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0-07-14 15:30卢连战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规律探究

卢连战

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地理学科最概括的理性知识,它们揭示了地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进社[1]在《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一书中指出“这些要义重复地出现在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原理,即‘规律的规律”。因此,基本原理可以认为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地理規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主要在于“应用”。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中,基本原理与规律处于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它们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线和“重中之重”,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的全过程,对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的关键。

高中地理规律[2]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地理演变规律、分布规律和关联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又可分为节律性、过程性和循环性三种。节律性地理演变规律反映了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时间上的规律性变化,比如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时空变化、植物的荣枯、四季的更替、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等;过程性规律是指地理事物或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比如山地的形成过程,外力作用的过程等;循环性规律是指各种地理要素不断运动和变化构成循环运动的过程,比如水的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规律等。地理分布规律是指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所呈现出的规律。地理关联规律是指各个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比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五带分布的关联关系、地形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联关系、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之间的关联等。

目前,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中仍然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缺乏对地理规律的认知,教学理念陈旧;地理规律推导过程缺乏,推导模式单一;规律课堂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少有拓展迁移;多媒体利用不够,忽视“三板”教学;教学形式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户外实践等。

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意义就在于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教学[3]指的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普遍较低,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探寻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丰富和深化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容。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地理规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地理规律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地理规律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采取主动的态度取代被动接受来建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建构的过程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情境性、主动建构性和社会互动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开展注重学生互动和协作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调查分析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5]

一、巧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规律推导环境

高中地理演变规律基本以自然地理演变规律为主,难以在课堂上直观的观察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如利用Flash动画、3D虚拟影像、视频资料、动态图片等为规律探究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对学生有效地认识、理解原理和规律具有良好效果。

二、模拟游戏活化规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教学难点除了抽象性之外,学生难以获得直接经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游戏一般是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总是很高。因此,利用游戏,创设具体的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寓教于乐,还能以小见大地反映问题,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推导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用模拟游戏来演示昼夜交替等地理现象或规律。

三、利用地理模型演示发展规律,丰富学生探究途径

在地理原理与规律教学中引入地理模型,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演示、拼接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强化认知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各类地形地貌模型如褶皱模型、断层模型、侵蚀地貌模型、堆积地貌模型等。

四、图文结合分析规律,化繁为简突破难点

在地理规律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技巧,将图像、文字、语言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讲解地理分布规律时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教学策略。利用地理略图[6]或简图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边讲边画,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把相关原理和规律用示意图或模式图画出来,要求画要点、画过程、画动态。例如,在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就可以通过绘制洋流模式简图来发现北太平洋海区的洋流呈现出“8”字的分布规律。

五、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如何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地理规律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枯燥难懂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从一开始就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设置悬念与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气候时,可以从本地的气候入手。有了对本地气候的切身感受和分析之后,再去探究其他气候就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平等的思想。课堂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户外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由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借助一个个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改变原来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有效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但与之而来的是地理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梁进社,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J] 地理科学 2009.03:307-315

[2]褚亚平,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2.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86.

[5]苏丽宏,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 18

[6]李艳伟,地理略图与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地理规律教学中的效果的对比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10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规律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找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作用探析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