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实施方案

2020-07-14 02:34王娴喻安银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

王娴 喻安银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当前人才储备的主要资源,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接力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国家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近几年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那如何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呢?这是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的讲话精神给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了方向,也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021-02

1.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1.1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缺失

一是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但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专业课、通识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课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他们认为,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扯不上任何关系。所以,这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

二是认为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专业、课时数又少,感觉“课程思政”很难做。所以,这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困惑,他们经常会说:我们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搞“课程思政”。所以,专业课教师能否在有限时间内传授专业知识,又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成效,具有很大挑战性。

1.2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片面、不够系统,没有把“课程思政”案例自然的融入课堂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部分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和通识课中挖掘出几个“课程思政”的元素,在课堂上随便体现一下,就算是“课程思政”了,并没有把“课程思政”理解成是在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上实现有机统一,并且需要在课前认真的做好教学设计。也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未能很好发挥“课程思政”案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让人感觉是“画蛇添足”。比如:为了搞好“课程思政”,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列举了太多的“课程思政”案例,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影响了专业知识的传授,硬生生地把专业课上成了思政课。

1.3缺乏统一的职能部门和多学科的融合互补

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缺乏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职能部门,致使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沟通渠道不畅、教学交流融合共享较少,难以形成协同育人合力[2];另外,部分教师未能精心选择和设计“课程思政”案例,也未能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造成部分“课程思政”案例在不同学科中重复出现,使学生学习同一个“课程思政”案例两遍甚至三遍,这不仅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一堂课没有几个亮点,没有几个生动而新鲜的“课程思政”案例来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听这种枯燥、重复的内容多了,可能就会感到乏味。

1.4教学方法未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效果流于形式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按国家政策要求或学校规定去完成任务,要从专业的角度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剖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对国家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课堂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式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那如何才能把一堂课上成高效的课堂呢?我认为,老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随着历史的轮印消失,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应时代的发展而生。所以,老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会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适当位置适当知识点上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讲故事、看视频或讨论的方式把能够揭示深刻道理的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所感悟,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2.1改变高校教师的育人理念,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所有教育者都要承担育人责任。所以,要引导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组织教师参与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改变专业课教师不正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让教师用敏锐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感召青年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在课前备课问题上下足功夫,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好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备好教学对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在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方面下功夫,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能把“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无声地融入课堂中。

2.2提高高校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

高校教师,特别是各类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他们的“课程思政”素养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关键。

实践证明,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助于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4]。如果上同一个班级课程的所有老师都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这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文明礼仪,还是道德品质,抑或是诚实守信都会获得大家的认可,不管是班风学风还是综合素养方面都会得到明显提高,老师走进这样的班级感觉就是一种享受;反之,一个班级上课的老师中有一个老师责任心不强,没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这个班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又迁移到其他老师的课堂上,造成恶性循环,结果不言而喻。所以,一个班级或一个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全员参与,提高高校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势在必行。

2.3教师要学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做到专业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能够把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真正的深入人心。

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时代价值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和如何做人做事来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信守承诺习惯来塑造学生的诚信品格;让学生懂得爱的付出,学会与人共处,培养学生团结友善。用集体设计性、挑战性项目来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理念。

2.4学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

学校要从领导责任、组织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统筹。每个专业组建一个“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上同一个专业的教师共同讨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课程思政”案例的选编,这样做既能避免“课程思政”案例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老师间又能互相学习,做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让每个专业建立一门示范课程,打造名家课堂;每学年编辑一本“课程思政”案例教案;每学年组织一次“课程思政”教学沙龙;各专业学院每学年举行一次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活动等[5]。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成效与学校的绩效考核、职称评聘、 评优等挂钩,并把德育考核放在首位[6]。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做得不够认真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并非只有思政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课比较,专业课的课堂虽不是每堂课都必须设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老师结合专业知识的内容灵活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多彩,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或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或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通过“课程思政”案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正面教育作用。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想教育与专业课、通识课的隐形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大合力[7]。

高校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胆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罗晓琴,李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年13期

[3]林于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际遇与创新路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1

[4]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04-25

[5]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20

[6]吴珍.二级学院“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08-19

[7]高德毅,宗愛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作者简介:

王娴(1976年10月-),女,贵州安龙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教研室主任,担任《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等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