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如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2020-07-09 09:11顾婷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运用实践生活教育小学体育

顾婷婷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最重要的代表思想。这一理论不仅能指导语文、数学等课堂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也可以运用该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文章就陶行知这一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实际运用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体育 运用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个观点淡化了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抽象课本知识由枯燥无味、高高在上变得生动立体。将这个思想理念置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阶段问题

体育教学不仅是关于某些运动科目的教学,也是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态有关的教学。《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论述:“生活教育的目标……一、康健的体魄。”陶行知将“康健的体魄”放在第一位,足见健康的身体对青少年而言多么重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课余时间的足球、篮球、踢毽子等体育运动被互联网代替,体育运动在青少年生活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倘若要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活即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保证体育运动在青少年课堂中的占比。

1.体育课时无法得到保障

体育课作为小学日常教育中的辅助性学科,经常得不到重视。在课业压力之下,主课教师会侵占体育课时资源,用来辅导学生,讲授新知识。倘若体育课的基本课时都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有关生活教育理念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想要进行体育课堂模式的改革,课时的保证是第一位的,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体育课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2.课程内容枯燥单一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遵循体育课一贯的传统流程,先做热身运动,然后跑圈,再分项目训练,最后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模式的体育课能让教师省心省力,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简单的重复只会徒增枯燥之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运动的热情。而教师既不会主动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也不对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与改革,体育课堂效率只会越加低下,学生的体能锻炼也无法达到标准。

3.体育教学目的性太强

不论教育结果,教育过程本身也是能够令学生受益匪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就完全秉承着这一点。但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并不能百分之百做到无目的性。比如,运动会将要举行的时候,体育课时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因为各个班级要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队列训练、集体项目训练,以及个人项目练习。体育公开课时,课程内容往往会经过精心的准备,但这种准备,仅是为了应付教学质量检查。这些都是体育教学“功利性”的体现。然而,体育教学目的是令学生强身健体,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锻炼,这不是急功近利就能达到的。所以这个问题,应引起特别的关注。

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生活教育理念的运用策略

想要真正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到体育课程中去,想要全面完成体育课程改革,就要针对现阶段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

1.保证体育课的有效课时

课本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有关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学习也是学习。教学科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轻重缓急的区别。因此,首先要保证体育课的有效课时,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融入体育课堂中,学生才有可能从体育课中品味到乐趣。各科教师都应该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要意识到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才有可能开展其他科目的学习。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不能随意占用体育课时间,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通过体育课缓解学习的压力,做到劳逸结合。

2.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体育课的日常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课堂那一套枯燥乏味的流程。生命是律动的,生活也是变化的,陶行知也曾说过,“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所以根据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更,以及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革来进行日常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符合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举措。如在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五年级上册中,有与篮球传球有关的教学内容。篮球是大众熟知的球类,而在生活中,也有不少男同学、男教师通过打篮球来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在学习该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基本技巧教给学生,然后给予学生练习时间,稍后开展投篮游戏或篮球比赛。在同册的课本中,还有与跳长绳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跳长绳。这项运动不但考验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考验跳绳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以上述方式来开展日常体育教学,不仅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还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对“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运用。

3.重视身体健康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球类或田径类的运动技巧和动作要领,更重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充沛的体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陶行知文集》中也有对健康问题的论述:“创造健康之堡垒。我们的集体生活首重健康。创造健康之堡垒,目的在与疾病作战。善战者不战而退敌人之师,故一分预防胜于十个医生。”学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师应秉承《体育与健康》的中心理念,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两不误。体育教师在日常的课堂讲授中,不应只教学生怎样运动,还应教会学生运动前的热身注意事项,长跑运动之后的身体恢复,饮食的合理搭配,饮用水摄入的时间和次数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将其完全掌握,才算得上是真正掌握了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师也唯有将体育与健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才算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另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期,课堂上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教师应告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要量力而行,一旦感觉身体不适,要立刻举手示意,切莫逞强。体育教学不是魔鬼训练,应秉承运动量适度的人性化原则。

三、结语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来,不仅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不能只靠体育教师的努力,需要学校、学生以及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尤传豹.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5):70-73.

[2]刘如鹤.浅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以“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20):42-43.

[3]闫平.杜威与陶行知体育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4]李社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0).

猜你喜欢
运用实践生活教育小学体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现代学徒制理念的运用分析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军事卫星通信的发展及运用实践微探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