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农业人才培养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0-07-14 08:44张祺午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办学农民

张祺午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考察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关键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和农村劳动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人才培育,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经突破1500万人。但是,由于农业是艰苦行业、也是劣势产业,从总体来看,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比如农业人才自身结构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33.6%,而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91.8%。农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

又如农业人才培养机构的布局还不尽合理,办学机制仍不优化。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仍以各级农广校为主,涉农中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培育和教育培训力度明显不够;农村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数量少、覆盖面小。国内职业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職业院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差异明显。而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差距巨大的背后,反映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形成,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保障力度不足。

再如面向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内容还存在明显滞后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了农村新业态的出现,也催生了如农村电商从业者等许多新兴职业。但目前大多数农民培训课程内容基本雷同,侧重于种植养殖技术,而关于如何利用新媒体来帮助农产品销售的课程与教材缺乏。一旦遭遇像新冠肺炎这类公共危机时,不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农民只能无奈面对整个农产品传统销售链的断裂。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的基础性工程。要统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办好县级职教中心,确保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通过扩招等方式,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接受涉农高等职业教育,建立畅通的农民学历职业教育通道,促进农民从初级到高级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紧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职业农民提供终身职业教育和培训。要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根据区域经济基础、社会发展需求、人口规模等确定农村职业学校布局。农村职业学校要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如财政专项资金、企业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形式引导涉农企业、农业园区、合作社等企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共同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要围绕乡村振兴新业态、新职业,探索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农民学院、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等课程平台。开发一批基于新媒体营销的农业创新课程。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聘请本土农技专家做专业带头人,聘请技术能手来授课。建立传统课堂、云课堂、“三农”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开放式课堂体系,把课堂搬到田野中。根据当地乡村产业实际情况,编制适用的、实用的乡土教材。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办学农民
耕牛和农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农民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