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与路径

2020-07-12 09:05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530022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饮食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30022)

保护拥有数千年传承历史的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我国各类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中国饮食类非遗文化是民族智慧的具体体现,其内部构造包含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劳动结晶、自然智慧等方面内容,因此,结合现阶段的传承保护现状,探寻相关发展路径是现阶段相关专业人士的重要任务。

一、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自古至今,中国数年内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土耳其烹饪、法国烹饪在风味体系上被誉为“世界个性风味”,在世界饮食文化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饮食类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因素在于人类的根本需求方面,人类的需求促进饮食文化的长远发展、保存及传承,对于当代许多即将失传的饮食类文化,许多老辈饮食工艺师都是将自己的手艺以口授身传的方式代代相传,这项非物质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充分涵盖了一代又一代饮食师傅对文化发扬光大的情感。

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极其强悍的力量,在此类力量的深度层次当中蕴藏着文化的传承本质,为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事业提供必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逐渐淡出现代舞台,高科技智能技术、现代化商品、饮食佐料、智能饮食加工技术等现代工艺的广泛使用,逐渐占据了饮食类文化的发展市场,因此,对即将淡出中国当代社会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工作。

二、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1.借助平台传播

近年来,借助相应网络、媒体、企业平台传播中国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颇有成效,具调查在2018-2019年度累计有超过80万篇关于饮食类非遗相关的网络报道文章,微信公众号有超过150万的阅读量,近70万人次转发,微博饮食类非遗话题搜索更是接近1亿人次,有近450万的话题探讨量。在当代新媒体时代的情势影响下,网络媒体传播平台更可以作为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手段的重要媒介,为推广该项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利于中国此类文化的发展传扬,为引领社会正向风气提供基础保障。

现阶段的平台传播手段,多数以腾讯QQ群组、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腾讯微视、抖音、快手、火山等现代网络信息软件作为传承媒介,其中以短视频传播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形式最为广泛,从抖音短视频软件反馈信息来看,通过抖音搜索窗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展开搜索,可以发现有近500名用户注册该名称,再在其中搜索“饮食类”会发现有近200名用户进行注册,其中个别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户的粉丝量已经达到300万、500万左右,部分饮食类用户以“尝遍天下美食”或“传承千载美食”为主题,应用短视频的方式寻访或记录饮食文化的内容,借助短视频来向部分观众推广某地区的饮食文化及饮食历史,为中国饮食类非遗工作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举行非遗展览

举行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主题展演、展览,是当代商业发展社会的重要推广手段之一。在实际开展该类展览活动中,由于各地区饮食类文化不同的情况,相关地区的展览活动都是以地区主题为主进行推广,例如,根据“非物质文化饮食传承”这一主题,广东省东莞市可以开展以“长安盆菜永相传”为主题的美食推广活动,利用主题活动来促进当地独具特色、香气扑鼻的长安盆菜传承;江西省吉安市可以开展以“峡江米粉连成线”为主题的美食品尝活动,允许四面八方来访游客,随意品尝这有着“忠贞米粉”之称的特色饮食,将米粉的蒸、炒、煮、炸、拌等各项技艺推广到全国各地;湖北省襄阳市可以开展以“枣阳酸浆面,酸倒半边天”为主题的面食宣传活动,根据该项饮食的酸浆特性、水煮时常、原料配比、加工火候、食用时间等各个方面独特制作方法,对该项美食进行宣传;陕西省可以开展以“西北羊肉香八方”为主题的饮食推广活动,将传承自明朝崇祯年间的“水盆羊肉”配以白吉馍或烧饼的百年经典美食,借助活动推广出去,让全国各地的人民品尝到“水盆羊肉”的经典美味,加深人民对饮食类文化的关注程度。

三、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路径

1.静态保护发展

静态保护发展主要是根据传统中国文化记载性特点,应用文字记录、视频录像录制、口述文档材料记载、拍摄饮食类步骤图片、云端照片结合视频分享等手段记录饮食类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烹饪工艺及烹饪技巧。以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文化记录内容来看,上述类别记载方式并不能长远的流传下去,比较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传承保障。但从静态保护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当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满足长远传承的相关要求,可以对上传到网络云端的饮食类文化资料长期保存、维护、更新、完善等,运用科技时代的相关技术,将中国饮食类非遗进行建档存储管理,构建一套完整的中国饮食文化档案跟踪保护管理体系,保障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

2.动态保护发展

动态保护发展主要是根据当代中国饮食类非遗“灵活性”的特点,结合当代饮食类发展趋势探寻出的一条发展路径。该条路径是将各类处于经营阶段的饮食类文化和饮食文化传承者都列为“动态保护发展”路径当中的执行人。广泛允许传承人发扬自身具备的饮食类文化技艺,针对部分“秘传类”饮食文化“口传身授”的特点,要想确保饮食文化的传承不会中断,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出台合理的政策,对饮食传承者进行动态发展保护,保障传承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饮食文化不会中断传播。

动态饮食类传承的有效方式是“借力”,当代社会是物质生活文化稳步提高的进步社会,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标准逐渐提高,对饮食品质的要求标准也随之逐渐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重要饮食类文化传承可以借助大型企业平台、全国连锁超市、中国风饭店等各类与餐饮相关的平台进行推广,以借助平台推广的方式将饮食类文化传承下去,这样一来,既可以促进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传承,又可以有效提升相关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

3.思想体系发展

完善人民群众对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思想体系的发展建设,是促进传承工作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饮食类文化经过数千年来的传承、衍变,既可以在思想上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又可以帮助人们找寻精神世界的味道,如此具有深远传承意义的饮食文化,早已在中国人民的血脉当中渊源流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底蕴。要想做好人民思想体系发展路径传承,紧密抓住饮食非遗核心基础内容,将其以当代社会的发展途径传播出去,是现阶段的重要前行路径。

以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茶宴”为例,该项饮茶仪式类文化始于唐朝,盛于宋朝,流传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该类文化是当时年间径山古刹以茶代酒,用来宴请诸多来访客人的特殊饮茶仪式,现如今径山茶宴已于2011年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而例如北京稻香村、莲香楼月饼批量制作技艺、皇上皇、得利斯火腿腌制技艺等,都属于具有代表推广意义的非遗饮食类产品,此类公司或推广形式,都是创新了人们对传统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体系发展建设。

在当代思维体系发展的不断完善下,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方式结合饮食类非遗文化开展推广,逐渐被广泛人群加以重视。从世界各国家对饮食文化的注重程度来看,韩国与日本已经先后将将饮食列入自己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当中,以饮食文化的发展影响力,拓宽自身国家的发展路径。我国可以在思想体系发展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将饮食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落实到人们的思想体系当中,深切引导饮食文化广泛流传,为找寻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路径提供基础保障。

四、结论

总而言之,做好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对弘扬我国数千年传统饮食文化、增进各地区人民交流、促进各类文化交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逝性来看,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可以为推动国家饮食文化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饮食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