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闭经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文献分析

2020-07-14 07:38王贵红呼荟茹
甘肃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病性证素病位

王贵红,呼荟茹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

在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继发性闭经是指行经不来或者停止6个周期以上,或根据自身以往的月经周期计算,停行3个周期以上[1]。西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失调,导致的生殖内分泌紊乱,造成的月经停闭。继发性闭经发病临床较常见,据相关文献统计研究约占闭经的发病的90%以上,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医学多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范畴。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以为肾虚、脾虚、血虚、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病理因素与继发性闭经的产生有密切联系。中医药对治疗继发性闭经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多有相关文献报道;但对于继发性闭经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并未形成统一认识。笔者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探讨继发性闭经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为开展继发性闭经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在2008-2018年间中医药治疗继发性闭经相关文献资料。

1.2 纳入标准

①完全明确有关于继发性闭经的证候分型的文献,临床特征、症状可全部或部分具备;

②描述临床具体辨证分型的文献,且临床病例不少于30例;

③对于综述性文献,参考其参考文献,选择近10年的原始文献纳入统计,如综述中的论述无原始文献,则按综述的描述进行统计。

1.3 排除标准

①个案病例的报道;②2篇相同的文献以1篇计;③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者;④虽有具体分型但临床病例少于30例的文献。

1.4 评价与筛选方法

①对检索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题目、内容摘要进行阅读筛选,排除不合格文献;②经初步筛选后的文献进行阅览全文,进行二次筛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经检索到文献有245篇,系统评价与筛选后,最终汇集合格文献100篇,以文献中出现的每个证型的描述作为每条记录,共计有126条记录。

2.2 病性、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经查阅及统计文献,整理出5个病位证素,11个病性证素。依照呈现频率的高低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2。

表1 病位证素分布规律 (n)

表2 病性证素分布规律 (n)

2.3 证素的组合规律

文献中涉及的16个病性病位证素,以两证、三证组合出现的频次最高,占到了总数的57.14%,其他证素组合频次较低。在两证组合的证型中,以气滞血瘀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到了总数的30.19%,其余所占比例较小,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在三证组合的病性证素中,以肝肾阴虚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肝郁气血亏虚、痰湿气滞血瘀,三者约占到总数的36.88%,其余病性证素依次减少,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在四证组合的病性证素中,以肝肾不足,气滞血瘀为最高,其次为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第三位的是肝郁气滞,气血亏虚,三者共占到了总数的54.54%,具体分布情况见表5。

表3 两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表4 三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表5 四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2.4 结论

本次研究首先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继发性闭经比较公认的证型,再从证型中提取证素,通过以上工作不难看出:继发性闭经的临床证型分布十分复杂,病位主要在肾、肝、脾、心、胃,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性证素主要有血瘀、气滞(郁)、湿、痰湿、血虚、寒、阴虚、火、气虚、阳虚、血热,证型主要有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虚血瘀、阴虚血热等共10个证型。

3 讨论

3.1 病位证素的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锋教授于2004年提出创建以证素为焦点的新的辨证体系——“证素辨证”体系[2]。“证素”即为证的基本要素,而“证素辨证”是经由对证候的辨识,而确立病位和病性,而后构成证名的进程。证素辨证是在传统八纲、脏腑、六经辨证等辨证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3]。自“证素”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后,证素和证素辨证理论逐渐被广大医家所接受,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并从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建立较为客观化、规范化中医辨证体系[4]。

赖海燕[5]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人体生长发育,主藏精,冲任二脉起于胞中,而胞又系于肾。若肾水不足,则天癸不充,失于温煦气化,冲任二脉失养,血海空虚,故经闭不行。所以病位证素分布中肾排第一位。女子的月经来潮,与肝气疏泄也密切相关。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常致月经量少、后期,甚或痛经,经行不畅等,则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肝为经血生成之源,女子月经来潮与冲脉充盛、肝血充足及肝气畅达密切相关,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肝血充足、肝气畅达则肝血流注冲脉,冲脉血海充盛则月经按时来潮,故说肝血为经血之源。若肝血不足,常致月经量少,甚或闭经。所以病位证素分布中肝排第二位。脾胃健运,是月经产生的基本条件。脾胃为后天之本,可滋养先天,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血海就不能充盈,所以脾胃为继发性闭经的病位证素。《女科经论》曰:“妇人百病,皆自心生……经闭不通之证,先因心事不足,心气亏损。”故心亦为继发性闭经的病位证素。李光荣[6]妇女有多虚、多瘀、多郁的特点,则脾虚血亏、肝郁脾虚、肝郁肾虚等均可致虚而使闭经。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继发性闭经的病位证素主要表现在肾、肝、脾、心、胃,其发生的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肾>肝>脾>心>胃,其中肾所占比例最大,这与传统病因病机认知是一致的。

3.2 病性证素的分析

《冯氏锦囊秘录》说:“妇人闭经不行者,有因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以致经水断绝者。有因躯肥脂满,痰多占住血海地位,闭塞不行者。或因劳心过度,心火上行,不得下通胞脉,是以月事不来者。有因食与湿痰,填塞太阴,经闭作痛者。或因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生,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绝者。有因或挟寒或挟热,而污血凝滞不行者。有因冷客胞门,血寒凝泣而不下者。”由此可见,若脾胃虚弱、心火、胃热、气血亏虚、血瘀气滞、寒湿凝滞、肝郁、痰湿阻滞,均可致经血不得下行,遂致月经停闭。

《诸病源候论》有载:“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损血气,致令体虚,风冷邪气客于胞内......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也”。张景岳“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张路玉说:“夫沟渠壅塞,则水道不通,血脉阻滞,则经癸闭绝。”传统医学认为闭经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至枯竭,血海空虚,无血可下。《丹溪心法》认为 “经不行者,非无血化,为痰碍而不化也”,“痰”邪在闭经发病中至关重要[7]。古今医家对闭经论述者,大概一致。由此可见,若寒凝气滞、肾虚、阴虚血枯、痰邪阻滞,均可致经血不能下行,遂致月经停闭。

通过对继发性闭经的病性要素的研究,我们发现临床中常见的病性要素主要有血瘀、气滞 (郁)、湿、痰湿,占全部病性证素的大部分。杨宗孟教授[8]认为继发性闭经不离瘀、郁 虚、,三者可互为因果,多在气血不足基础上化生瘀阻、湿热、寒湿等,故本病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所谓实者,痰湿凝滞,气滞血瘀,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血海空虚,气血两亏,无血可下。

3.3 证素组合规律的分析

通过文献总结研究,对证候发生频次统计发现,继发性闭经的病位证素只有5个,病性证素也仅有11个。通过对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组合关系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继发性闭经的中医证素的组合形式有3种,主要集中在两证素及三证素组合;两证素中气滞血瘀、肝肾不足为主,三证素中以肝肾阴虚、肝郁和气血亏虚为主。所以,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总结:从证素研究入手对继发性闭经进行辨证论治,具有执简驽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可见,闭经的致病因素机理繁杂,但汇集众医家之经验,统计归纳,研究继发性闭经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不仅对继发性闭经的中医辨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对临床医师辨证施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病性证素病位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