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模式下高校医疗服务互联网化的转型研究

2020-07-09 22:13王剑威薛盟何佳丽陈坤松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高校

王剑威 薛盟 何佳丽 陈坤松

摘  要:“微医”是近些年建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在国家政策和互联网时代的双重影响下,医疗服务互联网化日益明显。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微医”平台的用户满意度和高校医疗服务现状后,提出高校医疗服务互联网化的移植方案,旨在完善高校医疗服务模式,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高校“微医”;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2-0149-04

Abstract:“WeDoctor” is an internet medical platform established in recent years,which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medical healthcare.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y and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it is obvious that medical service is facilitated by online approaches. Nevertheless,most universities still stick to traditional medical service patterns. Through observation,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we analyze the userssatisfaction of “WeDoctor” platform and the status of medical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We propose an internet-based transplantation scheme of medical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with an aim to improve the current medical service pattern an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internet times.

Keywords:internet medical care;college “WeDoctor”;medical service

0  引  言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各级卫生机构等社会各方不断推出“互联网+医疗”的红利政策,为“微医”深耕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之一,“微医”把医疗服务互联网化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医院、医生、药企等产业链主体之间建立连接,为用户提供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远程会诊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目前“微医”连接了全国3200家医院、29万医生,以及海外30余家线下实体医疗基地的优秀医疗资源,CB Insights发布的数字健康150强榜单中“微医”位列榜首。本文基于“微医”平台模式,进一步探索校园医疗的方向。

1  高校医疗服务现状

1.1  线下问诊方面

当前社会医疗依托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已极大地便利了患者就诊,曾经阻碍人们看病的复杂流程已被极大简化。但高校医院依然面临学生挂号排队时间集中、常用非处方药物购买困难、看病程序繁琐、转诊转院耗费时间长、请假流程复杂等高校特有医疗服务问题。问卷数据显示:70%的大学生都曾去校医室问诊,其中有62%的大学生在挂号问诊过程中有排队经历,学生的就诊时间相对固定且集中,短时间内导致校医院负担增加。除此之外,校医院不提供常用非处方药的售卖,药物种类匮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1.2  医疗保障方面

大学生参保积极性低,甚至为了省钱而逃避医保,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参保率不高的首要原因。[1]刚入校园,学生对大学纳入城镇居民保险这一制度几乎没有了解,而这一参保方式采取自愿缴纳原则,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这一保险的报销途径,这种对医疗保障步骤的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對于医保报销的看法。另外,大学生群体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不强,异地医保制度差别大,报销难度大也对参保率低造成了很多影响。

2  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现状

2.1  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1.1  早期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迈出对互联网医疗探索的第一步。1982年首次通过Email进行会诊,这是最早的互联网医疗实践活动。90年代初,我国通过互联网医疗系统成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引发各界关注。

2.1.2  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开始,医疗网站陆续建立。事实上,国内多数医疗网站只能提供简单咨询,比如介绍医疗保健知识、产品信息和进行药品推销等。[2]90年代后期,我国互联网医疗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医学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2号。

2.1.3  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

21世纪的互联网在快速更新换代,一些基于互联网产生的高端技术通过不断突破与应用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了无穷的可能性。虽然近5年来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投资融资整体规模还较小,但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良好市场表现将吸引更多外来资本的投入。

2.2  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现状

2.2.1  国家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对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做出明确要求。2016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互联网+医疗”相关领域指导意见,旨在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同时,各地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情况发展具有特色的互联网医疗应用。[3]2019年9月29日,发改委联合21个部门发布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纲要提到,要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

2.2.2  互联网医疗多元化发展

医院机构互联网化。患者可在线上完成预约挂号、查询报告、线上就诊等,避免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长的现象。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互联网进行传送。云医院就是典型的开展互联网医疗的机构,医生通过视频诊断,诊断结束后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凭处方通过网络药店下单,药店工作人员送药上门,或者患者到特定药店凭身份证付费取药。

建立数据采集平台。居民可通过智能手机、手环等移动设备以及相关APP记录个人运动、生理数据。医生动态监管数据,通过视频等方式提供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数据辅助诊断,患者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帮助。疾控部门可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大数据,从而对传染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防。

2.2.3  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時也会存在信息安全缺乏保证、诊断正确性难以评估的问题。现有医疗服务模式下,患者只与医务人员之间进行接触,不存在第三方的介入,从而较好地保障了患者的个人隐私。但在互联网医疗的时代中,医疗服务会涉及到第三方技术支持公司、网络运营商等新的参与主体,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法律法规。

在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和技术规范都不完善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数据安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患者无法对线上医生的资质予以确认,也无法对自身疾病予以确认。一旦误诊甚至服错药后往往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患者也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对“微医”平台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取问卷调研的形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并从下表五大方面,对“微医”平台的各项服务进行满意度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的信息统计来看,受访用户对于“微医”平台的易用性是最为认可的,相较于其他平台的运营,“微医”在平台的设计上更易于用户在线挂号并就诊。其次是网站信息层面,根据微医的官方介绍,该平台已与3200多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了连接,而各大医院推出的平台只服务于自家医院,这就表明“微医”发挥了更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就医选择。但由此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医疗服务来源的可靠性问题,可靠性的综合评分仅有3.34,是所有评价中最低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药物的可靠性,二是医疗团队的可靠性。由于用户可选购的大都是非处方药,针对的疾病也都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出现事故的情况比较少,群众关心的主要还是平台推荐的医疗团队是否可信。当然这个评分会出现较低的情况,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平台的可靠程度,根据105名受访者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认知度来看,其中33.3%的人群是完全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平台,37.14%的人群了解也不算清楚,这也不难看出互联网医疗服务虽已趋向成熟,却还是鲜有人去尝试。

在对“微医”平台进行实证分析后,我们还对高校师生对于建立这样一个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做了调查,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从总体上看,学生群体对于平台的建立表现出了比较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功能展现出了比较强烈的需求,比如在线预约挂号、在线请病假、建立云药房并线下配送等功能,这几项的综合需求评分都在4.3上下。其中在线请病假、连接个人医保、智能导诊等方案都是我们针对学生群体可能比较关注的功能而特别设立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群体反响比较热烈,如果结合社会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模式进行校园移植,加入这些特色功能将会更加匹配高校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受访者提出对医生进行综合评分的诉求,在择医就诊时希望有更多的参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用户在选择互联网平台就诊时,对于医疗服务本身的可靠程度十分重视。

4  促进高校医疗平台互联网化的提议

4.1  完善互联网医疗的整体政策体系

国家近几年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态度明显放开,但我国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还处于基础阶段,远滞后于该行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主要有两大制约: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互联网医疗APP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二是个人隐私安全保护不足,既制约需求潜力释放,也存在数据泄露的巨大风险。[4]加快高校医疗平台互联网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作为支撑,国家可以提供财政补贴,鼓励更多的医院参与其中。

4.2  校方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促成平台的搭建

对于高校来讲,这样一个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可以更有效地将学生、校医院、教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匹配,比如学生在平台内建立自己的个人健康档案,校医院能更方便地监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平台还是构建老师与校医院的有效桥梁,学生在医生那里确诊后,通过该平台医生能够及时通知各任课老师及辅导员,学校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出席情况做到及时监控。

4.3  校医院应将社会上可靠的医疗资源引入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

对于校医院来讲,无法做到时刻为患病学生提供医疗服务,甚至学生患重大疾病,他们可以提供的医疗帮助更加有限,如果校医院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入校内,借助平台将这些医院信息进行公示,患者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医院就诊,校医院也能简化转诊流程。

4.4  针对目标用户推出更具特色的功能,匹配用户需求

现有互联网医疗平台往高校移植时,除了已经实现了的常规功能外,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特色功能,适时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通校医院与教师方面的沟通机制,可以为更多利益方提供便利,简化现有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互联网模式为高校定制医疗服务,应该成为高校医疗的发展方向。

5  结  论

本文是探索高校医疗服务向互联网转型的研究。首先分析当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再对高校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微医”平台与高校师生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调查用户对平台的各项服务满意度与高校师生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功能需求度并进行比对,对高校医疗服务互联网化提出建议。高校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但绝非是高校单方面能促成的,它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以社会医疗资源为支撑,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紧密配合。高校医疗只有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才能为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完善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想.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J].现代交际,2014(9):10.

[2] 胡苗.网络医疗服務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前景分析 [J].科技创业月刊,2006(8):101-102.

[3] 孟群,尹新,梁宸.中国“互联网+健康医疗”现状与发展综述 [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14(2):110-118.

[4] 刘宁,陈敏.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与应用现状分析 [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3(5):455-460.

作者简介:王剑威(199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在

读,研究方向:金融理财;薛盟(1999-),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理财;何佳丽(1998-),女,汉族,上海奉贤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理财;陈坤松(1999-)男,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高校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学人文道德的多维度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实施的可行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