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0-07-12 11:09俞凯兰洪小娟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师资体系评价

俞凯兰 洪小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涵盖了经济管理的经典理论、前沿技术和尖端科技,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创业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不但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受到众多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与此相关的高水平论文数量也逐年攀升,整个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也是日益完善并不断创新。然而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主观类的研究较多,研究主题纷杂,文章对于创业教育的文献进行梳理,能够更好的展现近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以便为经济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思路。

一、创业教育的分类

大多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3类:以育人为核心的,偏重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研究;以课程/学科为核心的,偏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的研究;还有综合性的创业教育模式/体系/发展路径的研究。

上述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大多都覆盖了这些研究热点: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改进;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业课程的设置;针对不同学生的创业需求,构建因材施教的模式;如何更好的将创业教育融进专业教育当中,完善与此配套的支撑体系;整个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与演变;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等问题。

二、创业教育成效的评价

(一)创业教育评估模式的缺陷

1.创业教育评估模式以教会学生如何开办企业,或者以学生创业的数量以及创业成功与否,作为衡量创业教育成效的依据。

2.由于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局限,创业率被赋予很高的权重,会导致不合理的导向。

3.简单的以师生参与创新项目、创业大赛的数量,获取的创业资金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

4.目前创业教育评估主体不健全,评估采用的指标体系不太完善,各评估标准难以兼容。

(二)创业教育评估标准的改进方向

1.应关注的是,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否有实际的收获。

2.在实际评价中,为了保证真实的、合理的评价,在评价指标里应该要将学生的受益面、满意度,以及研究案例等其他成果的权重纳入评价体系中[1]。

3.应该从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对未达到创业目标要求的理论教学、技能实践进行改进的角度,建议高校要从创业教学效果、创业人才培养、创业项目效益三个方面去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2]。

4.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3]。

5.高校应该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制定评价体系[4]:对于创业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有别于传统教师的评价机制,让他们专心投入创业教育实践中;而学生则是从创业实践的各个过程中考察他们的创新精神。

6.可以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不以短期效果为依据,而是以一个特定期限,例如以10年为考核周期,评价指标不但要求体现创业过程的各种经济效益,还应该涵盖具体的社会效益[5]。

三、创业教育体系内容

(一)创业课程

应该让学生能够获取创业所需的综合性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及存在的风险,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重视学科交叉,优化课程设置,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通过创业论坛、创业竞赛构建创业互动平台,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搭建连接教学课程和创业指导的校内校外两大实践平台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要将创新思维、创业知识内化并融入到有教学计划和任务的显性课程中,在未列入教学计划的校园文化、创业大赛等隐形课程中,要注重创业知识的转化及创新技能的培育。

(二)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

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高校要与企业、政府、社会协同行动,依照培养对象的不同创业需求,分别采取聚焦式和发散式两种创业教育模式[6]:对于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可采取前一种模式,专业而系统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普通学生则采用第二种模式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建立“广谱式”体系,要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的推进整个创新创业教育[7]。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通识型课程解决的是创业启蒙教育;带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是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塑造创业技能;创业实战实训是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同学开设的系统性的创业指导课程;帮助创业学生渡过初创期的继续教育,实现了从创业教育到扶持学生就业的良好衔接。

(三)创业与专业的结合

要把创业教育融合进专业教育之中,培养出有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经济新常态下帮助大学生以专业优势为基础,拓展创新实践活动。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互融合的统一体,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者能实现对人才的专业化培养[8]。两者融合应遵循两大原则[9]:一是尊重学科差异,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各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融合模式,加大创业课程的建设。

(四)支撑体系

根据中国高校最初10年的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创新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创新课程,还应当具有战略性思维。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各个子系统的密切合作,以及高校创业支撑体系的开发,例如校企合作和创业园的建设。支撑体系应该包含政府、高校、企业及中介机构在内的创业教育外部保障体系。

对国外典型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后表明,高校应建立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组织架构,作为创业教育规范开展的保障,还应该建立融合学生创新实践、教师科研与校企合作的创业实践支撑体系[10]。

(五)创业教育体系

很多学者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创业体系的可行路径,把原先较为简单、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延伸到校内外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再扩展到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功能完备、涉及面广、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

其中,教育形式已经从创业竞赛发展为创业教育的试点;教育内容从早期的创业师资教学培训发展为现在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有针对性课程和实践的培养;教学模式从传统课堂教学发展为制定与学校特色相联系的创业教育[2]。创业教育体系现在主要由教育目标体系、教育实施体系与社会支撑体系构成[11]。

通过梳理创业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后,高校的创业文化建设,创业实践平台的完善,深化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以及科学评估体系的构建都已经成为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

(一)师资队伍的培训内容

在创业教育研究的早期,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是带动创业教育发展的“引擎”。因此师资培养需要考虑创业教师的专长,对于偏重创业理论讲授的师资,培养时要侧重于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和逻辑;对于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要强化他们的案例教学。创业师资还应该能够通过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研习来帮助学生做好创业过程中的心理建设[12]。创业教师在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要从德、知、能三方面出发提升创业教师的综合素质[13]。

(二)师资队伍的专项化建设方案

应重视创业师资的创业实践经验,从聘请更多成功的创业家、企业家还有业界相关专家走进校园,通过讲解行业背景、业务流程,把切身经历传授给学生,到推行多元化的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专职创业师资团队、企业导师、创业学生师资等。高校应选送创业师资进入企业,接受实践培训,有助于教师创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创业师资队伍可以按照教育分工不同划分为:创业理论型教师、创业综合型教师及创业实践型教师[14]。不同分工的创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还要注重彼此之间的协同与配合,以提升整体的创新效率。

(三)师资激励措施

学校需制定一整套具体的激励措施(包括:科研经费的分配,老师职称的评定等),激发创业师资的工作热情,调动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探索的主动性,吸引优秀的创业导师加盟。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前期高校与创业一线教师的双向沟通与科学绩效指标的构建[15]。而形成整个创业教育的规范机制,增加创业师资的培训,完善创业师资的发展平台,也是整个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五、未来研究趋势

创业教育已从早期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为主,转变到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素质及创意思维;创业教育的内涵从提升创业数量,转变为提高创业质量。而随着大数据、移动物联网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和改变,创业教育拓展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服务新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上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从简单的创新课程开发,到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创业教育体系,再到多层次多维度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这里面凝结了大量创业教育先行者的汗水,也离不开政府和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重视和给与的激励性政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秉承着以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对于未来创业教育的发展,学者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展开:

1.目前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架构已比较完善,怎么根据各高校的特色,落实从理论知识到创新实践环环紧扣的一整套教学方案,有待学者们深入的去探索。

2.创业教育考核体系的构建。依据教育目标,从不同维度探索考核机制,构建考核重心不同的评价体系。对于考核体系的构建要以完善创业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同时还要考虑调动创业教师积极性,帮助创业教师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3.落实学生创业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将创业教育与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具体可以从财务、金融角度,规划企业资金需求,落实创业资金;从管理学角度,指导学生运转公司业务,有计划的实现技术商业化;从专业技术角度,结合前期市场需求分析改进产品技术/性能等。

4.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所属区域、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的差异性,结合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对现有研究模型做出适当的改进。

猜你喜欢
师资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