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网上教学模式思考

2020-07-12 11:09刘彦军洛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师生教学模式

刘彦军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凸显。网上教学平台“百花齐放”,日益更新。特别是上半学年更是将网上教学推向“高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受场地项限制大,这是体育实践课的大胆尝试。本文通过上学期网上教学亲身实践和电话访问调查,思考和总结体育网上教学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课程网上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高校体育课程网上教学的优势

1.网上教学体育资源内容丰富、及时便捷。网上在线课程平台、各大出版社免费或有偿提供多个课程慕课、电子教材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查看教师上传的各种资料、PPT,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和电子化。高校师生可以及时便捷地共享体育课程资源,共促备课和教学实践。教师根据体育实践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网上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利用学校学习通、微信等多个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实施体育网上教学,

2.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网上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通过网络方式可以实现网络“课堂互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更好地为学生确立个性化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和策略等。注重学生自学,把老师讲授做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先行熟悉和掌握相关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解答重点问题。部分教师采用在平台作业区、微信、QQ群等跟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以吸引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对“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有利于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做到有的放矢。

3.打破常规教学计划,教学形式更加灵活。网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本身课程特点、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灵活调整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以达到提高教与学的学习效果。部分教师通过网上自主学习方式,课程任课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通、学堂在线平台等学习平台中,选择或上传合适的视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任课教师通过学习通、微信群等多种软件做好网上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积极做好上课时间同步进行打卡考勤、辅导答疑、作业检查等一系列活动。这种模式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效果显著。另外,网上教学对师生上课的时间地点并没有特定要求,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授课教师和学生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学生偶尔有特殊情况无法上课时,也可以签到后自行找时间进行课程回放,查缺补漏、反复观看学习,随时有利于课下学习练习。

(二)网上教学的劣势(Weaknesses)

1.受教、学场地影响,师生课堂互动弱化,网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理想。体育实践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理论课,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场地是体育教与学的基础,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效应、集体效应和互动效应。场地教学操作性强、直观模仿性强、相互学习性强。特别是田径类、球类、体操等项目,没有场地,教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效果更是纸上谈兵、无机可谈。虽然网上教学带来诸多的场地教学带给学生的视觉效应也不一样。但通过本学期网上教学发现,多数师生普遍反映体育网上教学模式与线下场地教学模式的差异性,教师的示范受限、指导受限、纠正措施受限、监控受限等,学生学校场地受限,环境受限、手机观看方式和效果受限等相关问题,教师的示范、指导、纠正不能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咨询、纠正也无法及时,线下面对面可能一分钟解决的问题,线上沟通可能需要五六分钟。致使整个体育网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体育课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上体育资源丰富多样,但任课教师存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体育学科的老师来说,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网上教学技术水平略显不足,网上教学经验略显欠缺;教师对网上教学平台的熟悉和应用度比较低,从而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网上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最终在线体育课程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际价值。

3.学生自律性差,教师监督难度大。当前有些大学生学习的自律性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自制力不足,主动参与互动性较弱,随意性较大,容易松懈自己,开小差,部分需要教师点名才会回答问题等现象。网上教学属于远程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不能随时监测,无法有效监控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和整个学习效果,实际教学效果检测难度大。虽然各高校都安排有教学督导组及相关实施方案,但面对大多数网络教学平台,无论是教师还是督导组都还不具备远程监控的条件,都无法监测到学生现场学习的效果。另外,因涉及的私密性,教师督察组也不方便实时监控学生上课环境。

4.网络建设条件受限。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有畅通的网络作为条件保障。网上教学期间,师生会经常遇到因宽带或手机网速问题而影响师生线上教学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线上教学初始阶段。学生们的接收设备不一,观看效果也会有所差别,特别一些家在农村的学生更是如此,当地网络环境较差,不具备在线教学条件。经常出现不是没网就是手机网络不好等原因出现卡顿的现象,导致其无法正常上课。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网上教学开课初期,师生都会因平台系统登陆不顺畅或无法登陆而影响班级的整体教学效果。即使有的老师及时更换其他网络教学平台,但方便性、使用性都不理想。

5.师生课后任务量较大。网上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后布置、上传作业等,给教师和学生都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学生上交作业需要拍摄(拍摄效果受限)、加工、上传到某个平台系统给老师。网上教学课后作业量比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量多也繁琐,学生多少都有应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交作业,上课的积极性也变得消极、怠慢等情景发生。而老师接受、查看学生视频作业的任务量非常大。为此,体育教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批改、反馈学生的作业。另外,手机或电脑终端软件严重受限、回复及时性较差,纠错指导途径和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

二、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网上教学模式其优点凸显的同时也暴露其缺点。教学模式的改革初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来说,应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实际、教学质量实际、教学效果实际和教学评价实际出发,根据课程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来选择线下或线上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非理论体育课程(实践性课程),传统的线下教学是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根据课程需要可把网上线上教学同线下实际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对于偏识记类的体育课程(通识课、体育保健学、统计学、解剖学、生理等课程),可采取线上教学,线下辅助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体育课程(田径、球类、体操类等),则建议采取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

另外,在线上教学时,学校和老师首先应加强学生自律意识、主动学习、创新力方面的教育,克服怠慢、懒惰、不重视等消极心理,积极应对网上教学模式。其次是加强教师创新教学意识,提高整体师资能力。多组织、探讨视频制作和直播授课的方法与技巧。第三、增加与学生的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比如教师提问、选择学生连麦回答问题,或者提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等等。最后,学校还应多方面支持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视频制作或直播授课技巧的培训,并提供相应的设备、环境、机制来鼓励体育教师开展线上网络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师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麻辣师生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