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开设教育学课程重要性研究

2020-07-14 21:39刘燕杨丽华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

刘燕 杨丽华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外语院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教育学科知识與教师教学的关系、教育学科知识与学生外语学习的关系以及教育学科与优化学科布局的关系,论述了在外语院校课设教育学课程重要性,以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为提开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做出努力。

关键词:外语院校;教育学课程;外语学习

一、引言

在我国很多外语院校,主要开设的课程为语言技能、语言文化、学术、商务等方面课程,根据全人发展和通识教育理念,大学课程应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事业拓展。因此,教育学方面课程在外语院校的开设很有必要。

二、教育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1.教育学科知识与教师教学的关系

在社会文化理论中(socioculturaltheory,SCT),教学法和教育学相关知识是基础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师知识主要由基础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构成,前者包括二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法、教育学相关知识等,它与教师认知有关,具有静态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客观性的特征;后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和情境中不断反思产生的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特征,两者对课堂教学同样重要(Johnson,2009)。

教师知识由社会文化环境建构由教师与客体或他人交互、不断内化而成。具较常见的知识建构途径有职前教师和师范生培训、在职教师教育项目、教师课堂学习等,而正规教师培训是培养“有心的(mindful)”且积极应对型教师的必要途径(Johnson&Golombek,2016),教师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做中学”,那只能使教师知识停留在‘旧常概念”层面,难以形成“科学概念”。教师能力不仅是传统所指的应用外语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包括教师与学习者交流沟通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Clark,1995)。换言之,设计并实施课堂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协商,为学生学习过程搭建支架,判断学生最近发展区等能力都是教师能力,这无疑大大拓展了教师能力的内涵,也说明在“金课”建设中、在“双一流”建设中,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除提高教师对所授学科知识的能力,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建设教师队伍,更好地保证“金课”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2.教育学科知识与学生外语学习的关系

教育学科知识对学生学习外语有促进作用。如教育心理学中最关键问题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派,以及建构主义三大流派,教育心理学聚焦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语言技能的学习、语言学习策略等。而且,导致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尤为重要。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以及外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应用都会影响外语学习的结果和成绩。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待外语学习,将给外语学习者启发新思路,引发新认知,对其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3.教育学科与优化学科布局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双一流”学科建设指出高校应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此外,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指出(1959)全人教育即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为教学目标的教育。人本主义认为,在全人教育模式中,应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

鉴于教育学科对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性,立足、扎根外语院校具体情况和办学定位,应抓住机遇,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打破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一语言一为主题,教育学科为支撑,整合学科资源,将语言与应用学科一教育学科一相融合,培养新的增长点。将培养外语教师人才与服务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语言此原始领域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进行自主创新,继承已有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打造新的学科群架构,凝聚学源结构更加合理、学术背景更加多元、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学科团队,以适应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对外语院校发展以及服务社会和国家需求产生建设性的影响。

三、结语

因此,我们应将比较教育学科引入到外语院校学科体系当中,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瞄准世界一流教育,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并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创新中国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教育自信、文化自信,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更好地保证“金课”建设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行,并为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流学科和一流教材,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Bruner,J.The Culture of Education[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1996.

[2]Clark,A.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acticumsettings:Reflective practice under scrutiny[J].Teacherand teaching professional,1995,11(03):243-261.

[3]Engestrom,Y.Learning by Expanding:An Activity-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search[M].Hel-sinki:Orienta-Konsultit,1987.

[4]Fullan,M&A.Hargreaves.Teacher Development andEducational Change[M].Oxon:Routledge,1994.

[5]Johnson,K.E.&Golombek,P.R.Mindful L2 Teacher Edu-cation: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Cultivating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New York,US:Routledge,2017.

[6]Johnson,K.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A So-cial Cultural Perspective.[M].New York:Routeledge,2009.

[7]Rogers,C.R.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andT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To S.Koch(Ed),Psychology:A Study of aScience.Formulations of the Person and the Social Context[M].New York:McGraw Hill,1959,3:184-256.

[8]Stenhouse,L.An T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London:Heinemann,1975.

[9]Vygostsky,L.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1978.

[10]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A].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01):1-8.

[1]]徐锦芬,雷鹏飞.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外语课堂研究.现代外语,2018(04):563-573.

[12]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A].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4):294-296.

作者简介

刘燕(1982-),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师发展以及外语教育。

杨丽华(1974-),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师發展。

基金项目

1.基金项目:于2013年,主持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师反思现状调查与研究”主持人(项目编号:20132218);

2.基金项目:于2015年,主持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以输出驱动假设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TJWD15B18)。此文章为以上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
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对比研究
浅析外语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学习者外语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教学对策
浅析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各方面的影响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外语学习障碍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韩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导入的必要性探析
刍议“互联网+”背景下的外语学习环境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频次作用对外语学习者书面产出的启示
从需求分析的角度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双学位的选择