班列的铁路运价由原来海运的两倍降为现在海运价格的1.5倍,所以义新欧班列就有着比海运方式耗时短,比航空运输方式运费低的优势。

2.2 劣势分析

(1)时效问题。义新欧班列自2014年开通以来,由原来的50列增长到现在的3000列。五年里,义新欧班列的飞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运输承载力问题。运输规范管理方面出现纰漏,铁路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地编排出常态化运行班列的时刻表,这就造成了运行途中的堵车现象,为避开轨道的时间竟然占到了运输总时间的七分之一,这极大地增加了运力压力,增加了运力成本,同时降低了运力效益。

(2)区域局限性。义新欧班列沿线只有六个国家,在沿途停靠的内陆港口仅为13个。对于长线运输的货物来说,途经的港口较少无疑是一种弊端。这就造成了运输方式的区域性较强,无法辐射带动更多地区的货物运输,同时也造成了运力成本的上升与运行效率的下降。

(3)换轨次数较多。义新欧班列沿途经过的国家较多,每个国家的铁路建设各异。沿途国家并未统一采用标准轨道建设,这就造成了运输途中需要换轨的问题。在运输途中需要将集装箱全部换到另外的列车上,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运输的时间,据统计义新欧班列一次运输换轨时间约为4.8天。这也极大地增加了运营成本及运输时间。

(4)认知度较低。义新欧班列的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商人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商人并未清晰地认知义新欧班列所带来的便利以及义新欧班列的具体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知识。而铁路货运代理人发展的短板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义新欧班列的被选择程度。在铁路货运代理人的培养与发展上,中国也未能实现比较完备的配套体系,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义新欧班列的常态化发展。

2.3 机遇

(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加强国与国贸易的重要基础,习近平主席表示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战略支撑和重要的政策支持。简化出关手续,免签证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无疑给跨境班列的一剂强心剂,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义新欧班列的建设。

(2)市场活力。国家铁路运输总局将中欧班列项目划归为省级项目,各省份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与需求建设跨境班列,这也极大地激活了义新欧班列的政策活力和惠民基础,也将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作为投放市场的关键节点。义新欧班列正是在这样强大的国家政策和灵活的市场制度下应运而生的。

2.4 挑战

(1)通关手续繁杂。义新欧班列途经国家众多,在办理通关手续上具有不便性。例如,全程通关手续需要至少五六种语言,对海关人员的要求增多,这就给通关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影响了通关的运行效率问题。

(2)文化差异,制度差异。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也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社会制度、法律条款、宗教信仰的差异,对于运输货物的检验标准也存在着差异,最大的障碍在于货物是否合法,这也给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问题。

(3)运量有限。班列的运输速度虽然快,但毕竟是铁路运输,运量有限,对于运量较大、规格较大的物品,班列暂时无法代替海运。班列运输速度虽然快,但是班列对于货物的商品需求条件无法达到高水准的满足,比如一些对于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产品,集装箱班列暂时无法低成本地满足货物需求,班列的运量有限,暂时无法大幅度提高运量。对于世界最大的小商品进出口基地义乌来说,每年出口量极其大,班列的运量无法满足中国出口大国的需求。

(4)区域性较强。班列运输的区域性太强,辐射带动的城市与港口较少,无法形成更广泛的物流运输网络。这也是班列的短板之一,无法形成广泛的网络系统势必会造成运力成本的增加。班列的整体运行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中欧班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仍处于空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也成为衡量运输网络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5)回程货源短缺。回程货源短缺,成为义新欧班列的最突出的短板之一。义新欧班列基本上是满载而去,空车而归。据统计,义新欧班列去程班列约为6500列,而回程列车仅为去程列车的百分之四十。进口商品的附加值较高,商品运输条件较为苛刻,商家多采取航空运输方式。这就是造成义新欧班列回程货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6)小商品运输风险不可控。义新欧班列运载商品多为小商品,在通关国家较多、次数较多的中欧班列运输中,小商品的检验无疑成为烦琐的工作,办理通关手续工作量成为正常商品的两倍,而小商品的安全检验成为不可控因素,也造成了诸多商品丢失的情况。

3 SWOT结语

根据上述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正完善着中国的物流运输系统,提高了中国跨境物流的水平与实力,但是现运行班列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实效问题

尽管班列在时间上相比海运有着巨大的优势、尽管给予了班列在通关上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因为沿途经过的国家众多,出关手续必定较为复杂,出关手续的必要性也衍生出很多实效问题。由于涉及的国家众多,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各国轨道建设的不同导致换轨时间问题尤为严重,这也导致了运力效力的下降。

3.2 经济效益问题

回程货源短缺,难以实现盈亏平衡是班列面临的巨大瓶颈。由于班列回程货源的短缺,势必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这就使原有的价格优势减弱,增加了运力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中欧班列在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3 认知度不够

中欧班列虽然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持,但是公众普及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这就使得商人们在选择运输方式时无法作出最优选择,无法了解班列的具体优势以及比较优势。

4 对班列运行的建议

4.1 增强协调性

中歐班列应在跨境物流体系中增强与国际物流运输体系的协调性,建立独立完善的运输系统,做到运输系统信息化、安全化、产业化、智能化,实现运输货源和通关手续的协调性。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性,和沿线各国建立统一的物流运输体系,增强合作,达成合作共识,实现跨境运输的多赢合作。在商品货源管理方面要做到信息化、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独立完善的学习系统,增强货源的安全保障性,快速检验获取有效信息,实现安全通关。

4.2 完善国际物流的法律法规

应尽快健全我国的国际物流运输法律体系,让中国的跨境物流运输得到强有力的法律支撑,逐步完善从仓储到运输再到服务的法律体系。加大区域经济和政治合作,根据沿线国家的合作统一确立通关过检的法律法规。

4.3 完善税收制度

国家应建立健全国际物流运输税收制度,针对跨境运输、消费者跨境采购等方面的优惠税收制度。在本届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中国宣布了进口税务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市场的进口商品数量,为班列回程货源短缺,难以实现盈亏平衡这一短板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4.4 加强对中欧班列的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中欧班列的比较优势,班列的具体规定,常态化运行条例,相关法律制度,价格优惠政策等。本次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对义新欧班列做了大力宣传,根据班列的沙盘面模拟演练等方式扩大了班列在进出口方面的影响力。加大对其的宣传效力,使人们对新鲜事物有着更充分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4.5 完善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物流体系管理。我国每年出口量巨大,但是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极低,如若物流成本较高,将会吞噬掉跨境商品交易的利润。所以加强运输管理,增强物流体系建设,降低运力资源与运力成本,实现物流区域化合作,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加强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物流企业的组织与合作可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4.6 简化海关手续与海关费用

与周边国家形成强有力的统一税收优惠制度。在税收方面建立统一优惠制度原则,这样就可以降低运力成本,节约运行时间。

5 结语

不断增长的商品交易催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对跨境运输有着较高的发展要求。作为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跨境运输也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谢军,饶光明.渝新欧贸易大通道便利化评价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6(12).

董华英,吕宏芬.“一带一路”倡议下“义新欧”班列运行的问题及措施[J].北方经贸,2018(12).

赵辉.“一带一路”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

沈炯.高质量打造“义新欧”班列全面推进义乌“丝路重镇”建设[J].浙江经济,2019(07).

谢雨蓉.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保障能力[N].经济日报,2019-10-11(012).

猜你喜欢
世博会国际贸易一带一路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品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