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优化研究

2020-07-12 07:35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信息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一、“互联网+教育”基本内涵及特征

(一)“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教育的组合是互联网+理念的延伸,互联网+表达了当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态势,在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通力合作下,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联系起来,这里的+并不是简单的求和,而是制造一个“1+1>2”的新形态。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从表面含义可以理解为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即使用多媒体助力课堂教学、使用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仅仅从表面含义理解是不够的,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核心特征发现,互联网+教育从深层次入手,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的发展模式、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培养方案等方方面面,创造一种以“互联网+”为新思维方式的教育发展态势[1]。

(二)“互联网+教育”的特征

1.教学理念开放性

互联网将全球计算机传输出的网络信息联结在一个巨大的信息网中,并对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人无偿开放,同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将其与每个人进行双向互联,形成巨大的信息网将教育的整个过程笼罩在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再封闭在课本之中,能够与互联网中的丰富信息进行互换交流的同时,同时也要警惕不加辨别筛选的不良信息可能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强调开放性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信息鉴别整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互联网催生了mooc、微课等全球教学公开课平台的诞生,这一进步,打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创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创新的教学生态[2]。

2.教学时间场地无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教学的开展需要依托课堂和班级的建设,在“互联网+”与教育双向连接下,衍生出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上演,学生不再局限在课堂中,也不再受班级的限制,可以通过任意一台电脑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和全世界不同人群在线交流,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头脑风暴思维碰撞。这一特性同时打破了学习和生活的界限,让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教学内容快更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内容往往仅来自课本及配套的教案,与快速更新的时政环境处于脱节的状态下。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信息更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巨大的素材资料库,教师可以从中提取与高中思政课程相关的时政素材,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有关课程的相关资料辅助课程学习,丰富学习内容,使得原本静态的知识结构动起来,催生出学生更多新观点、新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信息化水平差距拉大,传统权威受到挑战

互联网信息及技术手段不断融入教育教学生活的今天,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综合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能否熟练使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熟练开展课堂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评价整合,都考验着教师的信息素养。现阶段教师信息化水平出现明显的差距,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年轻教师对于互联网平台的使用较为轻松熟练但苦于教学经验较少,二者结合缺少合适的桥梁;同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差,对于互联网平台使用较少,难以获取多样化信息融入课堂教学。这使得中青年教师信息化水平差距逐渐拉大[3]。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头,对知识拥有着统治地位,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次要位置。如今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开放性,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垄断权,平等开放的平台给予教师和学生同等获取知识的权力,学生对于新鲜知识、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具有敏感、易接收的能力,如教师故步自封不能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将失去教师固有的权威。

(二)信息爆炸化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冲击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指导思政,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手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学生接触到网络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接触的时间增加,更多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日常生活资讯、学习资料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高中生所处年龄阶段社会价值观、处理事物的思维还未成熟,面对爆炸化的互联网信息缺乏处理和筛选正确、真实信息的能力,对于网络暴力信息、黄色信息以及未加核实的网络谣言难以鉴别,这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带来了消极作用。

(三)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遭到挑战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学科的特点规定了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不能完全脱离课本进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迅速传播,形态各异的非主流价值观充斥在这些信息中,同时还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不断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这些信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讲到的主流思想存在巨大冲突,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容易导致学生对一些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产生怀疑,同时认为网络中同时能学到许多课本上的知识,从而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产生厌烦心理。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这一社会形态下,教师应提高互联网信息的筛选能力,将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契合的信息融入课程中,找准理论的契合点,恰当把握教材内容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关系。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策

(一)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育,促进教学模式优化

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育,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首先,在对待互联网应用的态度上,教师应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水平,传递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平台,做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引领者。同时教师应从传统的信息接纳者转变为信息的收集整理者,提高发现信息、搜集信息的敏锐度,将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时政热点、新闻报道加以整理,通过情境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中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拥有信息化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转变传统教师主导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而将多媒体、网络直播、视频投影等多种方式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体验感,坚持教学内容科学性和教学模式趣味性的统一。针对部分中年老教师信息化能力较弱且自学困难的问题,学校应组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帮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授课,整体提高各个年龄阶段教师信息化水平[4]。

(二)加强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增强抵制诱惑能力

培养高中生网络素养是开展互联网+教学的重要基础。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学生网络信息培育可以帮助他们厘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提高信息辨别水平,避免因不良信息的干扰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和行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平台,只有真正了解其运作原理,才能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教师在教授教学内容时,将互联网的应用模式、优缺点融入基本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并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近年来互联网平台诈骗信息、虚假信息、色情与暴力层出不穷,学生身心容易受到侵害,同时不良信息会引诱心智不成熟的高中生成为热点新闻的情绪发泄机器,发布激情言论。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构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体系,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文明上网文明发言,同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避免沉溺和滥用[5]。

(三)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学环境创设

纯净的互联网环境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带来的大量不良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融入学生日常和校园生活,一定程度上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削减其在核心素养以及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所以需要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教师并肩作战共同净化校园互联网环境,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还给学生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环境。

针对互联网平台信息发布真实性有待考证、煽动性言论泛滥,首先学校应配合相关网络信息执法部门,进行校内信息网络筛查,构建网络防火墙,建立校园网络监控系统,有效过滤进入校园网络的相关信息。同时,在堵住外部不良信息入侵校园互联网环境的同时,从内部加强,创新发展校园文化网站建设,深入了解学生现阶段真实需求,并开设时政新闻乐园,并找到最近的国内外新闻与校园生活的契合点,鼓励学生关注时政信息,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构建学生喜爱的互联网平台。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和教师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迎接时代挑战,助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走向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信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订阅信息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展会信息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