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城阔端所建之史料考证

2020-07-14 15:44李永梅
西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永昌凉州宫殿

摘要:甘肃省永昌县县城是元朝永昌王阔端所建,亦是阔端命名。从有关史料来看,永昌王即是元太宗窝阔 台的二皇子阔端,其非朝廷赐名,而是他驻守永昌因地得名。阔端在永昌任职十八年,修筑了永昌城和皇城,其 所以修城,一是因为元朝占领西夏,所有城池都被夷为平地,二是作为军事要地,永昌、皇城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 带,可南御番族、北抗蒙古。

关键词:永昌县县城;阔端;元王朝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117-03

永昌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 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 丹、南与肃南接壤。距今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今永昌 县境内西大河和东大河流域繁衍生息。永昌县处于“丝 绸之路”要道,也是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咽喉。永昌在古 代战略地位颇为重要,县城为何人所建一直存在争議,研 究史料发现,永昌县城为元王朝孛儿只斤·阔端所建。

一、阔端为元代永昌王

甘肃省永昌县城是元代阔端所建,亦是阔端命名。 早在 1991 年,王宝元先生就有了这个提法,他在《凉城 沧桑》中写道:“元永昌王在永昌县修了永昌城和皇城, 都有宫殿。”[1]92  文中只说永昌王修了永昌城和皇城,却 没有指明永昌王是谁,亦未说明永昌王修这两座城的原 因。《元史·诸王表》中没有永昌王的记载,《地理志》 中虽有“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2]173  亦未指出 永昌王是谁。笔者所见到的史籍中均未注明永昌王是谁。

《元史·诸王表》载:“初制简朴,位号无称,惟视印章 以为轻重,厥后遂有国邑之名”[2]320。说明元朝早期封王 没有藩号。阔端乃元太宗所封,尚在早期,故无藩号。因 永昌王这个藩号并非朝廷所赐,所以《元史》中没有记载。 永昌王这个藩号是因地名所得,是阔端修筑了永昌城,并 命名“永昌”,又在永昌置永昌路,且带兵驻守永昌,乃广 大民众对他的尊称,当时有避讳之习,人们不敢直呼阔端 的名字,所以称他为永昌王。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当时 阔端不驻守永昌,而是驻守在凉州或其他地方,那他可能 就是西凉王、凉州王或是其他什么王,正因为他长期驻守 永昌,才被称为永昌王。

二、阔端修筑永昌城

阔端何以要修永昌城?且一修就是两座——皇城滩 斡耳朵城亦其所筑。元王朝由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所建, 该民族徙水草而牧,没有固定的城池,《元史·百官志》载:

唯独《五凉志·古迹》中说:“永昌王阔端墓,县东南(一百)   “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

二十里,俗传元宗室永昌王葬处”。[3]308  明确指出永昌王 就是阔端。首先,阔端是元王朝的一位“王”,《元史·诸 王表》序中说:“元典,宗室驸马通称诸王,岁赐之,颁分 地……”[2]320《道园学古录》亦云:“国家之制,受封地而 建王爵者,自非宗藩大戚莫能得”。[4]274  阔端是元太宗窝 阔台的二皇子,就必然封王。其次,阔端的封地在西凉。

《元史·高智耀传》“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2]357

《道园学古录》“太宗皇帝时,命太子阔端镇河西”。[4]277 可见阔端是元朝分管河西或曰西凉的藩王。关于阔端是 藩王的记载,《元史》尚有多处,如《孟德传》“诸王阔 端命德为元帅”;[2]453《张荣传》“从诸王阔端破枣阳、仇 城等县”。[2]414 上述记载证明,阔端是元代藩王,这无可 争议。

那么阔端何以称永昌王?《元史》为何无永昌王之[2]247 占领中原后,遂模仿汉民族进行城镇管理,尤其甘肃 河西一带,地广人稀,城镇极少,于管理不便。《元史·武宗 纪》载“:甘肃地僻在边垂,城中蓄金谷以给诸王军马,世 祖成宗尝修其城池……其城若不修,虑其寇心……”。[2]69 上文点出了修城的重要性,所以元朝早期在中原修城已成风气,《元史》中有多处记述,如“至元六年(1234) 命昂吉儿率河西军一千三百人城之,城成”;“至元九年(1272)诸王只必帖木儿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至元 二十四年(1287)以河西管牙赤所部屯田军,同涉沙州 居民修城”;“元贞三年(1297)广和林甘州城”……[2]374 阔端所以要修筑永昌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元王 朝攻占西夏时,河西原有的城池均遭到了严重破坏,不能 使用。《道园学古录·西夏斡公画像赞》中说:“夏亡,郡 县尽废于兵,庙学尽坏,独甘州存其迹,兴州有帝庙门榜及夏主灵芝歌石刻,凉州有殿及庑”。[2]23  又据《西夏记》 记载:“宋宝庆三年(1227)五月,蒙古时尽克夏城邑,其 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2]43  从 上文看,凉州城被严重破坏,民众逃亡殆尽,城池成了一 堆废墟,西夏的永州城(即永昌境内的番和古城)亦未 能幸免,被夷为平地。凉州城成了废墟,这是阔端未能驻 兵凉州城的原因。然而,阔端的数万大军要驻扎,粮草和 军械要有储存的地方,阔端及上层领导集团的安全需要 防卫,阔端及其官僚们的指挥机关住宿需要安排,因而阔 端修城就势在必行。

阔端其所以把城址选择在今永昌县城及皇城滩,纯 属从军事需要考虑。王宝元先生说:“永昌地处河西走廊 蜂腰地带,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东抵凉州,西接山丹,北接 塞漠,南踞西番”,经常有南北少数民族出侵扰攘,在此筑 城就是为了有效地防御南北少数民族的袭击和侵扰。皇 城滩斡耳朵城南御西番,永昌城北扼蒙古。事实证明,阔 端在此筑城完全是正确的。元至正二年(公元 1343 年), 元王朝势力渐衰,河西一带无人镇守,遭到了少数民族的 残酷劫掠,《元史·百官志》载:“阔端、阿哈所分地方接 连西番,自脱脱木儿既没之后,无人承嗣,达达人口头疋 时被西番劫夺杀伤,深为不便”。[2]273  于是元王朝“遂定 置永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以治之”。

据《元史·太宗纪》记载:元太宗窝阔台于 1229 年 即位,随即命皇子阔端镇河西,永昌城当修筑于太宗二年至八年(公元 1236 年)之间,亦即阔端将城修成,元太 宗将城分赐于阔端的同时就设立了永昌路。《元史·百 官志》载:“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术用 之。”[2]247  又《元史·地理志》载:“太宗六年(公元 1234 年) 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公元 1235 年)诏籍民。自燕 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戶八十七万。”[23]162  籍民即户口登记, 是元王朝刚刚灭了金国进行的一次户口登记。当时元 王朝辖区(南宋未克)共有三十六路,其中就有永昌路。 由于元王朝于太祖二十年(公元 1226 年)就占领了凉 州(含永昌),占领时间最早,那里又是皇子阔端的封地, 历时九年后,元太宗编查户口,岂能没有永昌路?

关于这一点在《元史》其它章节中亦能找到证明, 如《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年(公元 1273 年)秋七月,省西凉府入永昌路”;[2]23“至元十四年(公元 1277 年) 二月立永昌路、山丹城等驿。”但《元史·地理志》却说:“至 元十五年(公元 1278 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

[2]173 这个记载地点是对的,但时间有误,如果是至元十五 年立永昌路,那么在至元十五年之前发生的太宗七年编 查户口、至元十年省西凉府入永昌路、至元十四年立永昌 路、山丹城驿这些事件做何解释?《元史·百官志》云:“草 创之初,因未暇为经久之规,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 邑”。[2]247 意思是说,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朝廷忙于争 战,没有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更没有完整的档案资料, 立路这等小事,更是无据可查。《元史》编于明洪武二年(公元 1230 年)至八年(公元 1236 年)之间。城成后,  (公元 1369 年)距永昌路立路时间已逾一百三十多年,阔端为城命名永昌,申报朝廷,元太宗便将永昌城分赐给 了阔端。《元史·太宗纪》说:“太宗八年分赐诸王贵戚斡 鲁朵”。斡鲁朵亦名斡耳朵,即诸王之宫卫,亦即永昌城。

[2]11《凉城沧桑》说:“永昌城址范围之大,为河西地区古址中所少见。”[1]90  据清乾隆五十年(1785)《永昌县志·城 池》载:“县址在金山之阳,城周七里许,高三丈,顶宽一 丈二尺。其门四,东曰宣华,南曰武胜,各三重,西曰镇西, 北曰安定,各二重。门楼大小有十。”[5]10  城中心建钟鼓 楼一座,上置录顶,据专家考证,录顶乃元代建筑风格。

永昌王宫殿位于城东北隅,据《续修永昌县志·重修 卫志》记载:“永昌,古大斗军,我朝……为藩卫,卫治之 建,规度廓大,栋宇高耸,河西各卫皆弗如也。”“计大门 三楹,仪门三楹,六房十八楹,正堂三楹,穿堂三楹,后堂 五楹。”[6]1  元亡后,永昌王宫殿被明朝永昌卫指挥使张 杰作为卫治(即官衙),直到清嘉庆年间宫殿尚存。清朝 嘉庆年间《永昌县志·建置志》载:“旧卫署(宫殿)在 大东街少北,以其统领五所,故称大卫,元之藩邸在焉,改 称万寿宫。”[7]  文中“元之藩邸”意即元永昌王宫殿。

永昌路的设置时间在元太宗二年(公元 1230 年)《元史》的编者找不到永昌路立路时间,便将“降西凉府 为州”的时间作为立永昌路的时间,这便是永昌路前后 数次在《元史》中出现而时间错乱的原因。《元史·世祖纪》 记载“至元十五年(公元 1278 年)降西凉府为西凉州。”[2]30 未言立永昌路,纪志不符,应从纪。

据《蒙古源流》记载:“阔端卒于元宪宗三年(公 元 1253 年)。”[1]75  阔端在位十八年,这与本文前面的记 述是相符的。在这十八年里,阔端除了带兵征秦巩、四川 以外,其它政务活动都是在永昌进行的。他任职期间的 最大贡献就是召请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来永昌会商,达成西藏归顺元王朝的协议, 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元太宗十年(公元 1238 年)阔端派兵进攻西藏,抵 达拉萨以北热振寺。乃马真皇后三年(公元 1244 年) 阔端遣使邀请萨班来永昌共商西藏归顺中原之事宜。萨 班接到邀请书,当即派侄儿八思巴(10 岁)、恰那多吉(6 岁)先期来永昌。定宗元年(公元 1246 年)萨班已是 六十三岁,不顾千里跋涉之苦抵达永昌。定宗二年(公 元 1247 年)阔端与萨班会商,达成西藏归顺元王朝的协议,并发表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许多历史学家都 认为,阔端与萨班的会谈在凉州举行,其根据就是《萨迦 世系史》中的一段记述:“蒙古的迎请使者携带邀请诏 书前来,想到若说年迈,信中已有不让推托之语,故不顾 身体性命,于六十三岁时启程,前往西夏故地的凉州地 方。”[1]78  文中点名是“凉州地方”。

这个“凉州地方”其实就是永昌。文中没有直称凉 州城,而是加了“地方”二字。凉州地方广阔,一进凉州 统辖区边界就是凉州地方,因而“地方”二字不能不令 人生疑。凉州是个大地名,历史书籍将凉州范围内发生 的事都记在凉州名下,很少提县镇名称,且永昌遂晋升为 路,但毕竟是长期以来属凉州统辖的小地名,而且又是刚 成立不久的新地名,因而记在凉州大地名之下。这是其 一。其二,阔端的永昌王宫殿在永昌城内,相应的行政机 构、军事设施均在永昌,阔端不会把这些活动放到凉州去 举行。其三,当时的凉州尚是一座堆满废墟的空城,前面 有“夏亡,郡县尽废于兵”“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 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两条引文可作见证。王宝元先 生说:“凉州从此一厥不振,持续了三十多年。”[1]75  而凉 州恢复已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的事了。《元史·世祖 纪》载:“中统四年(1263)以西凉经兵,居民困弊,给钞 赈之。乃免租赋三年。并诏西凉流民复业者,复其家三 年”。[2]17“至元三年(公元 1266 年)诏西夏避乱之民 还本籍。”

阔端与萨班会谈是定宗二年(公元 1247 年)的事, 在此时凉州尚未恢复,阔端没必要将这么大的一次政治 活动放在破烂不堪的凉州城内举行。阔端在任期间,一 直居住在永昌城之永昌王宫殿,每到夏季便去皇城滩斡 耳朵城避暑宫避暑。元宪宗三年(1253 年)阔端卒于 皇城滩斡耳朵城,葬于皇城滩。《凉镇志·永昌卫·古迹》 载:“避暑宫,城南一百二十里,地名黄城儿,译语谓斡耳 朵城,俗传永昌王避暑于此,其遗址尚存。”“永昌王墓, 城南一百二十里,地名斡耳朵城,俗传元宗室永昌王葬 处,其西又一墓,俗呼为娘娘坟,意为妃墓。”[8]170

《五凉志·永昌县志》所记与《凉镇志》基本相同, 只在墓名上加了“阔端”二字,称“永昌王阔端墓”,直 接道出永昌王就是阔端。清时《永昌县志》记载与上略 同。阔端死后,其子只必帖木儿嗣承了永昌王。《道园学 古录·孙都思氏世勋碑》记:“(太子)生子曰只必帖木儿, 太子薨,只必帖木儿嗣镇河西。”[9]277 只必帖木儿在永昌 王宫殿居住了近二十年,直到至元九年(公元 1272)在 武威境内修了一座新城,遂移居武威。《元史·世祖纪》: “至元九年诸王只必帖木儿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2]23 只必帖木儿搬走后的第三年,即至元十二年(公元 1275 年),高昌王纽林的斤随军西征,留住永昌,永昌王宫殿遂 成了高昌王府邸。

从上文看,元永昌王即是阔端,永昌王这个藩号非朝 廷所赐,乃阔端长期驻守永昌因地而名。阔端在永昌任 職十八年,修建了永昌城、皇城,均建有宫殿,永昌路治就 设在永昌城内。阔端与西藏萨班会谈地点亦在永昌县城, 通过会谈,将西藏纳入祖国版图,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

[1] 王宝元 . 凉城沧桑 .[M]. 兰州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2.

[2]( 明 ) 宋濂 . 元史·世祖纪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 五凉志·古迹 [M]. 兰州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9.

[4]( 元 ) 虞集 . 道园学古录 ( 第三集 )[M]. 上海 : 商务印书 馆 ,1937.

[5]( 清 ) 南济汉 . 永昌县志·城池 . 乾隆本 [M].1983 年翻印 . [6] 王裕基 . 续修永昌县志·重修卫志 [M].1983 年翻印 .

[7]( 清 ) 南济汉 . 永昌县志·建置志 [M]. 嘉庆本 ,1983 年翻印 . [8]( 清 ) 苏铣 . 凉镇志·永昌卫·古迹 [M]. 手抄本 , 清顺治丁酉年 1657 年 .

[9]( 元 ) 虞集 . 道园学古录·孙都思氏世勋碑 [M]. 上海 : 商务印 书馆 ,1937.

作者简介:李永梅(1982—),女,汉族,甘肃金昌人,中共 金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永昌凉州宫殿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energy on magnetically tuned 6Li–6Li Feshbach resonance
神秘宫殿
书画作品鉴赏
记忆宫殿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敦煌P.3619卷一首有关凉州瑞像诗歌的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