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020-07-14 17:52李洪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

李洪平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性、高度逻辑性、广泛应用的学科。数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对以后的生活没有作用,这种看法不正确。数学隐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经意间就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小到斤两买菜,大到航空航天计算等方方面面都会用到。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看,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最终的运用,从而为生活提供便利。

首先,从最基本的方面来看,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来说,其不喜欢数学学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数学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遭遇较多的困难和挫折,进而产生畏难心理,甚至逃避数学的学习。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建立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适当降低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为课堂教学增强了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都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学习数学的意义,归根结底还在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首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能力大小、性格差异等要素进行合理搭配,每组以3至5人为宜,尽可能做到各小组实力相对均衡。为下一步的组组交流奠定基础。小组交流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团队。在小组内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同学之间对数学学习的交流,沟通,争论,帮助,集体荣誉感等诸多学习情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预定小组学习模式中去。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整体所学知识的把握,对小组内的好的方法,适当加以表扬,对后进学生让组内同学检查指导。这种合作能让他们进行互帮互助,在学习中结下友谊共同进步。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资源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先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然后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相应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相联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并且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从运用出发,再理解知识,最后回归应用的一个过程。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教师设计情境的前提是對生活化教学素材的积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素材,并将这一素材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展开讨论与学习,这对加深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及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重现,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再用提问或者谈论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解决这类型问题的能力,还能够逐步养成联系生活的习惯,进而真正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真实问题组织实践拓展活动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师除了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着手。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提高学生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则可以参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和真实案例。在具体的活动形式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得出解决的方案,也可以设计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等教学活动。在具体形式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和特征来进行。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及其图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在简单的知识讲解环节结束之后,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知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的情境来设计方案式的课堂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特征及函数图像来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企业由于市场的需要急需购买两种不同的商品,要求学生在分析利润、成本等问题的基础上给出最优的购买方案。学生在设计购买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参考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因素。在进行方案展示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类似的生活问题,并且探讨解决的方法。在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够认识到这些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进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数学能力是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大任务。数学能力作为人们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一种基础能力,不仅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还包括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对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没有这项能力,青少年很难在这个世界立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而且不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喊成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进行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