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红色旅游””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20-07-12 11:09赵庆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粤港澳红色

赵庆云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红色旅游””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融入

(一)“红色旅游”是一种隐性的且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旅游”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且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旅游”是一种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主题旅游,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和原则性,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存在,通过引导、启发、熏陶的方式,强调耳濡目染,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以及新时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通过一种生动形象、乐于接受的形式渗透到参观游览者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去亲身体会和感悟,使其在“红色旅游”实践中自觉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红色旅游”是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传达方式的创新

中国长期以来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的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多是直接的、灌输式的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为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切身感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现阶段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正面的显性教育方式显然不合时宜,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也要更贴近人性,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接受和认知程度。 “红色旅游”是将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与旅游这一事物相结合,集观光赏景与学习历史知识、緬怀先烈、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为于一体,集知识性、学习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实践性、时代性于一体,将诸如开大会、作报告等缺乏吸引力的传统教育方式,改变为参观革命遗址、纪念地、标志物等。使青少年在一种轻松、舒适、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互动交流、亲身体验,自觉地学习革命历史,知晓革命前辈当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主动接受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红色旅游”的根本目的

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全民素质的高低,所以努力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国家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红色旅游”是以更易被青少年所接受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来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史实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它的根本目的是让青少年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感受伟大革命精神,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政治思想和觉悟有所提高,从而自觉接受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坚定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旅游”中处处得到体现,是“红色旅游”的根本目的。

二、“红色旅游”与粤港澳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粤港澳青少年扣好人生价值观第一粒扣子

粤港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国际交流频繁,互联网产业发达,思想意识多元活跃。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阶段,青少年阶段要在心灵埋下正面积极的种子,要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而组织青少年对亲身参观游览,接受红色教育,便是更直观、更形象的教育方式之一。通过参观,使他们对伟大的中国革命抗争史有一个更全更新的认识,实地学习理解革命精神、缅怀革命的先烈,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应有力量。

(二)树立粤港澳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 年 5 月 4 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都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成功失败的标准变成了拥有财富的多少,而不再是人的品质和品格的高尚与否。作为一个年轻群体,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等的局限,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在人生价值观多种标准的选择上往往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粤港澳“红色旅游”有着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讨粤港澳“红色旅游”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性、有效性,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弥补学术界研宄的不足。

(三)激发粤港澳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

近年来,“红色旅游”出现井喷式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以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与推广,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产生了极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通过“红色旅游”,坚定“红色旅游”的政治价值、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传播“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激发粤港澳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三、佛山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形成

近年来,佛山市按照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关规划,以红色遗址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推动“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相结合,“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红色产业逐步形成。

(一)精推两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不忘初心之旅:铁军公园—吴勤烈士陵园—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谭平山故居—陈汝棠故居—粤中纵队纪念馆。

牢记使命之旅:廖锦涛故居—罗登贤事迹展览馆—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二)“红色旅游”与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的结合

近年来,佛山市把佛山博物馆、康有为故居、南海博物馆、顺德博物馆、“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粤中纵队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标准化要求,深挖内涵,努力打造成规模大、看点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红色旅游”品牌景区。

(三)“红色旅游”与复合型旅游产品开发的结合

佛山市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发展、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乡村休闲、都市生活等各类旅游资源发展的融合,形成红色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复合型旅游线路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并重点深入挖掘了岭南文化,为“红色旅游”项目注入了更多的岭南地域文化元素,增强了“红色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佛山““红色旅游””在粤港澳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一)将红色文化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

在网络信息日益丰富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目前课堂仍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且多为课本式讲授教学,这已经不被广大青少年所认可与接受。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是通过对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生活的认识中逐步形成的,丰富的教育活动和亲身的社会实践才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主动将红色文化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当中,注重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让青少年从“书本中” 走出来,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开阔眼见,增长见识。教会他们用脑子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悟。这样不仅是知识理解的需求,也是激发青少年的全部活力、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活动,对提升生活经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二)实施“红色旅游”“校园行”活动

“红色旅游”进校园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可以采取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授课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专题教学、情景教学、仪式教学。同时广泛应用新科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影片剪裁等,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在学校阶段可以采取红色文化有奖知识竞猜、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其自觉深入了解红色知识、红色文化,熟知那个红色年代。大学阶段可以通过组建红色社团,聘请专业教师开设讲座,在重大节日或者历史纪念日期间,组织社团成员开展红歌大赛、以红色为主题的社团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既给大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又能够寓教于娱,培养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革命文化传统的认同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

(三)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的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营造好的红色校园文化气氛,使青少年能够在校园中经常受到红色精神熏陶。校园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在教室、食堂、寝室及校园其它场所建设与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均带有红色文化的印迹,能够让红色紧紧围绕在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网站等载体进行红色文化知识的传播。小学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述,促使其积极思,提高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这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启发作用。

(四)开展“红色亲子游”活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判断力。将“红色旅游”与“亲子游”相结合,不仅能使青少年学会自理,学会放松自己,学会开拓视野,而且能使家长接受红色洗礼。在旅游途中既增进了与子女的感情,又能保证旅途中青少年人身财产安全。红色亲子游可以让青少年们在“游中学、学中游”,增长见识的同时增加其红色文化知识。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家、爱社会、爱父母、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传承发扬红色精神,让传统革命历史代代薪火相传。 在“红色亲子游”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可针对年龄制定不同的旅游线路,更好的满足每一组家庭的需求。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体验住土窑洞、吃农家饭,还可以观看大型红色经典舞台剧目。透过这样一种情景体验的方式,让他们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切身实地的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辛,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作用,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高“红色旅游”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更有利于实现“红色旅游”在青少年思想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五、打造“红色旅游”与思政跨界融合的佛山模式

粤港澳青少年国民教育通过“红色旅游”,将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认同符号,从而建构了粤港澳青少年的中国国家认同。作为一种思政与旅游跨界融合的发展方式,“红色旅游”在促进国家认同方面具有深厚的潜在价值。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红色旅游”在粤港澳地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还应提升。这也对于旅游及相关业界来说是市场开发、产品更新、观念转变和认知提高的实践过程。粤港澳地区青少年国民教育通过游学这一手段,将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认同符号,从而也辐射建构了香港青少年对我们中国国家认同。作为一种跨界融合的发展方式,游学在促进国家认同方面具有深厚的潜在价值,但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仍处于边缘状态,尚未引起各界足够的重视。在当前全球化视野下,旅游、文化及教育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深入挖掘并充分释放游学促进粤港澳教育中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强化文化与旅游及教育融合发展的功能,形成游学研究的特定“场域”,是游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中国国家认同的内在要求。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粤港澳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编读往来
红色旅游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追忆红色浪漫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