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民间故事的特征分析

2020-07-14 10:12刘素英
文存阅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文特征

摘要:巫溪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受巴巫文化、盐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独具三峡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该文通过田野调查,收集整理大量的巫溪民间故事,总结得出:巫溪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内容的地域性、文本的悠久性、情节的神化性、传承的流变性四个方面,以期为三峡库区民间故事传承与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巫溪民间故事;特征;人文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受巴巫文化、盐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巫溪产生了许多独具三峡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在阶级对立的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巫溪劳动人民,深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爱恨情感。他们创作了一个个传说故事,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许多优秀的故事,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反映了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体现了巫溪的民俗特征,以及忠、义、孝、悌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巫溪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具有贴近百姓生活的世俗性特点,又具有非世俗性的神化性特征。

一、故事内容的地域性

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它直接来源于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反映[1]。但不同的地域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这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态培育了民众不同的气质和心理状态,熏陶出不同的性格和审美。因此,“每一个民族的故事都有着自己的内容和风格,有着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2]。巫溪民间故事具有厚重的三峡文化特色,就题材内容来看,绝大多数都是集中反映巫溪人民的日常生活,整体上来说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从具体的作品来看,这种故事题材的地域性特征又主要表现在故事内容中的三峡文化色彩。如《荆竹峡悬棺》的故事讲述了荆竹峡悬岩上的24副悬棺的来历,极具三峡特色。巫咸国创造了把死者遗体放入木棺中置于悬崖上使之风化的葬法,他们利用人工楔如木桩或与天然岩缝悬置棺材、利用天然岩洞或人工凿岩为穴插入棺材使之半悬于外等几种类型。据称。实行悬棺葬是巫咸人“孝道”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吉利。

二、故事文本的悠久性

巫溪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包含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天地日月,小到一草一木;上到玉皇大帝,下到黎民百姓。關于人类历史的起源、演化过程、巫咸国的来历的故事也比较丰富。千百年来,巫咸古国的后裔巫溪人流传着“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神农辨药苍百草,轩辕皇帝制衣巾……”的歌谣,《伏羲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灵巫洞》等民间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充分说明巫溪民间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故事清晰地记录了巫溪县五千多年的传统历史文化,立体地展现了巫溪历代子孙的智慧与力量。《灵巫洞》讲述了尧帝感念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对其部落做出的贡献,将巫咸尊为巫神,封为良相,并将巫咸所住的地方封为巫咸国的故事。

三、故事情节的神化性

巫溪民间故事在情节布局上带有传奇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神化性。这些故事往往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为特色,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却又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摹写,而是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情节,达到神界、人界、鬼界相互交织沟通的超现实情境。同时,叙述对象往往也表现出异化形象,充满着神化色彩。如《云台仙子》描述的是大宁河的庙峡深谷中一座酷似脚踏祥云仙女的奇峰的来历。家住云台山下人石坝的宁河妹为了保护当地居民免受洪水灾害,打败孽龙,而她也被冲天狂涛冲到了云台山的高台上。最终宁河妹的灵魂升天成为宁河仙子,其肉身化作冲天石柱屹立于大宁河岸,保佑着大宁河风调雨顺,护佑着大宁河上往来的舟船安全航行。值得注意的是,巫溪民间故事有许多对野人和神农来历和事迹的一些神化性描写。在《上天梯》《神农尝百草》等故事中幻化出了一个伟大的神农形象。神农为了解决当地百姓贫疾交加、缺粮少药的悲惨现象,不惜将自己的性命至于险境,历经艰辛,尝遍百草。这些故事将神农的形象高度神化,经历代人民先后发现的五谷杂粮和各种草药的事迹归结到神农一人身上,体现了巫溪先民对于英雄主义的一种向往和崇敬。

四、故事传承的流变性

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如果民间故事在传承的过程中一层不变,缺少流变性,即使侥幸保存下来,也一定是缺少血肉、缺少表现力的苍白之物,难以被广大民众接受和喜爱。因此巫溪民间故事自产生之日起,在遵循原创的基础上,就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与适应中。可以说动态的传承是巫溪民间故事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巫溪民间故事最活跃、最富群众基础的因素之一。巫溪民间故事通过动态的传承,流传下来的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如《人石坝的传说》是对人类产生和繁衍的描绘;《剪刀架》等则是人们久居该地,利用历史事件并加以美好愿望,把山水、峡洞等地方人格化,用优美故事诠释自然现象;《小木匠娶媳妇》描述的则是在等级制度严苛的封建社会,他们没有门第观念,冲破封建礼教,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爱情故事;《红军夜宿徐家街》则是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在巫溪的故事,反映了巫溪人民对共产党的爱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从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到如今社会日益进步,巫溪人民的认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些变化在巫溪民间故事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结语

巫溪民间故事以其独特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文本,神话的故事情节,流动的传承演变独具地方特色,反映了巫溪人民的传统社会生活,寄寓着巫溪民众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部研究巫溪的鲜活文史资料,是三峡地区民间知识宝库的精华。对巫溪民间故事的特征分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诠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当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刘妤.群众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6):1-5.

[2] 蔚家麟,马载明. 民间文学理论参考资料[M]. 昆明: 云南民族学院, 1980: 231.

作者简介:

刘素英(1989年-),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猜你喜欢
人文特征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红衣少女》中的人文关怀
以品牌文化促进执法 用人文执法服务大众
抓特征解方程组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