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20-07-14 02:34王天椿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意义小学语文

王天椿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接受语言文字魅力熏陶的重要科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思维能力。相较于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根据教学任务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元方式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训练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71-0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则能够从生活的点滴中发出奇思妙想,进而不断提升思维的活跃度,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保持一颗文艺的心,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其中的魅力,从生活中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学会知识迁移,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激活学生思维的方式,要比传统教学中强灌式的教学方式更有效,不仅能加强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利于学生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终身受益。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问题,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与他们的思维能力紧密相关,不仅仅是因其阅历浅,经验少,同时也是因为学生思维灵敏度不高,无法从平常现象中、日常的点滴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而激活学生思维,则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将语文素材恰当运用其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小学生对老师会有一种天生的崇拜感和敬畏感,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被批评,这同时也是阻碍学生思维发散的一个因素。新课改以来一直强调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但是在实际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教师应注重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也只有建立师生间平等、尊重、信任等关系,才能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在课堂中敢说、敢问、敢表达,才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1]。而宽松的学习环境,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会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敢质疑,激发各抒己见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不强制性的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注重巧妙设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探索,给思维一个发挥的空间。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性格腼腆的学生,即使他们的回答有所偏离,教师也应积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敢于发言的自信,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的发挥思维能力去构思语文情景。较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语言方式去点评,使其感受老师的亲切,进而更加积极的思考问题。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运用

语言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學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进而更恰当的运用语言,进一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思维品质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结合,可以更好的转化教学成果。教师要将思维训练融入到语言教学当中,借助语言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和运用语言,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2]。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去理解文本内容思想,领悟作者情感。而无论是对生字的学习还是文字的解读,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生字词的学习和文本解读当中,通过这两个方面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包括创新思维和想象思维等。比如,教师可以在语言学习中利用小故事或者问题等,帮助学生完善语言知识储备和经验,在问题的解答中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利用存疑、辩疑、析疑等去突破语言教学瓶颈,进而做到读时言之有物,看时心领神会、说时切中要点、写时思想饱满。

(三)将生活实践与思维训练结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知识内容,对激活学生思维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教育中,学生眼中的学习就是听说读写的结合,毫无趣味。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经验等限制,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作为桥梁把学生的思维与知识联系到一起,则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的本质,继而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现象、经验等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和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运用生活故事、创设生活情境等方式,去加强对语文知识于生活的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小组合作,引导自主探究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比如,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等,都是基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的教学方式。但是小学生的自控力不足,有时候对学习有兴趣但是没有足够的约束力,有时候能够自主学习,但是没有有利的教学引导等,而这些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契机[3]。在一个自主、开放宽松的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多人思维碰撞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给学生做好合理分组之后,布置要探讨的内容,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思维训练等融入其中,激发学生锻炼思维的动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运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思维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为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突破思维障碍提供保障,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通过交流去升华思维品质。

总结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注重思维训练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等等,通过不断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珊珊.教学语言: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把钥匙”——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价值[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44-46.

[2]周依妮.循循善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名师在线,2018(22):26-27.

[3]黄文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91+93.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意义小学语文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