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鉴定与原因分析

2020-07-10 08:26刘亚泳钟言鸣梅仁杰
工程质量 2020年1期
关键词:板底板面楼板

刘亚泳,钟言鸣,梅仁杰

(江苏科永和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鉴定中心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目前,住宅建筑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问题的现象比较常见,但难以避免。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形态各异,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专业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检测、鉴定,对裂缝的成因、性质、是否涉及结构安全和影响后续使用做出准确的判定。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裂缝的成因,并为类似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剪力墙地下 1 层、地上 16 层结构,建筑面积 6 496.82 m2,环境类别为一类。其中 16 层顶板裂缝较多,现从中选取 21-23/C-E 轴板进行裂缝鉴定。16 层局部平面布置图、所检楼板轴线如图 1 所示。楼板尺寸 3 600 mm×5 800 mm;板厚设计值 120 mm;板底钢筋8@200,板面负筋8@150,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 30。

图1 16 层 21-23/C-E 轴顶板平面布置图(单位:mm)

2 现场调查

16 层 21-23/C-E 轴顶板板底、板面开裂现象明显,部分裂缝呈无规则分布;多数板底裂缝沿楼板钢筋方向分布,部分位置出现渗水痕迹,裂缝如图 2 所示。楼板下挠明显;板面沿梁边开裂(见图 3),板底对应位置未见裂缝。16 层 21-23/C 轴顶梁、23/C-E 轴顶梁梁身出现斜裂缝如图 4 所示。

图2 16 层 21-23/C-E 轴顶板板底裂缝

图3 16 层 21-23/C-E 轴顶板板面裂缝

图4 16 层 21-23/C 轴顶梁裂缝

3 现场检测与鉴定

3.1 裂缝宽度检测

对 16 层 21-23/C-E 轴顶板裂缝形态、长度、深度、宽度进行检测,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1 混凝土板裂缝检测结果

由现场勘查和表 1 结果可知:16 层 21-23/C-E 轴顶板板底、板面出现无规则或板筋位置的裂缝,裂缝部分位置贯穿顶板,板底裂缝宽度大于板面相应位置缝宽,最大缝宽 0.940 mm;板面支座处负弯矩处沿梁边开裂,板底对应区域未见裂缝,裂缝最大宽度 1.645 mm。多数裂缝宽度超过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版)[1]表 3.4.5 正常使用状态裂缝宽度限值 0.3 mm。

3.2 混凝土强度检测

现场抽取 16 层 23/C-E 轴顶梁、21-23/C 轴顶梁、21-23/C-E 轴顶板采用钻芯法进行芯样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2 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由于芯样过大会对构件工作性能产生影响,故采用小尺寸芯样。梁与楼板一同浇筑,处于同一环境,为避免由于构件尺寸带来的偏差,故在楼板和顶梁部位都取样检测。芯样试件平整度、高径比、垂直度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数据,标准差较小。其结果表明所检构件检测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 C30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主要由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比不当、施工不到位等引起。

3.3 板厚检测

对 16 层 21-23/C-E 轴顶板板厚进行检测,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3 板厚检测结果

构件截面尺寸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取楼板同一对角线上三个测点对板厚度进行检测;楼面较为平整,无明显高差,板厚平均值为 118 mm,楼板厚度满足设计及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表 8.3.2 条要求。

3.4 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间距检测

对 16 层 21-23/C-E 轴顶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与纵向受力钢筋间距进行检测,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4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结果

从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从而判断钢筋在构件中所处位置。施工过程及现场因素是导致钢筋位置产生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上表可知,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均满足设计及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要求,抽样点合格率 100 %;板面负弯矩处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抽样点不合格率 100 %,最大偏差 57 mm,不满足设计及上述规范条款要求;纵向受力钢筋平均间距(板底 202 mm、板面 149 mm)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5 挠度检测

对 16 层 21-23/C-E 轴顶板挠度进行检测,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5 挠度检测结果

挠度不仅是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检验标志之一,而且楼板下挠明显会引起不安全感,影响后期使用。通过计算板底跨中区域若干点位移值与左右端支座沉陷实测值之差,取跨中最大挠度 41 mm。该楼板未加使用荷载,未做装饰面层,可认为仅在自重下引起的下挠,其值超过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表 3.4.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要求。

4 裂缝性质和成因分析

4.1 板面无规则裂缝

所检顶板板面无规则裂缝为混凝土浇筑后二次抹面工艺欠佳、钢筋上部浆料偏厚、疏于养护形成的收缩裂缝,属于施工裂缝,影响美观,影响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4.2 板面支座处裂缝

支座处裂缝呈楔形,在受拉区边缘裂缝最宽,而中止于受压区边缘,属于受力裂缝。因施工操作不当或后期未进行保护,造成负筋处保护层偏大、导致截面有效高度减小;另外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足,对应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不足,导致楼板抗弯能力降低,综合产生受弯裂缝。局部裂缝宽度超过 1.5 mm,表明纵向受力钢筋屈服、构件承载力达到了极限状态,影响结构安全。

4.3 板底裂缝

所检楼板板底裂缝沿楼板钢筋配置方向分布,裂缝宽度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0.30 mm,楼板挠度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l0/200=18 mm 要求。裂缝长度几乎横贯板底,局部位置缝深贯穿顶板,属于正弯矩受拉裂缝。裂缝成因系由于拆模过早、模板支撑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不足产生,其影响承载力,涉及结构安全,故应引起注意。

5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推断,裂缝因施工和混凝土强度不足综合因素产生。既影响观瞻、带来不安全感,又影响承载力和使用性。为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正常使用,建议请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对混凝土板类裂缝的鉴定进行论述,介绍了鉴定方法、步骤,从实测与理论角度分析裂缝的成因,希望能为其他类似房屋裂缝鉴定提供借鉴,并对裂缝防治及后续的处理给予帮助。

猜你喜欢
板底板面楼板
楼板加固方案探讨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美味老翟板面
让你的首滑“起飞”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电解机组洗涤喷嘴布置方法研究
彝族古戏剧“撮泰吉”来源新说
板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