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一境界,探寻古文的隽永意韵

2020-07-14 06:3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谭宇翼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断句意蕴古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谭宇翼

在小学高段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从简约、生动、凝炼的语言文字中,历览先贤的文化精髓,在诵读、思索、仿写中积淀人文素养,品读小古文,探究文言经典句段的意蕴,从古文故事中感悟思想与智慧。事实上,古文本身,就凝聚着民族精髓,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翻开古文,引领学生从古文中审视璀璨的传统文化,从文字的品鉴中学习修身养性、提升人格的路径。

一、走进古文,探索国学文化的经典魅力

在小学高段的古文教学中,短短浅浅的文字,极富意蕴和故事性,让学生从古文阅读中感受鲜活的人文魅力。课标强调,要学习传统优秀文化作品,从中体悟中华民族的思想与精神。古文的学习,无疑成了丰盈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如《杨氏之子》《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学弈》等古文,文言语言简练、平实,浅显易懂,充满了故事性,便于小学生从诵读、感悟中把握古文的语言特点与思维智慧。同时,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文、小古文,为小学生学习古文、理解古文、走进古文创造了条件。阅读《论语》,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经典语录中,感受精进思想。阅读《孟子》,让学生反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的胸襟与品格,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感受践行意识。

阅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明清古典小说,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体会文言语言的韵味与意趣。读《三字经》,从“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中感受“百善孝为先”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习古文,不能仅限于对“之乎者也”的阅读,更要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做经典文化的传承者。

在学习《推敲》时,贾岛在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对所选用的“敲”字进行反复斟酌,“敲”字合适,还是“推”字恰当?正在此时,时任吏部京兆尹的韩愈与之相逢,韩愈给出“作敲字佳矣”的建议,两人随结为布衣之交。身居高官的韩愈,不仅没有惩戒贾岛冲撞官队的行为,反而爱才惜才,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古文教学,借助对故事、历史的诉说,让学生从中探究古文的文化意蕴。

二、诵读古文,推敲文言的字、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文教学中,诵读古文是认识古文、理解字义、感受文言意蕴的重要途径。在诵读方式上,可以是高声朗读,也可以是低声吟咏,从诵读中把握文言的律韵。怎样教学生学习古文,第一要读,第二要读,第三还是要读。从指导学生读古文,到正确、流利地阅读古文,再到在阅读中把握古文的言语节奏,读准字音、读出字义、读懂韵味。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提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文中的语言文字,有通假字、生僻字、异读字等,在阅读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这些字,读准确。哪些字需要掌握,哪些字是第一次认识,哪些字应该怎么读。

如在《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尽”字,读为“jìn”,意为“完”,而“石”字读为“dàn”,是古代称量单位,意为十斗为一石。对于“食”字,不同的读音,其意义也有所不同。当作“shí”时,表示“吃”;当作“sì”时,表示给人吃,与“饲”字意义相通。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的“见”字,读为“xiàn”,与“现”字相通,意为呈现、显现。如果学生在诵读古文时,未能做到准确辨析字音、字义,则难以深刻领会古文的意义。

同时,在古文阅读中,对通假字的认识,教师要给予重点指导。如“说”与“悦”,读音为“yuè”,意为快乐、高兴。在《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与“悦”相通。在学习《姜太公遇文王》中,有“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其中的“说”也是“悦”之意。这些通假字的阅读,教师要反复强调,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慢慢积累,逐渐掌握。同时,读古文,要多读、熟读,让学生从读中知晓其义。

三、引入多种读法,品味文言意蕴

古文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停顿,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文言意义。同样的一段古文,如果停顿的地方不同,其意义也可能会大相径庭。因此,停顿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曲解古文。怎样让学生学会停顿,掌握正确的断句方法呢?小学阶段的古文,相对简易,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方式,让学生跟着阅读,了解古文的阅读节奏。如在《学弈》阅读中,对于“思援弓缴而射之”,该句在阅读时,我们引入“/”,将之作为断句的标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断句。有学生这样停顿,“思援/弓缴而/射之”,还有学生断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通过对文后注释的学习,我们结合该句进行释义:对于“思”,可以解释为“想”,对于“援”字,解释为“拉”,“弓缴”意为“弓箭”,而“之”代指为“鸿鹄”,该句的释义为“想着拉起弓箭来射鸿鹄”。所以,在断句时,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

这样一来,掌握了正确的断句方法,读好古文的停顿点,才能更好地读出意蕴。据史料记载,古人的读书方法有很多,如吟诵古文时,引入抚琴,“弦动而辞发”;读古文时,摇头晃脑跟着节奏来读。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读古文时,也要有意地渗透对古文节奏、韵律的把握。如在学习《学弈》时,借助断句指导,让学生从跟读中,学会吟咏。古人读书,在入情后,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晃动,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从中体会古文阅读的趣味。同样,在阅读形式上,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读法,如快读、慢读的结合,拍手阅读、分角色阅读,表演阅读、唱诵阅读等等。在学习《陋室铭》时,根据文言字数的变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音韵的变化。

四、引入仿写古文,体悟文言之精髓

在古文教学中,仿写也学习古文的重要途径,所谓的仿写,就是以“玩”为趣,让学生从古文中感受创作的快乐。如“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对于文中的“汝”与“吾”,与白话中的“你”与“我”对应。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有学生这样写道:“操场上,打篮球。汝投篮,吾抢球。”;“公园里,拍皮球。汝一次,吾一次。”不同形式的仿写练习,能让学生从古文中学会运用。

在学习“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之后,我们让学生仿写:___种___,___开花,或____或____。其梗____。其花____。有学生写道:“园中种菊,夏秋开花,或红或粉。其梗挺立。其叶扇形。”有学生写道:“屋中郁金,春季开花,或粉或黄。其梗直立。其叶形长。”在学习《伯牙绝弦》中,对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表达方式,让学生自由想象,进行仿写。有学生写道“皎皎兮如明月”“潺潺兮如溪流”。俨然从仿写中,让学生体悟到古文学习的无限趣味。古文教学,要品味文言的醇香,思索文言的意蕴,让学生从古文中体会经典的文化魅力,从古文中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化育学生的心灵。

总之,拓展古文教学的视野,打开古文学习的天空,让学生从读、诵、品、写中获得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断句意蕴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文言断句判断法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妙用标点巧断句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