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孤独悲剧

2020-07-09 10:24王楠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孤独老舍悲剧

摘要:“孤独感”为老舍的作品的突出特色,《不成问题的问题》作为一篇带有明显孤独感的作品值得细致分析,故将从生命、意象与命运三个方面来仔细分析小说文本中的孤独感,探究孤独感形成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孤独;悲剧

作为生命存在的体验,孤独意识在每个存在主体内心不同形态地存在着,它不仅是现实性的意识、理性的意识,还是主体的意识、潜意识。①小说作品中的“孤独”感可以体现在人物的生命间的关系,环境的意象与无力抗争的自然命运等方面。《不成问题的问题》作为老舍的一篇深刻、尖锐,同时又带有寓言色彩与幽默意味的作品,含有明显的孤独特色,并形成强烈的悲剧效果。故将仔细分析老舍带有尖锐性的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孤独感的设置,从生命孤独、意象孤独以及无力抵抗的孤独三个角度,对小说的“孤独感”进行分析,探讨该小说的悲剧效果和审美意义。

一、生命孤独

孤独,作为生命间关系状态的自我感觉,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从存在主体的角度研究,孤独分为生活的孤独与生命的孤独。前者是外在的,后者却是内在的、本源的。(《浅谈孤独美学》,131)在老舍这篇文章里,许多人物的形象如尤大兴、明霞与秦妙斋都充满孤独感。虽然他们在外在虽然没有呈现出生活的孤独状态,但却透露着生命的孤独处境,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是孤独的。

秦妙斋的不学无术使他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同,但他内心充满高傲与孤独,习惯于用“清高”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甘。也只有通过被人称为“艺术家”这种方式来暂时忘却与缓解内心的孤独。明霞也就是尤太太,她虽然是尤大兴的妻子,但是她们之间并没有爱情。明霞无疑也是孤独的。当她被抛弃后,紧接着就马上同尤大兴结婚,这并不是因为灵魂的相契,而只是为了排解她对生活孤独的恐惧。小说中写道“她现在有了爱人;她又可以仰着脸走路了”②,这恰恰反映出她内心精神的离散与爱情的异化,从而将孤独感推向了极致。

作为实干的代表与小说中理想人物,尤大兴身上却体现出更深的孤独感。尤大兴因为做事认真不徇私而被排挤产生孤独。同时作为明霞的丈夫,他也是没有灵魂上的爱侣。不过,他根本就无意于恋爱,他几乎所有的经历都用于为国家工作。对于结婚,他只是认为这是“一件必然的、合理的事”,“他把恋爱视成一种精力的浪费”(《月》,285)。在婚姻方面,只关注实用性的观念,正是爱情精神的缺失,也使小说更具有感情缺位的孤独的悲剧感。

二、意象孤独

意象象征具有暗示与表达情感的作用。《不成问题的问题》全文以农场景物这个意象为依托,通过对于景物描写的变化,来象征情节的进程,暗示揭露世界的黑暗与不公。在小说中,丁务源作为管理农场的主任,利用手段进行腐败,这使得农场也日益衰弱。文中用“农场中的花木全静静地低着头,在雾中立着一团团的黑影。”(《月》,281-282)的描写,呈现出意象在黑暗笼罩下的孤独,衬托出农场状况的恶化。上级在意识到问题后,派尤大兴来到农场。在尤大兴的认真带领下,“大家的心里,像院中的花草似的,渐渐发出一点有生气的香味”(《月》,291),悲剧在发展中出现了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只是暂时的,很快他就被低卑的感情破坏。“果子结得越多,农场也不知怎么越赔钱”(《月》,297)暗示了事情的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作物必将卷入农场黑暗的买卖中。

在呈现悲剧的过程中,充满了改善和恶化的交替循环。这就构成了情节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给读者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为小说的悲剧美创造了条件。将悲剧的痛苦感觉用相反的东西打断,给人改善的感觉,但当这种痛苦效果再次返回时则会更有力量,并加强它的效果。从而加深了孤独感,最终完成对悲剧体验的认知。

三、命运孤独

老舍的孤独悲剧,更体现在许多人物抱着希望抵抗孤独,但还是回到原处,逃不出命运宿命设定的那种孤独。不断抵抗的过程,也就是尝试逃离孤独的过程。但越抗拒孤独却越加深悲剧。这种抵抗的痴妄使得悲剧愈加深重,将悲剧推向生命的巅峰,悲剧精神也在这一悖论中得到升华。③

在《不成问题的问題》这篇小说中尤太太因为被抛弃感受到孤独,她害怕这种感觉,渴望逃脱孤独的现状,她作出的抵抗是选择嫁给一个没有爱情的人来排解孤独。但最终在满足这种心理后,又回到原点,剩下的仍旧是孤独。秦妙斋也是逃离孤独的尝试者,因为被孤独围绕,所以他更加渴望被人肯定,在被人称呼“大艺术家”时缓解这种孤独,但这种尝试是徒劳的,最终还是无法逃离这种宿命般的孤独。

而尤大兴正是这种孤独命运悲剧的代表,满怀憧憬地工作,希望带领同事开创科学先进的农业,但他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包括她的妻子,以至于最后,被赶出家门。这些人物的挣扎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孤独,努力过后,得到的还是没人理解与尊重的孤独。或许孤独的本质,就是悲剧。(《生》,144)最后,尤大兴只能孤独地离开。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命运感,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在《不成问题的问题》这篇文章中,“孤独感”通过人物间的关系,环境意象的烘托与人物对于孤独的抗争一次次的无果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生命的力量和人类的崇高精神在对孤独和不幸的抗争中闪耀着光芒,赋予作品以悲剧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舒婷,李乐平.论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蕴及其人物命运[J].南方论刊,2014(11).

[2]陈怡.虚无困境中的绝望与抵抗——现代主义视野下的老舍小说研究[J].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春林,王晓俞.《月牙儿》女性叙事话语与中国文人心态的曲折表达[J].文艺理论研究,1996(6).

作者简介:

王楠(2000-),汉族,女,籍贯:浙江温州,学历:本科在读,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孤独老舍悲剧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对话”小伙伴老舍
画家的悲剧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近视的悲剧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