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

2020-07-12 11:09卢勤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人才

卢勤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

引言:民生问题关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就业为民生之本,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安稳社会,抚定民心,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大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和发展,因此党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步要加强建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给毕业生打造良好的就业空间;之后要充分结合当代市场发展的特点,各方联动,共同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最后,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压力与挑战,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供给侧矛盾的冲突造成就业情况的不利发展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总数和结构组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在内的高雄啊毕业生增长速度飞快,虽然和我国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数目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总量增长之大已经十分令人惊叹。以上现象的出现给就业体系和社会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主要的因素还是来源于各种结构矛盾。首先,毕业生专业方向参差不齐,并且文理分科造成的影响使得文科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远高于理科生。特别是文学、财经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更是达到了将近一半的数目。这就使得管理岗位和人文社科岗位的竞争者数量庞大,而理工科的岗位人才供应不足。其次,地域分布差异显著,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东部临海地区进行就业,并且在大城市中的人才涌入不断扩大。但是西北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较好吸引人才的优势,而造成了东西就业和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最后,毕业生性别比例逐渐改变,从最初的男多女少向女多男少进行了转化,而一些岗位对于女生来说不是很适合,造成了女生就业的过度集中,和一些岗位人才的缺失。

二、各行业人才需求量与学生专业不平衡

全球化日益明显,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世界经济危机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经济复苏工作在持续进行,但是经济发展仍旧受到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GDP国家之后,经济发展仍需进一步努力。受到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服务型经济逐渐向互联网通信型经济转变,尤其是进入5G飞速发展的社会,历史、建材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减少,高新技术的人才供不应求。但是随着国家逐步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逐渐打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也会促进就业的进一步好转。

三、从顶层设计出发,推动新型就业形式的发展

(一)推行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推出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首要在于“创”,而“众”则是核心要点。在现有的就业政策之上,鼓励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现目标的政策支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毕业生的创新创业也推动了国家的进步和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二)建立招聘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机制。首先要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备的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控作用,最后就业情况的反馈要真实有效,避免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发生的虚假信息。只有进行机制的深化改革,才能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长久有效并且配合国家顶层设计的长久发展。

(三)综合经济局势,协调人力资源配制。综合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资源状况,确保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经济发展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人才的引入政策应当及时制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应当科学预测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状况,确定重点目标,鼓励过更多毕业生刻苦钻研,不畏艰险,开拓产业新的历史局面,从而具有大局意识,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制,真正提高就业质量,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推动人才和产业共同的创新与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专业和性别比例出现一定的失调,造成整个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应当推动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环节男女比例不协调、地域发展差异等问题。推行新的就业机制,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宏观调控市场就业,为真正有实力的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在毕业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基础之上,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