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

2020-07-14 08:25蒋丽娜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舞蹈教学培育

【摘 要】本文阐述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培育,针对中职舞蹈教学中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帮助学生剖析民族舞蹈的民族精神、以流行舞为辅助渗透民族精神等培育途径。

【关键词】中职 舞蹈教学 民族精神 培育 途径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通过舞蹈教学来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气质已经成为中职舞蹈教学的一大责任和任务,中职舞蹈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民族舞蹈来渗透民族精神。

一、中职舞蹈教学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职教育事业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舞蹈教师应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积极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坚定信念、积极地继承并发扬民族精神,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良好习惯。一些中职学生特别是学习舞蹈专业的艺术生由于从小没有较好地接受思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知难而退、盲目攀比、拜金主义、半途而废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要有先进、精深的文化和思想做支撑,在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在思想层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民族英雄以及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事迹,逐步转变思想、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并重新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理想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积极上进,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民族舞淡漠。中职学生多为年轻的群体,正值活泼好动、多愁善感的花季,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一些新潮、新奇的舞蹈和時尚流行文化有着独特的崇拜与追求,然而中职学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容易在舞蹈喜好上出现了偏差。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生无论是形态、姿态、技巧等舞蹈基本功都能达标,唯独对舞蹈类型的追求存在偏差,多数学生更喜欢流行舞,尤其是时下流行的街舞。这些舞蹈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但是缺少民族精神与情感,更无法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二)思想认识不高。有了深刻的思想认识,教师才能进行有效指导,更好地让学生领悟舞蹈中的民族精神。然而,在现实的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舞蹈动作本身的训练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通过民族舞蹈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导致忽视指导学生去领悟蕴含在舞蹈中的精神内涵和灵魂气质。

(三)传授方式单一。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多数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舞蹈、舞姿动作的训练上,且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热情等接受舞蹈动作训练。教师采取传统的单纯说教、理论讲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舞蹈中的民族精神,方式过于单一,完全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三、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教育合力。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让民族精神真正融入舞蹈教学,才能真正让中职学生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洗礼。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重视舞蹈专业知识教育,往往忽视民族精神的培育。对此,学校领导和负责教师要有科学、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且达成思想的高度统一,在统一思想下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例如,在每学期初的教研例会上,学校应围绕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舞蹈教学做出具体、科学的部署,邀请政教处、德育部等教师和舞蹈专业教师一起研究怎样将民族精神渗透于舞蹈教学中、如何利用舞蹈诠释民族精神、如何营造有利于民族精神培育的教学氛围和校园环境。

(二)帮助学生剖析民族舞蹈的民族精神。中职舞蹈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中职舞蹈教师始终认为中职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民族舞蹈,是因为学生缺少毅力和兴趣、缺少主动进取的韧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并没有从深层次挖掘到真正原因。同时中职民族舞蹈教学主要采取动作指导、反复示范、学生模仿等传统方式,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对隐藏在民族舞蹈中的精神则毫无感受,这样就很难产生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正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有必要抓住这一宝贵时间段,在传授民族舞蹈理论知识与动作的同时,帮助中职学生深入挖掘民族舞深处的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投入民族舞学习中。例如,东北秧歌是一种典型的民族舞蹈,其舞姿特点为稳中浪,整体舞蹈带着一股豪爽,潇洒又柔美,动作特征为出手急、收手慢,动中有静,张弛自如。该舞蹈的背景音乐都为民族乐器所演奏,如喇叭、大鼓等,这些特殊的民族乐器将整个舞蹈浓郁的民族气息体现出来,彰显了东北地区人民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

此外,教师可搜集关于某一民族舞蹈的解说视频,在教学前播放视频给学生看,通过直接、逼真的视觉冲击以及系统、详细的听觉感知,辅助学生学习并感知舞蹈所体现的精神气质。

(三)以流行舞为辅助,渗透民族精神。流行舞的风格比较简单自然,可以自由表达,其作为一种时尚舞蹈和大众流行文化,也可以利用来充实与丰富传统民族舞蹈。教师可借助流行舞蹈来辅助民族舞蹈教学,达到不同舞蹈间的互补,推动民族舞蹈和现代流行舞蹈的融合。事实证明,舞蹈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民族精神不仅能在民族舞蹈中找到,而且也能从流行舞蹈中表现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流行舞蹈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借助流行舞来向学生传递其中的民族精神,这样往往更能让学生带着兴趣、激情,不自觉地吸收其中的民族精神。

例如,我国著名的现代舞舞蹈家,如林怀民、金星、王牧等都深深地受到传统戏曲元素的影响,并将这些元素同西方现代舞结合起来,最终创造出渗透浓郁中国韵味的现代舞。特别是林怀民所创作的“云门舞”,渗透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舞姿间都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气质。教师在现代舞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民族元素、品味民族韵味,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难能可贵,真正对民族文化产生敬仰。

培育民族精神是中职舞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广大教师深入赏析舞蹈并挖掘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自觉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积极以民族精神立学、以民族精神施教、以民族精神育人,用务实行动将民族精神融入舞蹈教学,切实提振中职学生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陈 晶.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2)

[2]吴鸿丽.广西民族舞蹈校园传承教育研究[J].广西教育,2017(25)

[3]孙海英.对舞蹈追求“民族精神”的一点思考[J].大舞台,2011(4)

【作者简介】蒋丽娜(1980— )女,壮族,籍贯广西上林,在职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与实训指导。

(责编 王悦之)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舞蹈教学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