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产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设计研究*
——盐城肉联厂改造设计实证

2020-07-12 07:35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盐城遗产工业

孙 宁 孙 陈 曹 喆

(1.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一、文旅融合时代背景

部委改革为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强力政策保障,未来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定会演绎出一种全新的产业格局。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界域融合也得以体现。生态园区种植、农村采摘体验与观光旅游;创意产业生产、产业遗产改造参观与体验等等,这些一二三产业的界域联动,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产业遗产概念界定

产业遗产是指生产活动中建造的建筑结构及工具。包括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与科学的工业文化遗迹、生产作坊与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交通运输以及基础设施,用于居住、宗教信仰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产业遗产记录了一座城市某段时间里的生产记忆,而生产性建筑独特的建筑结构还体现在工程、建筑和制造方面的科技、经济价值,对于城市记忆是不可断片的部分。

三、产业遗产更新价值

(一)历史价值

产业遗产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他见证了一座城市工业化的进程。记录了一座城市在特定时间内的历史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后来的我们了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工业组织、工业技术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盐城肉联厂投资建设于1968年,是当时盐城地区大型的肉类生产批发总部,集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生产作坊。

(二)社会价值

社会是指在一定环境下能够长久维持,彼此不会分开且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群。盐城肉联厂经过近50年的发展,从兴起到落寞,曾是城市的活力,为城市创造产值,供给一代人的工作,蕴藏着一代人的认同感及美好回忆。社会价值就存在于这样的精神里,而且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

(三)经济价值

盐城肉联厂位于盐城市母亲河串场河沿岸,位于城市核心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但因年久不用,已成为城市衰败区。《下塔尔宪章》明确指出在经济衰败的转型地区,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避免拆除工业遗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改造后的工业遗产更能发挥其作用。科学合理地保护和改造工业遗产间接增加了一座城市的经济效益。

(四)文化价值

文化作为城市中最稳定且最重要的因素,一直有序的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产业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节点,对于有艺术价值的产业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是加强地域文化,强化城市记忆的手段。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和保护,是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遗址改造不是在简单的场地更新,而应该保护文化的核,赋予遗址新的生命,使其迸发活力,焕发新生。

(五)旅游价值

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利用工业遗产“变废为宝”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实现的。通过围绕旅游开放,将废弃的工业设备、工业生产过程、工业场景等相关工业因素进行重新规划改造设计,使之成为集观光、休闲和文化欣赏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进而带动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遗产要素识别

凯文林奇曾将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归为一个自然存在着的公共印象,称之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地标。通过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价值分析,对工业遗产的设计要素进行识别可归纳为场所、动线、节点、地标、功能。在改造设计中紧抓这五类要素即可强化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一)场所

对于已“废弃”或是正在“衰败”的场所精神的认知是识别产业遗产要素的第一步。一味地“嫌弃”或是一味地期望“变废为宝”都不是理智的做法。对于现状基地的理性“清洁”是激活产业园区的先决条件。

(二)动线

产业遗产改造后的功能路线有别于相对较为单一的生产动线。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一座封闭至半封闭状态的园区即将向半开放甚至是全开放转型,对动线改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节点

节点是对场所精神的补充,城市中的节点设计可以加深城市识别度,产业遗产改造过程中的节点亦是对保护与再利用设计意图的强化。例如由废弃铁路改建而来的纽约高线公园,在线状空间里扩充多处节点表达不同的设计思路,包括沿线部分保留的铁轨景观及在尽头设计的道路小剧场。

(四)地标

一处衰败中的场地如何快速的重新回到市民的视野中,地标强化是不可或缺的设计步骤。地标的种类包括显著性地标、历史性地标及生活性地标。例如杜伊兹堡景观公园的设计将过去生产粗钢的旧设施、设备都保留下来,对鲁尔区的空间定义做出全新的解释,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的工业元素地标。盐城肉联厂见证了盐城近50年来的发展,厂区内的高耸的烟囱都有极高的地标价值,带着强烈的时代沧桑感,对城市形象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五)功能

功能的置换与更新是产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灵魂。如何最大化的激活产业遗产红利真正的切入点在于找到最适合现状的产业。多重条件构成并影响产业遗产的新功能,例如已运作十分成功的798创意产业园依托靠近中央美术学院校区改造成为独特的艺术家基地,具有独特建筑特色的老上海1933屠宰厂改造出多处网红店,成为新锐年轻人打卡圣地。杜伊兹堡科学园作为鲁尔区转型的先锋,出租给能源、通信等一些高科技专业作为研发中心,并优惠出租给当地一些具有潜力的青年创业者和当地产业能相互支撑的企业。

五、创新设计策略

尊重与保留、更新与利用、联系与开发成为本次更新的关键词,以此唤醒人们对于盐城本土文化的记忆,活化产业建筑功能,注入生态活力,带动盐城地区文化经济旅游效益。以此为依托,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改造,使其融入新时代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盐城。

(一)渐进式规划留住场所精神

产业遗产地段的物质元素是由较小规模的地块逐渐叠加建设而成的,在持续的历史发展中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而成为富有特色的整体空间秩序。产业遗产的更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漫长岁月的积淀使我们对地块内的任何一座遗留物的去留都应慎重思考。渐进式的规划是指不对更新一步到位,而是在整体思想的指导下逐步推进,保留地块的场所精神。[1]

规划第一步对场地内所有建筑物进行扫描编号,拆除违章搭建、部分建筑结构状况不好,无保留价值的破旧危房,重新梳理场地关系,根据建筑体量与空间比值维护肌理,预留部分新建建筑空间,从而使建筑尺度能与周边环境保有良好的对话关系,同时植入公共绿地期颐作为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激活土地新的价值,吸引人群返流进产业遗产用地。

(二)二转三外部空间动线重塑

构建空间序列时,富有变化、韵律与节奏的空间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理。肉联厂改造以尊重肌理为先,梳理区域内部交通流线,在场地设计中构建新的动线来有别于生产功能,着重突出新空间价值及旅游文化体验。沿城市干道的主入口作为曾经办公人员进出的主要通道仍予以保留,同时放大主入口容量,改生产性为旅游观光性。

外部空间的设计在产业遗产保护中尤为重要,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治理和改造能使市民更容易亲近和重新回到场地中。在动线沿线处理上,应在参观流线的主要沿街建筑立面逻辑上采用清晰简洁的模数关系,形成友好的交融,鼓励老旧厂房的重新开放。[2]

(三)提炼工业要素变景观节点

产业遗产均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景观风貌,承托一定时期内的城市产业文化特征,而具备保护与创新设计的价值,因此挖掘和提炼工业要素极为重要。

工业元素的提取不仅限于对地标物的强化,仍应体现在对整个场地景观特质的表现,肉联厂中的铺装设计全部采用拆除建筑的屋面瓦片及红砖碎片,通过各种的拼接、穿插,实现本土特色产业建筑构件的再利用。厂区内原有的一些工业机器年久失修已不再具有生产功能,对其进行改造设计成为科普类景观小品亦加深人们对于场地文化的认知。

(四)产业建筑功能向创意转型

历史记忆的遗存和结构宽大的厂房建筑受到创意产业者的青睐;同时政府也愿意通过创意产业的过渡,以新功能提高产业遗产地段及周边环境的经济价值,节省建设成本并促进旧城区的复苏。

盐城肉联厂留存很多60、70年代生产建筑,净高高且柱子少具有宽敞灵活的内部空间,改造空间大。建筑形式多样,较为常规的如二层红砖建筑或多层办公建筑,特殊的有一座体量庞大的冷库建筑及绵延长达百米的二层廊式建筑。对建筑的改造主要依托独特的建筑形态,进行内部空间的创新,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将改造成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地,着力在文化与旅游的集合象限里寻找突破。引入一些创意类文化产业,为过去荒废的土地引入了新的活力。激发内生性发展动力才是产业遗产地段保护与再利用的重中之重。

原两层工人宿舍为红砖建筑,将其改建成独立艺术家工作室,一楼建筑立面以透明方式处理,作为艺术家作品展销区,二楼则可形成较为封闭私密的空间为艺术家的创作服务。厂区内原办公建筑结构良好,整改后可成为创客空间,对其内部空间作出多样的分割,满足不同办公需求,成为共享创业产业基地。结合厂区开敞空间,将几座独立的一层建筑通过新建筑有机联系、打通设置成为儿童科普及文化传播场馆,在新旧建筑融合设计中,通过运用钢化玻璃结构等轻盈的材质促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弱化生产性建筑采光不足的缺陷。

六、结语

盐城市肉联厂部分建筑遗址被列为盐城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录。对盐城肉联厂改造的实证推演设计不仅使市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城市,也会在保护和改造的实施过程中找回文化认同和归属,激发市民对于自己生活城市的热爱,这样才能为其保护提供有效途径,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

猜你喜欢
盐城遗产工业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遗产怎么分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