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

2020-07-14 07:16杭云香
甘肃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低血糖直肠癌胰岛素

杭云香,刘 皎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增加、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直肠癌合并糖尿病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1]。同时受手术、麻醉、术后禁食等因素影响,患者血糖波动及血糖控制难度较大,且合并糖尿病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乃至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2],导致术后恢复缓慢,预后较差,因而护理难度和风险相对较高[3],如何制定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护理研究的难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适用于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效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直肠癌[4]和糖尿病诊断标准[5];②具备手术指征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③能耐受手术治疗,无放化疗禁忌症,血糖控制良好;④KPS评分>80分;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沟通或认知障碍者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或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④存在远端转移者;⑤拒绝配合治疗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 32~79 岁,平均(57.90±9.52)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8例,初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6例。试验组有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8岁,平均(58.14±9.44)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7例,初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学历水平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营造良好室内环境,房间定时紫外线消毒(2次/d),减少探视人员数量,遵医嘱术前准备、常规控制血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给予吸氧、抗感染和提供营养支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抢救等。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针对性心理干预:入院时即提供心理辅导,首先重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真诚关心患者,使患者切实感受到关怀和照顾。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避免因负性情绪影响手术治疗及其效果;②系统健康教育: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专业知识教育,通过教育使患者明白围术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当前使用的胰岛素类型、胰岛素泵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开展有关低血糖预防的教育,告知血糖检测的重要性,鼓励合理运动和饮食;③加强血糖控制:术后立即监测血糖,以便合理使用胰岛素和控制使用量,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监测并使血糖控制在7~10.0mmol/L,补液时葡萄糖量每日宜在 150~200g,并适当补充蛋白质(0.8~1.2g/kg)、脂肪(0.6~110g/kg),总液量控制在2500~3000mL(其中500mL右旋糖酐),以防酮症酸中毒。补液时宜匀速、稳定,避免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发生。恢复饮食后酌情调整胰岛素用量;④肛周皮肤黏膜护理:重视皮肤黏膜护理,放化疗时如患者肛周皮肤有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对应护理,大便里急后重者放化疗前给予沙培林、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与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灌肠液保留灌肠3~5d;⑤个性化饮食干预:于入院24h内建立饮食资料档案,做好术前胃肠准备,嘱患者禁食腌制食品,减少摄入高脂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以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为主,重视术后饮食宣教;⑥疼痛干预:采用药物缓解、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⑦术后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酌情给予体位引流、雾化促排痰,以预防肺部感染;生活无法自理者强化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引发口腔感染;合并糖尿病的胃肠肿瘤患者排出的汗液含糖量高,细菌易繁殖,进而引发切口感染,因此应充分重视开展抗感染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及衣物,保证皮肤清洁,定时协助翻身,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

于术前和术后12h测定FPG、2hPBG(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和HbAlc(以高压液相法检测)值。

1.3.2 围术期相关指标

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术后低血糖发生率、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各血糖指标以及部分围术期相关指标计量资料以(±s)表示,予 t检验,计数资料予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各血糖指标比较

术后试验组FPG、2hPBG和HbAlc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各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各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 FPG(mmol/L) 2hPBG(mmol/L) HbAlc(%)术前 术后12h 术前 术后12h 术前 术后12h对照组(n=30) 10.35±3.11 9.45±2.89 18.29±4.82 15.24±4.32 9.14±1.10 6.33±1.04试验组(n=30) 10.18±3.62 6.78±2.14 18.14±4.49 10.33±3.75 9.07±1.22 2.86±1.14 t 0.195 4.067 0.125 4.701 0.233 12.316 P 0.846 0.000 0.901 0.000 0.816 0.000

2.2 两组胰岛素用量等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低血糖、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胰岛素用量等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患者受自身疾病影响极易引发不良情绪反应,接受手术治疗时也会增加心理压力,加之手术、麻醉所带来的应激反应,因此围术期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4]。在这种负性情绪影响下,肾上腺素、胰岛血糖素等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对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均有不良影响[5],因此有必要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可使其对自身疾病树立正确认知,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开展早期活动教育,则能降低应激反应和血糖水平,促进术后尽快康复[6]。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7],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必须加强血糖控制。不良饮食习惯是引发直肠癌的重要诱因,对于直肠癌患者提供个体化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能改善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术后康复。术后麻醉消退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诱发不良情绪,降低疼痛耐受度,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需进行疼痛干预。手术、麻醉所带来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血糖升高,抑制胃肠道动力,引发排空障碍,加之高血糖状态会使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补体功能受损,细胞内杀伤功能和粒细胞吞噬作用减弱,加大了机体感染风险[8]。同时,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原储备量下降,高血糖可导致组织愈合不良,明显降低白细胞吞噬能力和局部抵抗力,加大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因此,必须加强并发症预防。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优于同时期对照组,且胰岛素用量较少,术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在于通过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通过实施系统分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血糖检测的重要性,改变错误认知,去除影响血糖控制的应激因素,同时鼓励患者开展合理运动和饮食,这有利于降低应激反应和血糖水平。通过定期检查胰岛素泵的运转情况,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能有效预防低血糖。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其原因在于:从多个层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改善营养水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缓解疼痛,预防相关并发症,利于术后康复,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器血糖水平,预防术后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血糖直肠癌胰岛素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