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社会需要与经济发展理论探析

2020-07-12 11:09朱解放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财务与经济管理系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出发点马克思劳动

朱解放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财务与经济管理系

人的社会需要就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和劳务的消费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原动力、持续动力和目的。同时,人的社会需要也是决定经济发展结构、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条件。因此,人的社会需要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人的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一)人的社会需要是物质生产的出发点

马克思指出:“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一种需要。”[1]人们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产生对生活资料的消费需要。因而,人的社会需要便成为人们生存的出发点。“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所以,人的社会需要是物质生产的出发点、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二)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

马克思指出:“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3]人们进行生产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4]需要既是生产的出发点,亦是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的出发点。人们连续不断地进行生产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5]所以,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归根结底是人的社会需要。

二、人的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持续动力

(一)人的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就必须把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变成现实,而要把这种需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劳动的办法才能实现。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小孩子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6]由此可见,人的社会需要才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二)人的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人们为了满足长期的生存需要,就要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料,而要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料,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就不能停顿下来。原因在于,消费不仅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终点,而且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新的起点。正如马克思指出:“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7]换言之,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终点的消费,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需要,而新的社会需要,必然会引起新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从而引起新的消费。可见,人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人的社会需要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扩大的趋势

人的社会需要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扩大的趋势,这是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这种趋势不仅包括物质资料在数量上的发展和扩大,而且包括物质资料在种类上的发展和扩大。正如马克思指出:“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8]因此,随着物质资料在数量上和种类上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长和发展。

(四)制约人的社会需要发挥作用的内在因素条件

一是从人的社会需要本身来看,人的社会需要在表面上似乎是由人对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欲望引起的,但真正现实的需要和可以实现的需要,应该是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只有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的动力。马克思指出:“社会需要即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越是成为必要的,现实财富的发展程度便越高。”[9]马克思把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需要,与社会现实的客观物质条件,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规模和数量,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密切联系起来,使人的社会需要决定于它们,受制于它们,从而使人的社会需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实现的和有效的人的社会需要。二是有效的人的社会需要也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有效的人的社会需要要受到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在内的社会资源存量的制约。没有相关的社会资源,即便使社会提出了有效的需要,提出了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有效的人的社会需要还要受到实现需要的手段的制约。但是,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手段并不是始终同步发展的。为了生产生活资料,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必须用来生产生产资料。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生产越是具有生产率,就越会有更大的一部分社会劳动时间用来满足生产本身的需要,即用来生产生产资料。

(五)制约人的社会需要发挥作用的外在因素分析。

一是人的社会需要不足。马克思指出:“在生产的最低阶段上,人类的需要还很少,因而要满足的需要也很少。”[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所占有,这种生产关系极大地制约着该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11]二是人的社会需要过度。马克思指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12]如果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是在与其同一发展的生产手段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是不顾生产手段的发展状况提出来的,那么,这样的一种人的社会需要将因缺乏生产手段而陷入空想。为了满足人的社会需要的不断扩大,现存的生产手段还必须不断增加,因而,在社会总产品中不仅需要补偿生产手段的消耗,而且还需要拿出一部分用于保障和扩大生产手段的生产。

三、人的社会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人的社会需要就是人们的现实消费

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就是人们的消费需要。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因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13]消费“不仅被看成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14]所以,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必须以消费需要为目的,这是人的本性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本质规定。

(二)人的社会需要的类型

无论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人的社会需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生活资料的消费;一类是对生产资料的消费。前者称为生活性消费,后者称为生产性消费,二者的消费性质是有区别的。生活资料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本身的需要,生产资料消费是为了满足生产本身的需要。生活资料消费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目的,生产资料消费则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目的。生产资料的消费,只是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手段。

(三)人的社会需要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呈现的特点

一是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人们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生产,生产服从于需要。正如马克思指出:“这一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总之,是使用价值。”[15]可见,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使用价值,是直接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扭曲了人的本性,使经济发展的直接目的发生了错位,使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直接目的。从雇佣工人来讲,“生活资料的消费是为了再生产现有工人的肌肉、神经、骨骼、脑髓和生出新的工人。”[16]对资本家来讲,“这一循环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17]简言之,经济发展的直接目的不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交换价值或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资本增值,就是说,是占有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利润。”[18]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在未来新社会建立以后,商品生产将要消亡,人们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再通过货币这个中介,不再表现为价值,而是直接表现为使用价值。这一预言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现实还不相符合。但是,预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广大劳动者对生活消费的需要,则是完全适用的。

四、人的社会需要决定经济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速度

(一)人的社会需要决定经济发展的结构

马克思指出:“如果说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么,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就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19]马克思这一论断说明,某一种人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某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人的社会需要决定了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由于各种产品的使用价值都是投入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的产物,因而各种特殊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决定了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不同的生产领域中的分配比例关系,从而决定了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各种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从总体上看,这就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比例关系。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这些结构关系,都是在人们对各种各样产品的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人的社会需要决定经济发展的规模

马克思指出:“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20]经济发展的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前提下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规模。由于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折算成一定量的劳动时间,故社会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规模,也可以表现为社会投入的社会劳动时间的规模。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以多大的规模进行再生产,即投入多少社会总劳动时间进行再生产,固然决定于可投入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总量的多少,但真正决定社会劳动时间的总量中究竟有多少用于再生产,则决定于人的社会需要。

(三)人的社会需要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

马克思指出:“在其他一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分割比例决定着积累量。”[21]在国民经济收入总量既定的条件下,消费需要与积累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积累基金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作用,它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对社会消费需求进行适当地合理地控制,尽可能地增加积累,就能够扩大生产性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从而提高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见,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的社会需要也是密切相关的。

猜你喜欢
出发点马克思劳动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出发点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
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研究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